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乙醇、乙醛慢代谢与酒后驾车肇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体内乙醇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有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和细胞色素P4502E1酶(CYP2E1),它们均具有基因多态性,不同基因型个体对乙醇的耐受性存在差别,表现为酒后的行为反应能力不同。司机若为慢代谢型,乙醇、乙醛代谢速率低下,即使少量饮酒,酒后开车也可造成交通肇事。通过对ADH、ALDH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乙醇、乙醛代谢能力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ADH1B和ALDH2基因多态性以及饮酒种类对乙醇代谢的影响,为司法鉴定实践中涉及乙醇代谢结果解释或对血乙醇含量回推的案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筛选出81名志愿者,通过多重SNa Pshot分型方法获得ADH1B、ADH1C和ALDH2的基因型。饮酒剂量为1.0 g/kg,在饮酒前以及饮酒后30 min、45 min、1 h、1.5 h、2 h、3 h、4 h、5 h、6 h、7 h和8 h静脉采血1 m L,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中乙醇和乙醛的浓度,计算血乙醇达峰时间(T_(max))、乙醇峰值质量浓度(C_(max))、乙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_(乙醇))、AUC_(乙醛)和乙醇消除斜率(β)。为排除ADH1C基因多态性的干扰,选择携带ADH1C*1/*1基因型的个体,根据ADH1B和ALDH2的基因型分组,对各组上述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运用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组间比较,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3种饮酒种类(白酒、红酒和啤酒)组间的各参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结果不同ADH1B和ALDH2基因型组间T_(max)和C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基因型组间AUC_(乙醇)、β和AUC_(乙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饮相同剂量不同种类酒时,各组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醇代谢受相关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大,基本不受饮酒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ADH1B和ALDH2基因多态性以及饮酒种类对乙醇代谢的影响,为司法鉴定实践中涉及乙醇代谢结果解释或对血乙醇含量回推的案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筛选出81名志愿者,通过多重SNa Pshot分型方法获得ADH1B、ADH1C和ALDH2的基因型。饮酒剂量为1.0 g/kg,在饮酒前以及饮酒后30 min、45 min、1 h、1.5 h、2 h、3 h、4 h、5 h、6 h、7 h和8 h静脉采血1 m L,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中乙醇和乙醛的浓度,计算血乙醇达峰时间(T_(max))、乙醇峰值质量浓度(C_(max))、乙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_(乙醇))、AUC_(乙醛)和乙醇消除斜率(β)。为排除ADH1C基因多态性的干扰,选择携带ADH1C*1/*1基因型的个体,根据ADH1B和ALDH2的基因型分组,对各组上述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运用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组间比较,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3种饮酒种类(白酒、红酒和啤酒)组间的各参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结果不同ADH1B和ALDH2基因型组间T_(max)和C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基因型组间AUC_(乙醇)、β和AUC_(乙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饮相同剂量不同种类酒时,各组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醇代谢受相关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大,基本不受饮酒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血液乙醇同源化合物分析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饮料申除含多量乙醇外,还含有微量甲醇、杂醇等乙醇同源化合物,且具有和乙醇类似的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特征,均参与肝ADH代谢,并与乙醇存在条件性竞争抑制。