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官员因在公开场合吸天价烟遭媒体"盯梢"后,其他官员便马上"引以为戒",随即收敛其腐败锋芒.对这些主动收敛其奢靡锋芒的官员而言,倒下去的那个官员,更像是一棵为众官员望风报信的"消息树",他令这些平日里奢靡成性的官员赶忙伏下身来,顺势躲过了一波反腐火力的扫射.  相似文献   

2.
声音     
《中国监察》2015,(2):60-61
中共反腐坚持"零容忍"英国路透社报道说,2015年中共对反腐败问题要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且有破有立,反腐倡廉建章立制要抓好制度建设,包括着力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等。报道在谈及完善国有企业监管的有关问题时指出,随着反腐败的深入,已经有一批中石油高管被查处,而已经落马的周永康曾担任中石油总经理。中国在反腐斗争中没有禁区俄罗斯《独立报》以"十八大两年后的中国"为题称,中共十八大后,重点实施了反腐行动。几十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被处理。数万名公务人员因腐败受到处罚。周永康这个级别的官员此前从未遭到过腐败调查,这表明中国在反腐斗争中是没有禁区的,这场反腐行动中没有不可触及的官员,这显示了中共巩固政权声望、清除蛀虫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李永忠,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制度反腐专家,长期致力于制度建党、制度监督、制度反腐等领域的研究。从军队纪委到地方纪委,从县纪委、市纪委到中纪委,再到出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数十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历,使他熟稔我国反腐败形势。近期,网络反腐风生水起,缘于中央对腐败态势的高度清醒,最高层的重视也超过以往。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在他任总书记的十年,这是对于腐败形势,说得最重的一句话。细读这句话会发现,前面没有"如果",后面也不是"将会",而是"就会"。已经超过我们过去对反腐败形势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反腐也逐渐兴盛起来.网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反腐平台,对于揭露官员腐败有重要意义,但是网络反腐也增加了官员隐私权被侵犯的几率.官员因身份的特殊性,其隐私权也具有特殊性.本文通过对官员隐私权范围进行界定,实现反腐败与官员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陈尚志 《政法学刊》2003,20(6):11-13
触目惊心的官员腐败犯罪说明我国的监督机制亟待完善。我国监督文化存在的缺陷,使得监督官员腐败犯罪的氛围难以形成,并导致监督机制缺乏力度,反腐法网不严密,贪污贿赂犯罪机会多、成本低,法律对官员腐败犯罪缺乏应有的威慑作用。因此,必须采取中央主导型反腐败模式,建立高效、独立、权威的反腐专门机构;以法律形式确立公务员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储蓄实名制度;制定专门的《反贪污贿赂法》,严密法网,堵塞漏洞,减少腐败犯罪的机会,提高犯罪成本。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03,(11):6-9
据有关资料统计:几乎每一个腐败官员背后,往往都站着一些贪婪之徒,或者都有着一个欲壑难填的家庭.这个家庭,可能是表面上的"全家福",实质上的"全家腐";所谓的贪婪之徒,或者是贪官的夫人,或者是他的情人,也许是他的儿女;这些环绕于贪官身边,站在其背后肆意妄为的"身边人",还有可能是他的秘书、司机或活跃其间的"贿托"们.他们或从中推波助澜,或同流合污,或赤裸裸地帮助受贿、索贿、窝赃、转赃,甚至订立攻守同盟,开脱罪责…近几年反腐的工作经验表明,反腐工作不仅要抓大案要案、健全法律监督机制,还要从源头抓起,从领导干部的"身边人"抓起.尽管我们不能断言每个腐败官员背后都有一个推波助澜的女人,都存在沆瀣一气、上行而下效者尤甚的"身边人",但一般说来,一位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背后,往往有一个廉洁贤惠的好配偶和廉洁家庭.  相似文献   

7.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对官员而言,权力是负担和责任。对权力而言,没有监督的制度是欠缺的制度,没有制度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自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用治标为治本羸得时间,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反腐力度最大和最有成效的时期,一系列腐败官员相继落马。当前,中国式反腐"标"与"本",破题权力监督最紧迫。为此,笔者从权力的本质特征、权力产生腐败的根源分析、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些肤浅探索,与大家共同商榷,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我国反腐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反腐成效显著。仅去年就有6名省部级高官因腐败被判处刑罚。但是,腐败问题仍是人们当前关注的焦点之一。现在,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反腐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仍然是繁重的。这表现在:犯罪人职务越来越高;腐败数额巨大, 令人瞠目结舌;以监督他人为己任、专事反腐的官员不断  相似文献   

9.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行需要配套和完善 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起源于230年前的瑞典,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188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许多国家已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也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反腐手段之一."阳光法案"目前已在90多个国家实施,其最终目标是让官员不想贪、不敢贪和不能贪.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即将结束,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但一些官员却在这一年里,因腐败行为曝光而提前结束了政治生涯。官员们的被查处引发了一场场舆论盛宴,但专家学者认为,“草根”反腐最终应真正推进制度反腐。  相似文献   

