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中国保安》2012,(11):3-3
人们常说“有才才有位”,简单理解,就是具备一定才华才能获得理想的待遇与地位。“才”者,才干也;“位”者,地位也。此话是勉励,亦是真理。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发展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林彪、江青、康生一伙大搞现代迷信,把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说成是“天生的”的圣人,是“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一个”的特殊“天才”,是“一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不禁使人想起封建时代把帝王说成是“真命天子出世”一类的胡说八道。然而谎言毕竟是谎言,它不仅从根本上违反了历史的真实,也违背了毛泽东同志自己的一贯说法。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讲过:“我不是天才。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一九一八年读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3.
哪些信号能帮助我们识别谎言呢?事实上,不能凭借任何单一的线索未可靠地识别一个谎言。当一个人说话对音调升高,很可能暗示这个人在撒谎。说谎对音调升高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撒谎的人老爱触摸自己,就像黑猩猩在压抑时会更多地梳妆打扮自己一样。有关识别谎言的线索还包括:回答问题前停顿的时间较长,更加简短的回答,更多的“嗯”和“啊”,更加缓慢的语言以及在说明观点时手臂姿势比平常用得更少。识别谎言的一个关键线索就是微笑。说谎人的微笑很少表现真实的情感,更多的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感情世界。研究显示,微笑并伴随着较高…  相似文献   

4.
<正>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他还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毫无疑问,这是个科学的、唯物主义的论断,它指明了科学理论应含的客观内容及辨别其真假的实践标准,从而为我们区别真理与谬误、科学与非科学提供了正确的界限。不过,应当指出的是,对于其中提到的“一种”和“一个”不应该作简单的绝对化的理解。现代科学的发展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情形:对于同一个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5.
曾经有位教授告诉记者。美利坚民族为何常被人们称之为注重实际的民族.关键在于他们随时随刻弃旧图新.他说.美国人有两句格言:“有用就是真理”“新的总是好的。”  相似文献   

6.
一位记者说,在怡人的春天中,“两会”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一位学者说,“两会”是一个窗口,它让世人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位代表说,对人大工作者而言,“两会”就是一个节日;一位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说,“两会”不仅为人大工作,也为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一位公民说,“两会”是咱百姓的。  相似文献   

7.
<正> “真理多元论”,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论。其矛头直指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多元论”者,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加以曲解,说它是“以为科学能终极地、唯一地反映世界的幼稚观念”,并给它戴上“独断论一元真理观”的帽子。而他们则主张“真理多重化”,即“真理并非唯一,真理允许多重”,并要用“真理多元论”来取代“真理一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科学形态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无论,因而它的真理观当然也是唯物辩证的一元论。在我们看来,这种真理一元论的基本涵义,就是强调真理来源的唯一性,认识真理根本途径的唯一性,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它们从各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最近,广西某县一位小有名气的局长见义勇为,奋不顾身跳河勇救寻短见的女子,救人后不留姓名。悄然离去。此事引起轰动,“局座”一时成了英雄。然而随着事情的真相大白。“英雄救美”背后的故事让所有人瞠目结舌:这位挺身而出的局长救起的不是别人,而是他暗藏的“二奶”、现实的儿媳……局长的谎言,遮盖的是他人性的肮脏。但真实总是戳穿着谎言。暴露出丑恶的灵魂。为传宗接代,局长端的不择手段,用心虽然“良苦”。其实愚不可及。只落得,羞辱交至,惊魂惶惶;妻离子散,悔断肝肠!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就是“真理”二字,从政治上讲,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宗教上讲,佛祖释迦牟尼提倡“真理与大真理”为他人加持。因此,人人都要讲真理,我本人也是信奉真理之人。以前我出国时有记者问我:“你现在被认为是爱汉人者,你对此有什么评论?”我答:“我是一个爱真理的人。”  相似文献   

10.
我和你长得很像。我俩走在一起,总有人问:“你们是双胞胎吧?”我们便骗人家说是的是的,然后扭过脸去笑作一团。我们穿一样的衣服,梳一样的辫子,甚至连发卡、头绳也力求一致,追求的就是那种能从对方身上嗅到自己生命芬芳的“姐妹花”的效果。我们手挽着手去上学,又互相咬着耳朵,说一些13岁的女孩子最爱说的傻话——那样的日子,美好奢华得简直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事实负责,坚持新闻的绝对真实,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光荣传统。马克思曾经指出: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为此写过专门文章,论述报刊宣传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要讲真话,不要讲假话。列宁说,“布尔什维克鼓动工作的力量在于真实”,“我们依靠真理进行宣传鼓动”。他在《决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一文中指出:“我们应当说真  相似文献   