利用其代谢特性,在某些复杂醉酒驾车案件的法医学调查中,可根据血液中乙醇同源化合物的定量检测结果,结合对应血液乙醇质量浓度,帮助核实或推算饮酒者申诉的饮酒时间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乙醇代谢动力学受诸多因素影响,关于酒的种类对其影响少见报道。方法本研究让志愿者在相同的饮酒时间内,饮用含相同乙醇量的啤酒、白酒,将所得数据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DAS Ver1.0进行处理。结果乙醇的体内过程符合一级吸收、非线性消除、一室模型,权重为1。啤酒与白酒相比,吸收速度快,峰浓度高,达峰时间早,消除速度快。结论酒的种类对乙醇代谢动力学有影响,如果根据乙醇的代谢动力学规律来推测饮酒个体某一时刻的BAC,或根据BAC推测实际饮酒量,应该充分考虑到酒的种类对乙醇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白璐  廖林川  颜有仪 《证据科学》2008,16(3):361-366
目的乙醇代谢动力学受诸多因素影响,关于酒的种类对其影响少见报道。方法本研究让志愿者在相同的饮酒时间内,饮用舍相同乙醇量的啤酒、白酒。将所得数据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DAS Ver1.0进行处理。结果乙醇的体内过程符合一级吸收、非线性消除、一室模型,权重为1。啤酒与白酒相比,吸收速度快,峰浓度高。达峰时间旱,消除速度快。结论酒的种类对乙醇代谢动力学有影响,如果根据乙醇的代谢动力学规律来推测饮酒个体某一时刻的BAC。或根据BAC推测实际饮酒量,应该充分考虑到酒的种类对乙醇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于死后各种复杂的人为现象的存在,使得建立死后血液酒精含量(BAC)和死亡时醉酒状态之间的关系十分困难。在日常检案中必须考虑细菌污染、发酵是否引起死后乙醇再合成,死亡时胃中未被吸收的乙醇是否向周围组织以及血中扩散等问题。本文总结了关于死后乙醇分析及结果解释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旨在为从事法医毒物学乙醇分析的同行在调查此类案件时提供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石美森 《证据科学》2008,16(3):367-382
由于死后各种复杂的人为现象的存在,使得建立死后血液酒精含量(BAC)和死亡时醉酒状态之间的关系十分困难。在日常检案中必须考虑细菌污染、发酵是否引起死后乙醇再合成.死亡时胃中未被吸收的乙醇是否向周围组织以及血中扩散等问题。本文总结了关于死后乙醇分析及结果解释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旨在为从事法医毒物学乙醇分析的同行在调查此类案件时提供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在福柯知识/权力观视野下,权力充斥在每一种差异关系中,社会中的一切机构,诸如学校、工厂、医院和家庭等都普遍有权力关系。具体到医患关系,患方缺乏相关医学知识背景,从医学技术角度看就是存在一种差异性关系。现今对医学失望和怀疑的气氛很浓,医学被认为是一对知识、数据和技术项目,而不能嵌入生命,但我们试图在医疗科技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及融合机制,使医学能真正嵌入我们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将1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含酒精0.65g/kg和0.80g/kg体重的剂量给予酒精饮料,于酒后不同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样。用乙醇脱氨酶(ADH)氧化分析法测血样酒精浓度(BAC),所得浓度-时间数据经用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拟合。结果表明,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符合非线性消除伴一级吸收的一室开放模型。据此,作者建立了描述酒精在人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经验证,该模型符合度良好,可用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1.
体内乙醇含量测定结果的法医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u DQ  Pang H  Li JR 《法医学杂志》2006,22(1):I0004-I0007
近年来涉及酒后行为的案件增多,但对体内乙醇含量及有关问题的系统性描述较少。本文从体内乙醇的分布代谢规律、毒性作用机理及体内生成机制等方面,根据乙醇含量的测定结果从酒后时间、摄入乙醇总量、精神状态与行为能力控制、死亡原因及方式等几方面系统地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法医学信息,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血、尿中乙醇含量的测定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敏  吴侔天 《法医学杂志》1989,5(4):11-15,10
在法医学非正常死亡的尸体检验以及酒后驾车肇事的司法鉴定中,测定尸体或活体血液、尿液中的乙醇含量,推测案发时血液乙醇浓度对于判断其中毒程度和死亡原因,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乙醇的吸收、代谢、测定等的法医学研究,国外已有很多文献报导:而国内对此研究甚少。因此,  相似文献   

13.
