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向 《工会博览》2006,(20):14-16
一对亲姐妹仅仅因为一次不幸的发生,就改变了原本和睦的亲情并最终导致姐夫遭遇车祸身亡,姐姐携子生活潦倒……  相似文献   

2.
理明 《工会博览》2003,(22):18-18
春杏(化名),一个四川小姑娘,由于家乡贫困,十三岁那年,就跟着大她几岁的同乡姐姐到北京打工。可能春杏身体太单薄了,去应聘的服装厂只留下了姐姐,而把春杏拒之门外。几经周折,春杏才在一个泡菜厂找了一份工作,活儿虽然又苦又累,工钱又低,但总算能在工厂找个能固定睡觉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3.
汲水县城的石榴巷里有个叫文杰的小青年,父母几年前相继去世,一直和姐姐文梅相依为命在一起生活. 文杰十九岁那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榜上无名.姐姐拉着他的手说:"文杰,再复读一年吧,姐支持你,说不定你明年就能考进一所名牌大学呢."文杰握着姐的手,使劲地摇了摇头.他深知姐姐这几年供他上学的艰难,姐在一家效益不好的纺织厂上班,每月不足300块钱的收入维持着姐弟俩的生活.为了自己在学校安心学习,正该打扮自己的姐姐省吃俭用,没穿过一件好衣裳,更别提什么化妆品.姐不小了,和朋友谈了几年,该成立她自己的家庭了,姐本来在去年就要结婚的,因为他参加高考把婚礼推到了今年.  相似文献   

4.
正给宝宝讲故事,顺便重温了《海的女儿》,让我不经意间走进了世界上最纯美的境地。小人鱼的故事,虽然是个悲惨剧,可是它告诉了我们,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去寻求的。在小人鱼的身上,我们能够看见单纯坦率的品质。这种单纯,在我们的脑子里久久地回味着。小人鱼有5个姐姐,姐姐们都用那沉船中稀奇古怪的东西装饰她们的花园,而小人鱼却喜欢一个像太阳的花朵和一尊  相似文献   

5.
“姐姐,我回国了,有时间聚聚吧!”微信里接到小弟的留言后,我喜出望外.自从他去了新西兰追求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梦想后,我们大概一年时间没有见面了. 小弟36岁,八九年前,我们曾同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他当时是一名建筑工程师,后又去了外企.我当时主管团委工作,经常为年轻人组织各种活动,也因为热心,成为了他们的“知心大姐”.  相似文献   

6.
清晨,把姐姐一家人送上去九龙的列车后,我便匆匆赶回单位上班。回到车间,听见有人在窃窃私议:瞧;阿君穿得多漂亮,准是她的香港姐姐又回来了。我们加班加点,还不如阿君有个大“南风窗”呢……以前,我听了总是不置可否,微微一笑。今天听了,心里好象有点不舒服,有股说不出来的滋味。好友阿秀看出我有点不高兴,就说:“君姐,别理她们,眼红病!”我轻轻叹息说:“唉,她们看见我多一两件光鲜点的衣服,就以为一定是香港送来的,其实……”我姐姐是在50年代去香港的。妈妈孩子多,就把姐姐送给香港的舅舅寄养。舅舅是一间工厂的小老板,没日没夜地干,也攒了几  相似文献   

7.
朱时春是著名演员朱时茂的弟弟.哥哥“举贤不避亲”,帮助曾经是农民、却对影视艺术执著追求的弟弟开始了导演生涯.迄今朱时春已经执导了电影《继母日记》和电视剧《军旗飘扬》.两兄弟的手足深情一时间传为佳话. 兄弟俩从小感情就深 1954年,朱时茂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5年,朱时茂最小的弟弟朱时春出生.朱时春有4个哥哥、5个姐姐,朱时茂是他的三哥,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五.朱时春出生48天时,父亲便因心脏病去世了,从此母亲拉扯着他们10个孩子艰难地过日子.为了给母亲分忧,兄弟姐妹们都想着法子做事帮母亲:时常去海边捡鲜海蛤、捉螃蟹、捕鱼,然后拿回家改善生活,或者拿到集市上去卖.  相似文献   

8.
灭鼠,一个世纪性话题,在中国引出了一场真伪科学之争。从“流浪汉”到“灭鼠大王”从沿街卖鼠药的“流浪汉”到闻名全国的“灭鼠王”,今年62岁的邱满囤有着不寻常的人生经历。邱满囤是河北省无极县郝庄乡陈村人,他3岁丧母,与两个姐姐一起寄住在  相似文献   

9.
最近网上流传着发生在国人身上的一件事儿.一对夫妻,坐在家里讨论“假如咱俩买彩票中大奖以后该怎么分钱?”讨论还未结束,两个人就因为“分钱”不均打了起来,直到邻居出面劝架. 2014年的最后一天,笔者认识一个人第二次“成功”离婚,这个婚姻维持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此人上世纪末30多岁的时候,自忖“个人才情在企业当工人实在埋没得很”,毅然决定“下海挣大钱.”结果,第一次婚姻在他经商失败后结束.那以后,他开始了靠家人供养的日子,直到现在.他第二次离婚的主要原因,是媳妇不愿像他的姐姐们那样供养他.  相似文献   

