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杜少典  皮导 《台声》2023,(3):80-83
<正>我叫杜少典,1994年出生的河南人,如今带着台湾女友环游大陆。24岁,因为一次偶然机会,我来到台湾做交换生。那时候我有三个目标:一是在台湾跑一场马拉松;二是骑自行车环游台湾岛;三是找个女朋友。谁能想到,短短4个月的留学时间,我真的完成了这3件事,不仅找到了一个台湾女友,后来还把她带回大陆,开启了环游大陆之旅。  相似文献   

2.
刘结 《台声》2003,(2):47-48
案例:2001年11月,台湾A公司(供方)经人介绍,与大陆B进口代理公司(进口代理方)签订设备代理进口合同,合同约定:由大陆B代理公司于设备试车合格后1个月内(即2002年3月前),将大陆C公司(需方)支付的货款转交台湾A公司。台湾A公司如约按期将全套设备经大陆B代理公司报关入境,运抵大陆C公司,该设备经台湾A公司技术人员至C公司现场调试合格,如期在大陆C公司投入使用,大陆C公司按与大陆B代理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约定,如期将全额货款汇至大陆B代理公司。但是,台湾A公司却迟迟没能收到大陆B代理公司转交的货款…  相似文献   

3.
朱余生 《两岸关系》2008,(10):40-41
王国达1959年出生在台湾,1989年开始到大陆寻找商机。1992年底他在上海七宝镇开创力国针织有限公司,从事袜子生产,至今已15个年头。“我的祖先从大陆移居到台湾已经是第8代了。1992年我从台湾移居到七宝镇,从我算起我是第一代……”回忆这段经历,王国达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4.
数字     
据台湾人力资源企业104人力银行观察,近几月来,虽然台商在大陆的人才需求量变化不大,但台湾“上班族”赴大陆求职意愿却快速增温,寻找到大陆工作机会的台湾求职者,目前平均每天近2万名,创2年来新高。  相似文献   

5.
贺苒 《台声》2014,(12):86-86
一年两个月前,第二次来到台湾,以学生的身份在这里学习、生活。当初决定来台湾读书的理由其实很实际,考研落榜了,但选择来台湾对我来说却有很多原因。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户口簿籍贯栏却写着台湾桃园。虽然家中长辈从台湾来到大陆亦是太祖父辈们的往事,我父母这代甚至都所知甚少,但却让我对台湾,  相似文献   

6.
林木 《台声》2001,(12):25-26
1981年春,由于做台湾人民的工作形势和台湾同胞的热切愿望,酝酿着成立台湾同胞的组织—台湾同胞联谊会。这个愿望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与台湾一水相连的福建省,又是大陆各省市中台湾同胞最多的省,理所当然地积极推动台联会的建立。我有幸参加从倡议、筹备到召开台湾同胞代表会议的全过程,并担任省台联的副会长、秘书长。福建台联的建立,引起海峡对岸的注视。我自1981年5月1日福建台联成立直到1993年3月离职休养,做的、想的都是台湾的人和事;离休后,依然牵肠挂肚台湾的人和事,关心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我和台联有难舍…  相似文献   

7.
服务台     
《台声》2014,(1):112-112
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满6月可享失业保险待遇为更好地保障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的相关权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3年11月出台相关举措,规定台湾居民在大陆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失业后如本人自愿,可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享受就业服务和相应的失业保险待遇。  相似文献   

8.
1996年11月下旬,我有幸作为“‘京沪台籍大学生访问团”的一名成员,到宝岛台湾访问、交流、观光。在短短的十天访问行程中,我们受到了台湾乡亲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并参观了台湾的几所大学,领略了台湾岛的秀美风光。所见所闻,使我们备感亲切。随着九七的临近,香港似乎已和大陆连在了一起。而台湾在感觉上仍然有距离,有隔阂,这是我离开大陆前的印象。但是到了香港我却发现,尽管他名义上已与大陆结为一体,但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已使她脱离F东方文化的氛围。直耸入云的高楼大厦中间是狭窄的街道,使人感到窒息压抑;时常映入你眼…  相似文献   

9.
若不是经人介绍,我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开朗的小姐,竟是奔波于两岸,最早叩开大陆乐器进入台湾市场之门的女老板。6月16日上午,笔者应邀到汕头市林百欣会展中心广场正对面,参加粤东首家民乐专卖店兼音乐培训中心的港智琴行开业仪式,顺便采访了琴行老板、女小提琴师、台湾港智公司董事长黄似薇。黄似薇1949年12月出生于汕头,其父黄宗识是古筝大师,当时已赴台湾。黄似薇与母亲许惠能在汕头居住并读完了小学和中学。1969年1月,黄似薇赴台寻找父亲,在“国立艺术学院”音乐科进修5年,主修小提琴。1974年毕业后,在台…  相似文献   

