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的对立统一和普遍联系的科学,事物的对立和事物的斗争都具有势态性。所谓势态就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其斗争的关系和对立的形态在发展方向具体形态上具有一方取主动地位,另一方取被动地位,一方推动事物的发展,另一方则阻止事物的发展等特性。这一特性就是事物发展的势态,也叫做事物的“势”。事物发展的方向和特点,事物表现的式样、形态和特征归根结底是被矛盾的势态所决定的。转化事物的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造成事物发展的一定势态,形成事物一定的“势”,这就是矛盾斗争的势态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建》2016,(9)
正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以上下5000年的宏阔视野,审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发展史,又运用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看到了事物发展变化中矛盾的双方总是相比较而存在,又相斗争而发展,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繁荣与衰落正是蕴藏于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哪些因素影响着两者相互转化的方向,总书记的讲话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不少人认为,促成事物的转化是革命,推迟事物的转化便是反动。有的同志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他们指出,不可否认,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是事物发展的普  相似文献   

4.
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两类矛盾:一类是新旧性矛盾;另一类是结构性矛盾。新旧性矛盾是事物内部新旧两个方面组成的矛盾。结构性矛盾是事物内部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矛盾。新旧性矛盾的主要表现是斗争,结构性矛盾的主要表现是和谐。在结构性矛盾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非和谐关系。和谐关系一般处于主要地位,非和谐关系处于次要地位,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转化。只有不断消除非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才能保持整个事物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一、正确认识领导机构中的矛盾现象 毛泽东同志指出:“矛盾的普遍性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0页)一个领导机构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形态,本质上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首先,领导机构的构成成员,他们在理论认识上的差异,往往  相似文献   

6.
最近,杨献珍等同志提出“合二而一”的世界观来对抗“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他们的“合二而一”论就是把矛盾的同一性曲解为“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的”,否认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从而否认了事物的矛盾、斗争、转化和发展,因此实质上就是矛盾融合论。他们硬说“合二而一”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告訴我們: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存在着矛盾,沒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没有世界;另一方面,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終的矛盾运动。毛主席提出了差异就是矛盾,彻底坚持了革命辯証法,反对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8.
有的同志认为,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或者进一步说,事物中矛盾的各个侧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同志讲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这些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概括,指明了同一性是  相似文献   

9.
有的同志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非对抗性矛盾可分为“背反性矛盾”和“并立性矛盾”两种。背反性矛盾的基本特点是,矛盾双方的性质正相反对,互不相容、不能两立,表现为正面与反面、肯定与否定、新与旧的对立。虽不是你活我死的对抗,但一方的发展必然伤害以致牺牲对方为前提;矛盾双方在总体中起的作用是相反的,一方必须克服另一方的消极方面,事物才能发展。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不是一方消灭一方,而是一方克服另一方,并不断克服,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斗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日常谈话中有许多关于斗争的论述。毛泽东承认斗争,认为“互相斗争,这就是事物的矛盾”;敢于斗争,强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善于斗争,主张要“学会革命斗争的策略和办法”;坚持斗争,认为“坚持斗争就会胜利”;重视总结斗争经验,强调要“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考察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斗争思想,对于新时代继续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用哲学的概念表述,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同样表现得很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之中,存在于一定的关系之中。一旦这种时空条件和关系发生了变化,事物的性质就会随之而改变。这个统辖着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规律,同样也制约着美。由于受到这一规律的制约,美就有了相对性的特点。对于美的相对性,我国古人有过不少论述。他们认为,美不是永恒不变的,“在此为美兮,在彼为蚩(音吃chi,无知,傻)”(刘禹锡《何卜赋》),说明随着时空条件的改变。美会转化为丑,“靥(yè)辅在颊则好,  相似文献   

13.
一、贯彻“三个代表”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这一论断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使我们党的理论、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与时俱进是一切进步事物和现象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它表现了一切进步事物和现象的生命力及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在社会生活领域 ,一切事物、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的活动的结果。所以 ,社会领域中的一切事物、现象的与时俱进的发展 ,本质上是其随着一定历史条件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就是事物、现象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也…  相似文献   

14.
一种意见认为,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有同一性。理由是:事物的质变过程就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而相互转化是同一性的另一种含义,所以事物质变过程中有同一性。第二种意见认为,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没有同一性。理由是: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首先认识社会主义,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即是由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①。就此而言,认识社会主义,实质上就是从共性与个性的内在统一上,来把握它所特有的矛盾运动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则不过是依据这些规律,来具体地、历史地解决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和各个不同领域中的各种矛盾。毛泽东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一个极其伟大的历史贡献,就在于他…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矛盾的双方区别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次双方互易位置,事物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是不是一条普遍原理呢?有的同志  相似文献   

17.
云文 《前线》1964,(21)
可能性与现实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属于辫证唯物主义哲学所要研究的最重要范畴之列,并且在实践上,有重要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现实就是指生活中已经客观地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可能性则是指事物发展中那种基于一定的客观条件而出现的某种趋向、方向,它尚未成为实在的东西。一切事物,在它终于产生出来而成为现实的东西以前,始终只是一种可能性。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是从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说来,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3页)这一段话,是对宇宙发展规律的最一般的概括,适用于…  相似文献   

19.
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是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有效途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并且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无产阶级政党也不例外,党内同样时刻存在着各种矛盾,同样是在矛盾和斗争中发展、壮大的。解决党内矛盾,除了严肃纪律,健全制度,完善党规党法以外,最有效的办法是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在党内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给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文章和教材中,笼统地提出新时期处理统一战线内部的各种矛盾还要运用又团结又斗争的原则,我认为值得商讨。具体地分析具体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灵魂,我们必须牢记。“又团结又斗争”是抗日战争时期针对特定的统战对象提出来的,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它从来不是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