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春艳 《奋斗》2005,(2):30-30,45
按目前地方财政统计口径,财政支农支出主要包括支援农业生产、农业综合开发、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三项支出。我省各级财政多年来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扶持“三农”.支持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上面一盆水,下面毛毛雨”。长期以来,我国支农资金因投入分散、管理交叉,使用效率低下,“跑冒滴漏”问题突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三农”投入大幅增加,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迫在眉睫。基于这样的思考,记者深入到全省17个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之一的赫章县进行调研,从项目选择到产业构建,赫章的探索和试验都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必须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我国财政支农工作目前尚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配套资金投入渠道不畅、未充分利用WTO规则和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未能适应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而,必须在财政支农工作的增长机制、引导机制、支出结构、管理体制和金融信贷支持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中阳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一系列政策支农措施,如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大大推进了农村的全面进步,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政策支农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中坚力量;各级领导干部的意识自觉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提;工业经济的发达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输血”式支农与“造血”式支农相结合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2006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落实支农惠农政策,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全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牧民收入快速增加。回眸“十一五”开局之年,循化“三农”捷报频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0.26元,比上年增加306.26元。是近年来增收形势较好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措施。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把握六个着力点: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尊重农民的意愿;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襄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宗旨,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和金融纽带作用。截至目前,全县农信联社农业贷款额为24.1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总量的95%以上,连年被评为襄城县支农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5月,该社被评为许昌市支持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该社又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实现了社农双赢,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8.
去年年终岁末.今年年初岁首。一件件有关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温暖着人们。打动着人们。引发出人们无尽的感慨。大家注意到,中央近期召开的一系列会议都传递着一个值得关注的政策信号,在新的一年中,党和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今年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十一五”时期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关于公共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提出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公共财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应重点在农村的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方面支持“三农”。同时公共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需要各方面政策配套实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资本形成不足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源.只有加速农业资本的形成.“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但农村贷款异常艰难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信贷支农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于人 《奋斗》2008,(5):55-55
最近在网络和报刊上看到,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各种场合强烈反映:基层“官员”欺上瞒下,截留中央支持“三农”工作的资金。对此,颇有感慨。  相似文献   

12.
“十五”对于青海“三农”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时期。在新世纪到来之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英明决策,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省委、省政府把“三农”工作列入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中央2004、2005年两个1号文件为指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出台了全面取消农牧业税等一系列支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使高原农牧业、农牧民、农牧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时杰 《当代贵州》2007,(24):32-32
惠水县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基础,做好支农信贷工作,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便捷服务,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践行了信达于民、合源于心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高山 《新长征》2006,(4):16-17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正是从这一实际国情出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继续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重视“三农”问题是我党的一贯战略思想。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都有一系列针对农村的支农惠农政策。“三农”政策在不同发展思想的统领下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湖北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揽“三农”工作全局.把加快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和“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学规划,试点先行;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指导.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全面发展,初步形成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脱贫奔小康试点、全省新农村建设乡镇试点、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业、培育农民、繁荣农村,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基本理念。本文拟从财政的角度提出破解三农难题的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增加“三农”的投入,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强化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为全省监管提供示范作用,已成为财政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省委、省政府在今年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发挥农村信用社在金融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既符合“三农”需要和我省“富民强省”的战略要求,也为市场定位为服务“三农”、作为地方性银行机构的湖南省农信社系统,指明了市场重点和经营服务方向。  相似文献   

20.
荔波县通过以党建工作统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不仅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还在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中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应最大化和政治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