10.
廖中武 《台声》2011,(2):65-66
我现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的是台湾政治问题,到台湾实地观察台湾的社会与生活一直是我的愿望。受台湾铭传大学大陆研究学会的邀请,2010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的台北行程,终于让我实现了到台湾实地体验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纪硕鸣  童清峰 《台声》2002,(5):39-39
作为台湾对大陆投资政策重要分水岭的8寸晶圆厂投资大陆案,延宕近半年后终于定案,虽然是小规模、低度开放,但已突破台商投资大陆的敏感防线。面对诱人的大陆市场,台湾许多资讯科技企业其实早已大规模跨海登陆布局,抢占大陆的庞大商机:广达低价产品往大陆生产,台湾则研发及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华硕大陆厂的产值直逼台湾母厂;中芯8寸晶圆厂已在去年9月投产;宏力计划明年量产;明电通看好中国大陆市场,自创品牌。北京、上海、沈阳、福州、珠海都相继引进台商投资晶圆厂。根据台北市电脑公会与数位周刊的联合调查,去年是台资高科…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4,(3):54-54
2 月11 日,国务院台办在钓 鱼台大酒店举行了例行新 闻发布会。发言人张铭清请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韩玉生就海峡两岸人员往来等问题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韩玉生指出:作为出入境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多年来不断地研究和改进两岸人员往来台湾的管理工作。为海峡两岸人员的往来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方便台湾居民来往大陆以及在大陆居留,特别是2000 年以后,来往大陆的台湾居民和往来台湾的大陆居民人数增加很快。2001年,大陆居民去台 ▲国台办新闻湾达到10.3 万人次,台湾居民来大陆达到310.2 万…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经济交往的急剧扩大    1979年以前,在台北和北京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政治敌对气氛,双方几乎没有什么经济联系。1979年,北京对台湾的政策有了重大的转变,从准备解放台湾转向寻求和平统一。1987年10月台北开放居民回中国大陆探亲,之后两岸的经济关系取得了迅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1993年4月,中国大陆的海协会代表团和台湾的海基会代表团在新加坡举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议,尽管这次会议被标明是“非官方的”,但是双方代表团的团长都是由与双方最高领导层有着密切关系的前高级官员担任的。促使台湾对…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台声》2011,(7):112-112
我是一名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我是通过一次台生聚会了解到你们的杂志的,我看到你们杂志有一个叫《我看大陆》的栏目,不知我能不能给你们投稿,写写我在大陆上学这几年的经历跟想法呢?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19日,在台湾成功刮起青春风暴的电影《我的少女时代》正式登陆,不仅在不到一个月内狂揽3亿人民币票房,其清新的风格更是成功唤起了大陆观众对几年前另一部成功的台湾青春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回忆。但相较于《那些年》中的男性视角,《我的少女时代》所采取的女性视角更能反映台式青春片的细腻,也因此俘获了万千大陆观众的"少女心"。近年来,在大陆成功的青春片中  相似文献   

16.
数字     
《台声》2011,(9):11-11
2000亿 自2008年7月4日大陆游客赴台观光团首发赴台,当年6个月大陆游客团去台5万多人次,2009年即大幅跳升到60余万,2010年更一举超过116.7万多。台湾旅游观光部门指出,3年来大陆游客团已为台湾创造了2000亿元新台币的观光收入。仅去年,大陆游客在台刷卡金额就超过120亿元新台币,由此也带动岛内旅馆业投资,金额达1808亿元新台币。  相似文献   

17.
陆红梅 《台声》2002,(4):30-32
在2001年12月11日中国大陆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台湾也于2002年元旦以“中国台北”的名义成为WTO的正式会员。由于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交流的限制有悖WTO自由贸易的规则,而且束缚了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因此在两岸正式成为WTO成员前后,台湾当局着手对其大陆经贸政策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但这些调整很有限,“犹抱琵琶半遮面”,与两岸经贸交流的现实发展及两岸人民特别是工商界的要求,仍有相当差距。正式松绑“戒急用忍”审查原则2001年11月20日,台湾“经济部”宣布修正“在大陆地区从事投资或技术合作审查…  相似文献   

18.
饶颖奇 《台声》2010,(10):15-15
我是台湾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我不仅仅代表客家,我还有很多身份。为了两岸和平发展和交流合作,国民党重新执政前.民进党执政时搞“去中国化”,不跟大陆来往了,我越来越觉得紧张.生怕大陆的领导误判台湾的主流民意,所以2002年10月我就带领着“立法院”的委员、大学的教授到北京,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攻台湾政治的博士研究生,我在去台湾之前得到的关于台湾方面的资讯都是从书籍、媒体或他人的表述中得来,对台湾的认知还是一种隔江观火焰、水中看月明的状态,没有亲身去接触台湾、感受台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2010年8月中旬,接到台湾铭传大学中国大陆研究学会赴台研讨的邀请函,我就渴盼着实现这个愿望。  相似文献   

20.
台湾的学校“怎么办”徐晓燕赴台采访期间,虽然行色匆匆,但因我从大陆的暨南大学毕业不久,很想知道台湾的学校是怎么办的,于是走马观花,留下了台湾教育界的一些印象。此清华非彼清华在绵绵细雨中,我来到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与北京的清华大学不同,大陆北方的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