12.
以案释法     
拿走衣服违了法2005年7月10日晚8时许,新上村五位妇女趁夜色到村外池塘洗澡。李铁柱路过时,听见有女人说话,并听出其中一人以前和自己吵过架。李铁柱悄悄走近池塘,将五位妇女的衣服全部拿走,意图让仇人出丑,使她们无法上岸回家。五位妇女因无衣服,池塘又离村较远,只好呆在水中。直至第二日上午9时同村人路过发现,才另取衣服使五位妇女回家。五位妇女随后将李铁柱告上了法庭。案例:李铁柱采用非法手段,违背他人意志,使他人不能自由离开池塘,限制了他人的人身自由,其行为分析:构成非法拘禁罪。首先,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以其他方法非…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前半句我觉得并不尽然,后半句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特别是智障孩子.把老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好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这是老师让我做的”。在孩子眼中,老师是真理的化身,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效仿的对象,都会对残疾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晴云 《今日广西》2008,(6):74-75
初次见面,男人编了一个谎言,之后类似的谎言接连不断。起初晴云还有些怀疑,可是当爱占了上风后,她也越来越相信对方。“我只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正在遭遇同样欺骗的女孩,千万要睁大眼睛,不要再上当了。”她说。  相似文献   

15.
可圈可点     
听一听渎职者的谎言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面对屡屡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一些领导干部“发明”了一种理论,认为在中国现阶段,这些事故是“难免”的。有人还搬出美国等发达国家历史上的生产事故数字作辅证。也有专家附和称“中国煤矿如同大病之人“”不能期望有什么良药可以立竿见影地遏制矿难”等等。按照这样的逻辑,重特大事故频发根本不是监管问题,而是不可避免的阶段问题。◆点评:谎言说一百遍还是谎言,但后果呢?招聘会上学子写字差请人填合同据《重庆晚报》报道,某交通学院双选会场热闹非凡。3位学习港航专业的本科生被一用人单位决定正…  相似文献   

16.
日前,国家农业部颁布、实施的《无公害食品———蜂蜜质量标准》里新增了这样的内容:“每公斤蜂蜜的铁含量不得超过20毫克,铁属超量有害的金属。”短短一句话,却浸透着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3年的心血和汗水。3年前,他因不堪良心的折磨,在业内“揭竿而起”,勇揭谎言,从此挑起一场关于蜂蜜铁污染是否有害的“口水大战”。最终,良心战胜了谎言,正义战胜了邪恶……忍无可忍,说了一句真心话南京是蜂业大市,有头有脸的生产厂家就有10多个。南京又是一个蜂蜜消费大市,许多市民都有吃蜂蜜及蜂制品的习惯。2000年春天,南京一家媒体发表了一篇科普文章—…  相似文献   

17.
卡梅隆“又来”了——不但新片将至,而且其本人也要首度现身中国大陆……16年前,他“挥霍”掉中国同行“想都没想过”的天文数字(上亿美元).只为编造一个《真实的谎言》,让大批中国观众领略到何谓“大片’;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作为自己哲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是“能动的反映论”,它唯物而又辩证地解决了主体与客体、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给人们提供了探求真理的正确途径。真理总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  相似文献   

19.
从古至今,真理就一直使人激动不安。有的人为了寻求真理历尽艰辛,有的人为了坚持真理死而无憾。李大钊说:“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求进真理。”鲁迅说:“个人的生命是可宝贵的,但一代的真理更为宝贵,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这死是值得的。”几经历劫的中国,深切认识到真理之可贵,多少代人的前仆后继也正是为了获得真理和实现真理。  相似文献   

20.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36):58-59
说理有“平面”的,还有“立体”的。 “平面”的说理就是那种简单归类的说理,就像一个投递员按照地址将一封封邮件投进邮箱,这样的说理并不需要太大的创造性。英国的丹宁勋爵则将法官的工作比喻成熨衣工,职责就是将衣服上的褶皱熨平。立法者已经将衣服做好了,法官只是按部就班地熨衣服罢了。一个熨衣服的工作能够有多大的创造性?他无法像一个服装设计师那样天马行空地设计,无法自由地实现自己的想法。他只能按照立法者的意图行事,将出现褶皱的地方恢复原样。这种“平面”的说理,直来直去,单调乏味,大部分也是雷同的。一类衣服该怎么熨,好像也出不了什么花样。一类案件该怎样判决,所有法官差不多也都会是一个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