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政府公共服务分为有形性和无形性两种,城市现代化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现代化是相互促进且动态相关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中仍然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主体相对单一、缺乏效率公平、公众参与度低下等问题。为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建立城市现代化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良性互动机制,须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服务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领域,事关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满意程度和城市服务管理的工作成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既面临新的"系统调适"压力,也迎来新一轮改革创新的重大机遇。当前城市公共服务存在供给短板,应从优化布局、培育主体、丰富内容、完善保障等多方面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政策。  相似文献   

3.
吴楠 《学理论》2013,(22):93-94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将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演变过程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之前的行政型供给机制和之后的多元化供给机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须处理的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对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空间视角为分析、解决城市权利、邻避冲突及公共服务供给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分析逻辑。不过研究中也还存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空间理论"本土化"关怀不足、中观和微观理论相对缺乏、研究体系化有待加强等制约因素。作为空间理论的"奇点",对"空间"自身维度的审视对公共服务的空间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单中心—多中心、技术—政治与社会、群体—个体等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基于公共服务优化的物理、功能、心理—行为和价值等四维空间,为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改革提供分析框架,提出从"精准性供给""系统性供给""人本化供给""制度性供给"等方面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社区逐渐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城市社区作为连接社会和人们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个层面来说,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显得格外重要,不仅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全社会的整体发展。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调查和分析中,我们发现其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在阶层、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存在着明显的供需失调和供给不均.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本身有缺陷,其深层次的根源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存在着种种问题,制约了公平和正义的落实.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最终取决于公共服务体制上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为此,我国政府在政府治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公共财政支出、公共服务监督、立法乃至运行等制度设计中必须遵循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从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世界各国政府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服务支出过大、公共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公共需求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在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应建立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史。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主张始终是社会各阶层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是与贫困和不平等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有关的一场持续的政治斗争。"政府责任"是公共服务研究的核心问题,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经历了强化、巅峰、紧缩、回归四个阶段的变化。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下降,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存在显著的"空间结构"、"类别结构"和"供求结构"差异。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责任边界并高效履行责任,是我国未来公共服务制度设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粗放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从"单一主体"向"协同供给"转变。重视发挥社会信任、公民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等社会资本形式对政治民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史。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主张始终是社会各阶层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是与贫困和不平等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有关的一场持续的政治斗争。"政府责任"是公共服务研究的核心问题,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经历了强化、巅峰、紧缩、回归四个阶段的变化。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下降,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存在显著的"空间结构"、"类别结构"和"供求结构"差异。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责任边界并高效履行责任,是我国未来公共服务制度设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粗放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从"单一主体"向"协同供给"转变。重视发挥社会信任、公民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等社会资本形式对政治民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社会失灵同时存在造成了公共服务供给的"低质、低效、低用"。为弥补三重失灵引发的困境,需要以公共服务供给为切入点,重新审视"三重失灵"的内在关联并探寻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之道,重塑市场、政府、社会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结构关系,以达到公共服务供给的动态循环平衡。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依然存在着供给效率不高、均等化程度差、供给体制机制僵化、局部缺口较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当然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十三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须雪中送炭补短板,下大气力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创新。办好这件事,应把握四个方面的重点举措: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凸显市场决定性作用,激活多元化供给主体活力;强化公共服务供给顶层设计,创新供给体制机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渠道;明确扩大有效供给主攻方向,重点突破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的城市体系下,世界国与国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政府公共服务效能和质量的高低将成为影响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径。虽然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和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应通过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建立政府公共服务绩效排行制度等措施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建设真正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作为国家重要组成机构,承载着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公共服务的核心体现和基础。伴随着公共需求的发展与变化,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突出,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将供给侧改革引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供给端改革发力向需求端传导,是实现公共服务供需均衡,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创新途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明确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取向与供给主体定位,以良性协作、达成行动为归依,利用社会与市场机制完善资源配置,调整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主体的供给能力,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间多元供给机制,完善供给侧改革的配套机制,以供给侧改革促进供需平衡,实现供需"双到位"。  相似文献   

14.
正旅游公共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为了追求政治目标的最大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通常习惯于对旅游服务大包大揽,形成所谓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运行模式,将一些不应该管也可能无法管好的事情统统纳入自身服务体系,使自身承担较大的服务供给压力,从  相似文献   

15.
供需关系是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课题,将获得感作为沟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桥梁,可以避免传统研究从"供给侧"谈"供给侧"的弊端,解决基本公共服务改革领域"如何改"和"改成什么样"两大问题。研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应当以需求侧的公众获得感提升为指引和凭依,通过导入中介环节构建新的供需关系模型,以此作为供给评价的理论基础。在对评价体系的探索性研究中,引入关键绩效指标法以KRA和KPA为研究工具,将获得感解构为六种基本感受,作为评价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总的标准和依据,即一级维度;通过十八个二级维度的建构将一级维度中的感受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特征联系起来,从而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逻辑关系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获得感提升的关联通过评价维度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政府电子公共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5,(4):39-43
在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方式、模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政府仍然是公共服务投入的主要来源和供给的基础力量,还承担着提供财政支持以及安排、主导并联合其他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为使"政府主导、多元合作"这一创新型的公共服务模式在网络空间以政府电子公共服务形态高质高效地运作,亟须引入多学科力量联合攻关,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良性互动、业务协同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在于厘定政府电子公共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以达成各方共识,为系统建构政府电子公共服务概念体系、逻辑框架和实践模型创设条件,亦为国家正在积极推行的电子政务建设以及大力推进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7.
论地方公共服务的体制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的三种模型说明,公共物品的地方垄断往往会导致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培育,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条件逐步具备。要走出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构筑公共服务的现代治理模型,就必须打破地方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的"锁定"状态,在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之间建立起相互支持的合作———竞争机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新绩效评估体系,实现地方公共服务的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8.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较快进展,但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服务供给滞后成为当前社会问题的焦点。因此,创新社会管理,扩展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增强公共服务供给效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政府购买服务还处于零星探索阶段,范围小、项目少。转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严格绩效评估是推进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基本公共服务高效率、均等化供给是政府履行基本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前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着供给不足、供给失衡两大主要问题.在推进中国政府治理内容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大进程中,利用大数据来解决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路径.作为治理理念、治理资源和治理技术的大数据,驱动公共服务供给变革的方向是供给主体协同化、供给内容清单化、供给方式智能化和供给监管精准化.  相似文献   

20.
促进社会长期稳定的新思路——论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危害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日益凸显,促进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传统"治标"式的维稳方式忽视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稳定的功能,直接影响民生问题的改善,导致维护社会稳定的成本高昂,效果欠佳。扩大与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利于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因而具有"安全阀"和"稳定器"的功能。当前城乡、地区之间差别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不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有碍社会公平,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促进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