11.
论法治反腐     
法治反腐,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限制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范围、方式、手段、条件与程序,为公权力执掌者创设公开、透明和保障公正、公平的运作机制,以达成使公权力执掌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从而逐步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标。在法治反腐中,程序反腐是最重要的,具有最大的优势,加强程序法制是反腐的上上策。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修改《行政诉讼法》扩大人民法院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和完善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审核和公开制度、启动人大的质询监督制度以及加强和规范平面媒体和网络对腐败现象、腐败官员、腐败行为的监督是当前反腐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网友     
正@大鹏看天下:反腐过头论当休继续大力反腐败,就是最好的弘扬正能量!鼓吹"反腐败有些过头了,恐怕有副作用",抵制反腐败、抵制改革的,多是既得利益官员,是阻碍中国发展的最大毒瘤。期待十八届四中全会,期待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期待一个法治的新中国!@清风荡涤:铲除"腐败文化"是一场持久战切实铲除腐败文化,大力倡导廉洁文化,必须在全社会深入传播廉洁风尚,挤压腐败文化的生存空间,让腐败文化消弭于无形,促进廉洁自律成为人们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扩大廉洁教育的范围和实效,夯实  相似文献   

13.
正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是形成"不敢腐"有效机制的必由之路。纪检监察机关应立足于铲除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把查办案件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办案思路,强化办案措施,提高违纪违法行为被发现、被查处、被重罚的几率,形成伸手必被捉、违纪必受惩的反腐新常态。强化案件线索收集与管理,提高违纪违法行为被发现几率。发现案件线索是查办案件的前提和基础。坚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反腐机制的日渐完善,使得在位的贪官"边反边腐"的难度也日益增加.于是,许多的贪官就开始在自己的亲属中寻找腐败"代理人",以求营造"官外贪"的小气候,搞腐败的体外循环.这既是在台贪官的无奈,更是腐败版本的升级.  相似文献   

15.
盯紧官员“官员财产公示”的全球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冰 《法律与生活》2012,(20):14-20
由"表哥"杨达才的一块手表引发的一场风暴,事关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当杨达才被互联网"自下而上"的反腐浪潮冲掉头顶的乌纱帽时,一些人为此惊叹;另一些人却尴尬地发现,我国根据"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相关的反腐制度建设已远远落后于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6.
这多少有点讽刺.2013年7月23日,在广东省纪委纠风办主办的“民声热线”栏目里,声色俱厉畅谈反腐刚过3天,广东省科技厅原厅长李兴华就被纪委带走.随后,副厅长王可炜,党组副书记张明也相继落马.此前,佛山、广州科技系统,已有不少官员因受贿被带走.到了今天,广东科技系统落马的官员,已达70多人,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广东科技系统的腐败,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13,(2):12-13
网络监督唱响反腐主旋律3天,63个小时,正厅级"雷冠希"倒下,被称为微博反腐"秒杀式"的经典案例,速度之快,令围观者振奋,令为官者震惊。盘点2012年官员贪腐案例,网迷的贡献功不可没。从"表哥"、"房叔"、"车爷"的落马,再到"雷政富不雅视频"、"单增德离婚保证书"、"太原公安局长滥用职权包庇儿子"等热点事件,网络曝光-纪委介入-查实处理已成为腐败案件查处的一条重要路径。数据显示,微博举报已成为网络反腐的一个前沿阵地,让一些涉贪涉腐的官员开始坐立不安。一张照片、一段视频,一旦空投进庞大诡秘、纷繁芜杂的微博世界,其产生蝴蝶效应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8.
日前,江苏省纪检系统举办了一个反腐教育展,其中负责城建的官员频频落马,引人注意.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常州市原副市长张东林、南京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魏竹琴等相继被查处,其贪腐行为均与房地产有直接关联.这也是目前我国楼市腐败现状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斯人 《检察风云》2004,(21):4-6
近年来,大量腐败案件被曝光,而且从某一个具体的官员腐败逐渐过渡到一种群体性的官场腐败,出现了像交通系统那样的链状腐败“串案”以及组织系统的网状腐败“窝案”。对此,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政治学教研室主任刘春涛教授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过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当腐败由个体变成群体,由局部向大范围蔓延,由点向面扩展的时候,暴露出的是我们体制的核心性缺陷和弊端。我赞成刘教授的这个判断。从运动反腐、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9月9日、10日,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召…  相似文献   

20.
求助于常规的反腐手段,似无法突破"越反越腐败"之怪圈.而作为法治例外与补充的赦免制度,具有缓和矛盾、彰显德政、荡涤旧痕、与民更始之刑事政策价值.只要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考量,能够在整体上取得有益于国家与社会发展之功效,依法适时对腐败犯罪行赦亦未尝不可.当然,赦免只是因应腐败犯罪不得已而为之的非常规手段,只有辅之以官员财产申报等相关配套制度,才能真正开创反腐败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