血中乙醇质量浓度与神经行为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o XY  Bu J  Xiang P  Shen BH 《法医学杂志》2008,24(4):265-267
目的 研究血中乙醇质量浓度与神经行为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文第三版计算机化神经行为测试评价系统(NES-C3),通过自身对照的方式,对233名饮酒者进行神经行为能力的测试。结果 当血中乙醇质量浓度I〉0.157mg/mL时,视简单反应时和数字筛选能力指数有显著性下降;当血中乙醇质量浓度I〉0.204mg/mL时,心算、视觉保留、线条判断能力指数有显著性下降。结论 神经行为能力随着血中乙醇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然后随着乙醇的不断代谢,血中乙醇质量浓度的降低,神经行为能力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组学及其在法医毒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谢组学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研究细胞和生物体的所有代谢中间体和终产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一般为分子量在1 000Da以下的小分子。代谢组学通过对生物体系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解析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并揭示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与毒性、疾病、生命活动规律等的相互关系。本文综述代谢组学的概况及其在法医毒理学中的应用现状,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是司法鉴定中与法学关系最密切的一种鉴定,其中涉及的法学问题多样且复杂。笔者试从法学的角度给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作以下定义: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人综合各种证据,运用其专业知识(主要是医学和法学)进行医学诊断及分析论证,最后证明相关法律事实的过程。本文以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为视角,讨论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涉及的证据和证明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醇对地西泮半数致死量及早期代谢的影响。方法 1利用AOT425tat Pgm程序测定雌性小鼠经口灌服地西泮单独或与不同剂量乙醇联合染毒时的半数致死量;2低、中、高剂量(50、100、200mg/kg)地西泮单独或与不同剂量乙醇联合染毒,HPLC法测定染毒后15、30、60min时小鼠心血中地西泮及其主要代谢物去甲西泮、奥沙西泮血药浓度,观察染毒早期乙醇对地西泮代谢的影响。结果 1联合染毒使地西泮LD50值明显降低,且下降幅度随乙醇剂量增加而加剧;2各联合染毒组染毒15、30、60min时地西泮、奥沙西泮血药浓度较单独染毒时低;50、100mg/kg地西泮与乙醇联合染毒60min时去甲西泮浓度较单独染毒显著升高,但乙醇剂量影响不大;高剂量地西泮与低、中剂量乙醇联合染毒60min时去甲西泮浓度较单独染毒组时低。结论 1地西泮与乙醇确有毒性协同作用,联合中毒时地西泮半数致死量变化与乙醇剂量有关;2染毒早期,乙醇可使地西泮及奥沙西泮血药浓度降低,同时抑制去甲西泮的代谢,使其药浓度升高,在毒性协同效应发生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急性乙醇中毒者体内乙醇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乙醇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点,本文建立了研究急性乙醇中毒者血液乙醇动力学数学模型,其表达式为:x(t)=x_0(1-e-~(kat))-k_bt。从该数学模型可求得乙醇在体内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和消除速率常数(K_b),从而可以获得体内乙醇浓度动态变化曲线。所以,饮用乙醇饮料后的时刻乙醇浓度(x(t))均可由曲线中查得。实验研究证实,以该数学模型导出的参数与实验获得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医疗行为与证据及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医疗行为与证据及相关法律问题探讨常林一、医学文书与证据的关系(一)医学文书医学文书一词,作者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草案)》[1](尚未公布,以下简称"草案"),有关医学文书的系统论述尚未见到。医学文书,是医疗单位及其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在后基因组学时代兴起的一门跨领域学科,其主要目标是定量研究生命体对外界刺激,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本身基因突变而产生的体内代谢物水平的多元动态反应。代谢组学在系统生物学、药物医学、临床医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基础应用研究。在法医学方面,主要集中在法医毒理学研究,但随着技术方法的推广,可以预测其在法医病理学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概括了代谢组学的主要分析技术和方法,叙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法医病理学中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并对以后可能的应用领域进行总结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在 Porapak S 柱上测定人血中乙醇及其代谢物乙醛、乙酸。全血中乙酸在酸性条件下直接加入甲醇酯化成乙酸甲酯,改善了乙酸的挥发性和色谱行为。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应用本法测定两例正常人饮酒后血中乙醇、乙醛、乙酸浓度,结果表明血液乙醇浓度在酒后90分钟最高,而血液乙醛、乙酸浓度高峰则与人的乙醇代谢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