10.
去过吴哥窟的朋友观点大相径庭——有的惊叹于它的恢宏气势,有的一声叹息:就只是看石头.截然不同的感受让我摇摆不定,那些石头真值得顶着烈日去看吗?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吴哥窟.头戴“世界奇迹”的光环,吴哥窟一定有它对得起这个名号的理由.于是,在并不适宜的雨季,我置身在柬埔寨这个命运多舛的国度,去探寻和体会吴哥与众不同的神秘与美丽.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预防科的下水管道里发现了一只出生不久、还没有巴掌大的小猫崽。多可爱的一只小狸花猫啊!圆圆的额头下长着两只黑蓝色的眼睛,身上是黑白相间的花纹,一出来就拼命地叫。几个小时过去了,猫崽还在叫,可怜的样子让人心疼。C阿姨和S姐姐拿来牛奶,用  相似文献   

12.
有所敬畏     
余远环 《法制博览》2010,(10):44-44
母亲到一佛寺拜佛去,路过一座山神庙,就拐了进去烧了三炷香拜了拜。出来后,姐姐问母亲:我们去拜佛,您为何进了山神庙?母亲答:神也是佛,佛也是神。在母亲眼里,只要坐在寺庙观里的,都是神佛,都要拜。这就是敬畏。  相似文献   

13.
梦是什么?梦是理想,是追求,是愿望,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个人需要梦想.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如果没有能使自己为之奋斗的梦想,那人生将变得暗淡无光,即使平安无事,也不会拥有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人生有梦想才能去奋斗,去奋斗了才会无怨无悔.同样,一个国家更需要梦想.有梦想,才能去寻求发展,在发展中磨练民族的意志和品质;有梦想,才能凝聚民族的力量,发挥民族的智慧,在社会形成一种为实现梦想而团结一心为之奋斗的正能量,美好的文明的东西才能够创造出来. 今年"两会"上,因为梦想变得热烈,因为梦想变得厚重.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在步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有着自己的梦想——"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赶海     
“人当初都是为了去赶海的.只是由于路途的遥远和乏味。到最后.有人甚至不愿再问:海在哪里?”前一个夏季.多少人相约去赶海风在呼唤.浪在诱惑.海里的奥秘海中的珍宝.吸引着一颗颗驿动的心赶海人.谁不想伸出自己的手.淘一朵海里最美丽的浪花:谁不想撒开命运的网.网一个明天最灿烂的希望日月穿梭.冬夏轮回.赶海人去了又来然而.赶海者众.却又有几人真正知道海在哪里?下海者广.却又有几人真正领略到海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许多有本事的人都会感叹命运不公:因为许多没本事的人更吃得开. 水泊梁山上有三大军师:吴用、公孙胜和朱武.公孙胜劫了生辰纲,就无心俗务,找个由头回山修道去了,剩下吴用与朱武两人在梁山共同策划大小行动.  相似文献   

16.
投诉无门?     
陈树中先生是陈济堂将军的第四子.全国解放前夕去了海外,此后40年未再返回大陆。两年前广州市政协邀请陈先生回内地观光,有人劝他说:回去不好办,要有个单位“照”住你,才不会有麻烦。陈先生想,有政协“照”住我,还怕什么。他回来一看,感受多多:接触到的一些领导人“很开明,和蔼,官民关系相当沟通”。今年2月,香港有位区议员的姐姐想回番禺一趟,竟找到他作“关照”:“你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杨银禄 《法制博览》2010,(19):48-50
江青的姐姐李云露 江青有一个同父异母的亲姐姐居住在北京,“文革”期间经济收入很少,生活相当困难,江青对她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帮助和照顾,就像没有这么个姐姐一样。  相似文献   

18.
刘诚龙 《法制博览》2011,(18):76-77
在我们一般人的心理推演中,到得哪国留学,这人就会爱上这一国家。奥巴马有个老弟在深圳卖了多年的烧烤,咱们有人就推论奥巴马十有八九是个“亲华派”。富有这样思维的人,常常这样推理:这人到某国去留学了,当然就会是个亲该国派,去日的是个亲日派,去美的是个亲美派,去英的是亲英派,去俄的是亲俄派……民国许多人物都到外国留过学,  相似文献   

19.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见一位老人上车无座位,立即起身让出自己的位子,并扶老人坐下。老人笑着拍拍他的肩:“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又一次是个年轻姑娘,主动给一位抱着幼儿的妇女让座.妇女高兴地大声对孩子说:“快谢谢姐姐.长大了你也要学姐姐的好样啊!”  相似文献   

20.
清华我常去     
暑假,一个MM来到北京,某老兄自告奋勇,提出带她去清华转转,并对MM说:"清华我常去。"两人在校园里游览了一上午,感觉甚好。中午,该吃午饭了,那位老兄说:"去清华的食堂吧,有个万人食堂面积巨大,外校的也能用临时饭卡,我常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