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损伤程度鉴定、伤残等级和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评定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分级标准.而鉴定时机的选择和损伤参与度评价则是有关鉴定能否获得客观、公正结论的十分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也是目前法医学损伤鉴定理论与实践中尚在继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伤残等级的评定是处理交勇事故的一个重要环节,鉴定结论的准确与否常会对案件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而伤、病并存的伤残等级评定又是一种复杂、难度较大的法医学鉴定,在鉴定过程中易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大案件处理的难度。如果引用损伤参与度的概念,可总结出一种量化的鉴定标准,为伤、病并存的伤残等级评定提供了一种客观而又科学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05~2006年受理的交通事故伤残评定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其损伤特征、损伤部位以及与事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对道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案例中损伤部位与伤残程度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法医实践中,当事人以损伤造成腰椎间盘突出而申请法医学鉴定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腰椎间盘突出历来是法医鉴定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尤其它与损伤的关系是个难以简单回答的问题。目前我国现行法律缺少这方面的明确规定,这给我们法医在腰椎间盘突出的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形成时间的推断、损伤程度的鉴定作探讨性的研究,总结国内外的一些理论与实践,以期对法医在此方面的工作及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人身伤害伤残评定标准多样,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混乱,严重影响了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应由司法部召集各相关单位,制定一部适用于普通人身伤害残疾等级评定的统一标准,并对《刑事诉讼法》第120条作出补充修改,规定对人身伤害的伤残等级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的程序。同时,在诉讼中实行专家证据制度,以确保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6.
知识卡片     
(三)因患职业病致残。 因医疗事故致残,也按因公致残对待。 第二十二条 伤残等级根据丧失劳动能力及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确定。因战、因公致残的伤残等级,分为特等、一等、二等甲级、二等乙级、三等甲级、三等乙级。确定伤残等级的具体条件,按《革命伤残军人评定伤残等级的条件》执行。 第二十三条 伤残人民警察的残情医学鉴定,须在医疗终结后,由县级以上民政机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急性脑积水案例,对脑积水的诊断及伤残评定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招生条件放宽,伤残病弱大学生数量逐年攀升升,其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概述了高校伤残病弱学生的分类情况及其特殊性,提出关爱教育将促进这些学生情感的最大化满足,进而构建高校伤残病弱学生的关爱体系,并且,对关爱教育实施的一线人群——高校辅导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失独、独生子女伤残家庭”进入人们关注视野。面临不断增长的失独、伤残群体,如何破解他们的养老困境?如何让他们安享晚年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文中以长沙县为研究视角,立足现实困境,就如何抚慰“失独、独生子女伤残家庭”之痛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刑讯逼供罪转化犯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规定,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关于这一转化犯的规定,学界存在很大争议。笔者认为,首先,这里的"伤残"仅指重伤,而不包括轻伤在内。其次,本规定是形式上的转化犯、实质上的结果加重犯,致人伤残、死亡的行为必须是刑讯逼供行为,而行为人对其造成的重伤、死亡后果也不需要有认识,只需要具有认识可能性即可。因此,行为人对于"致人伤残、死亡"的罪过形式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相似文献   

11.
张某系某化工公司职工。2007年4月,张某在搬运化学品时,因罐体破裂被化学品烧伤。2008年8月,南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因工负伤认定书》,认定张某受伤系因工负伤。2008年10月,南宁市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张某伤残程度作出鉴定,确认张某劳动能力伤残等级为3级。尽管如此,张某仍与公司在相关赔偿问题上协商未果,于是向南宁市仲裁部门提请仲裁。  相似文献   

12.
笔者根据近5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非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从某种意义讲,属于部分自限性疾病.Wiesel通过CT研究发现,正常人腰椎间盘突出可高达30%而无症状,特别是L5S1椎间盘中央型突出.近几年来,由于CT、MRI的应用,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者屡见不鲜,有的突出物甚大,有的与神经根接触密切,而病人却未见有根性痛的表现.这些事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养老保障制度安排的缺陷,伤残或死亡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无论是生活照料,还是在精神慰藉、养老保障都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针对现有城市伤残或死亡独生子女家庭救助制度和政策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构建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父母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多维度立体帮扶社会帮扶机制和精神慰藉机制,化解此类家庭潜在的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有人又称之为“社会安全”,对其涵义的理解不同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般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向社会成员提供补助与服务,以便在他们由于年老、疾病、失业、伤残、死亡、生育、贫困等而造成生活困难时,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证。社会保障既是一种学说与思想,更是一种社会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15.
对于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性质,刑法理论上一直存有争议,应当说,以转化犯来认识其性质比较合理。因为客观上,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并非作为基本行为的刑讯行为而是基本犯罪的过限行为造成的;在主观上,行为人对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结果具有故意性。因此,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性质被认定为转化犯,符合主客观相统一定罪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类违法犯罪的不断变化和升级,警察的伤亡也在加大。为此,在警察教育中开设和强化警察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原则予以严格遵守,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和伤残。  相似文献   

17.
刑讯逼供罪中“致人伤残、死亡”的理解与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中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后半段规定,司法人员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应如何理解该规定,刑法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或者死亡,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不是没有条件的,它必须符合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基本构成条件,即以行为人对被逼供人的伤残、死亡主观上至少存在放任的意志态度为必要。如果是处于过失致人伤残、死亡,似应以刑讯逼供罪的结果加重犯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复位研究现状,方法:光盘检索《中国生物医学献数据库》,检索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or腰椎间膨出症”和“手法or推拿or按摩”;再对结果献的内容进行手工检索,按是否支持复位分类,并分析检索结果。结果: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献和探讨手法复位的献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尤其是近6年来更加明显。但尚无确定依据证明手法能使突出的腰椎间盘复位。结论:手法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不能以突出的椎间盘是否复位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道赔”纠纷诉讼专业性较强,尤其是涉及赔偿数额较大的死亡伤残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等项目的主张以及交强险的理赔等方面,除了基本的法律规定外,还有一些诉讼技巧值得广大农村居民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市Y区743户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调查数据及访谈材料为基础,就此类家庭的现状、面临的具体困难及求助体系进行深入剖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面临的困难依次为:缺乏照看伤残子女的人员、家庭收入过低、家庭成员情绪长期低落。其求助体系构成中,由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计生委等制度化特征显著的主体占据了主导位置,亲戚、朋友、邻里等传统社会中非制度化、个人关系浓厚的救助主体,居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独生子女家庭风险规避的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