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当性,探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利权保护、著作权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商标权保护、专门知识产权保护等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极其广泛,时它的保护依赖于以整个知识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综合手段.  相似文献   

2.
2011年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经认可了知识产权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高效利用的一条路径.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受现代文明的影响、流行文化的冲击、商业利益的驱使,其生存和发展的形势依然严峻.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纠纷日益增多,凸显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具有内源性力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框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可行性,主要的路径包括著作权保护、商标权保护、专利权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  相似文献   

3.
罗美连 《法制与社会》2012,(36):225-227
本文通过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保护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找出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几点建议:一方面,利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通过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以明确权利主体、保障传承人的地位和利益、建立权利救济机制,建立合理有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性质的基础上,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并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构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保护木卡姆艺术的知识产权入手,探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立足于我国国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在具体法律体系以及保护措施方面,从权利主体、权利内容、以及配套实施措施等方面提出详细的可行性建议与改善措施,并对未来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前景加以预期。  相似文献   

6.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精华 《研究生法学》2010,25(4):125-131
我国是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但在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强大的冲击。如何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护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概念加以保护是必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究竟采用何种模式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界众说纷纭,有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特别法保护模式。但采用综合保护模式,即兼采传统知识产权模式和特别法保护模式的优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全面而充分的保护是较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权保护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齐爱民  赵敏 《知识产权》2006,16(6):63-66
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铜梁火龙”的商标注册开辟了商标权保护模式。著作权与商标权保护模式的结合能更好地实现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宗旨。商标权保护模式的申请人、注册商标、权利实施以及在先权利保护与歧视使用禁止等诸制度需在我国予以建构,我国将修改的商标法也应肯认该模式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法保护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学》2007,(9)
采用商标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将其纳入知识产权领域的主要模式选择,它具有诸多优势: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经济效益的实现;有效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期限问题;商标法中的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制度可以有效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的问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某些人文因素商标化,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及利用融为一体,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传承。实践中已经存在将其纳入商标法保护的做法。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化在法律适用方面是完全可行的,其中存在商标法适用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在商标法中增设专门条款的方式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由《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44条进行原则性规定。通过对该法第44条解读,分析了知识产权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决条件。宁夏回族山花儿是首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族艺术瑰宝,知识产权保护是最为有效的保护方式之一,主要的路径包括著作权保护和商标权保护。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一种超越知识产权的新型民事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权利性质的探讨。在概括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权利说、传统资源权说、知识产权说、土著产权扩张说等学说的基础上,重点论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与现有民事权利中最为近似的知识产权的差异,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应界定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权利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