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乡村,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也在乡村。乡村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有助于推进乡土文化活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等,有利于促进发展、促成共享,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邵阳市隆回县崇木凼村是虎形山花瑶同胞聚居区,也是花瑶民俗文化富集区。当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助推乡村经济富足、精神富有、生态富美、共建共富四维目标的实现,走出一条乡村文旅赋能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之路。崇木凼村的发展经验表明,在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下需要聚焦“谁来带富”“如何致富”“共富共享”“如何促富”四个问题,可以通过培育新动力、丰富新业态、明确新使命、激活新动能等推进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34)
海南的本土文化资源丰富,这些文化资源在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的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显得尤其珍贵与重要。如何既保证本土文化的世代传承精神内核不变质,又能将其充分发掘出来为海南旅游特区的发展助力,本文试图从本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高潮 《民主》2012,(9):38-40
每一种本土文化或地域文化都有与之地位相称的称谓,这一称谓实际上就是本土文化的标志。本土文化的称谓应当体现地域地理和文化特征,但又不宜直接以行政地名称谓。笔者认为,“蓝色文化”最能代表青岛的本土文化,“蓝色文化”应该是对青岛地域文化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4.
丁春华 《学理论》2009,(19):67-69
我们当前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十七大提出增强文化“软实力”。但是,我国的文化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难题与挑战,如传统文化如何尽快实现现代化,如何更好地融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此外,还要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实现文化的现代化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摆脱文化的过度被同化导致的文化丰富性减弱等问题。面对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原则就是遵循“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1,(2)
文旅融合是中国旅游业的大势所趋,对旅游领域治理能力的提升意义非凡。本文首先阐述了文旅融合的重要现实意义,概述了哈尔滨文旅融合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提升哈尔滨旅游治理能力的对策: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诠释和推进文旅融合;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筑牢文旅发展的理论基础;深耕文化优势,做深文旅融合,同时实现哈尔滨特色文化的价值再造。  相似文献   

6.
富晓星  吴雅宁 《青年研究》2023,(2):72-81+96
购买文旅住房是城市新中产青年新兴的消费方式。借助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和“生活风格空间”概念,对购买某文旅住房项目A社区的北京新中产青年进行考察,发现他们通过崇尚文化景观、生产文化产品、营造公共文明空间三个维度,打造独特的生活风格空间,生产性情化文化资本,以寻求更具优势的阶层地位。基于日常居住体验,新中产青年形成带有阶层标识的新的消费模式。研究可为未来的中产阶层消费趋势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各界》2022,(1)
冬季新品激活文旅市场,暖冬行动开启惠民盛宴 2021年12月3日,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旅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疫情下丝路文化实景演艺创新发展论坛"上,陕旅集团重磅发布四大冬季旅游新品: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冬季版冰火《长恨歌》,在原版基础上提升舞美、灯光氛围营造,实现了北方冬季室外实景演出零的突...  相似文献   

8.
王惠燕 《学理论》2023,(3):87-89
创意设计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特色文旅纪念品产业作为创意设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附加值、高投入产出率的特点,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哈尔滨为例,阐述了发展特色文旅纪念品产业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旅游文化市场中文旅纪念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提档升级哈尔滨市文旅纪念品产业发展,助力省会城市发挥引领作用,推动龙江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宋源 《行政论坛》2003,(5):72-75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进程带来的文化的普遍交往使得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进行本土文化的战略选择有着显而易见的紧迫性和现实价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文化建设,建设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正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贵刊第44期《农村“民间信仰”缘何升温》一文,客观地反映了我国部分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我认为,许多农村之所以出现“庙”趣横生的现象,关键在于文化导向的赢弱和文化指导的缺失。农民朋友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如何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由什么人  相似文献   

11.
“临汾旅”,是我军唯一荣获英雄称号的建制师部队。这个无尚光荣的称号,是杰出的军事家徐向前元帅亲自授予的。 1948年5月,在攻打临汾的动员会上,华北第一兵团徐向前司令员提出,第一个攻入临汾城的部队,将报请军委批准,命名为“临汾旅”。战后,徐向前在庆功大会上,向最先突进临汾城的23旅颁发了“光荣的临汾旅”横幅锦旗。 1986年的一天,当徐向前元帅听取“临汾旅”代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0,(14)
海商:从“失落” 到“欣慰” 本刊记者裴知强报道:海南人如何看浦东?海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廖逊,用“失落”和“欣慰”,表达了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特区的海南省许多同志走过的一种复杂的心路历程。 廖逊谈到,开发浦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次重大转折,在全国的影响深远,对海南的挑战非常大。从浦东的开发建设成就上,海南人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也悟出了许多道理。 回顾海南作为特区的过程,早在1984年2月24日,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就提到了海南的开放开发。也就是说,海南的开放,早在海南建省之前就有了动作。 但是,最初…  相似文献   

13.
公元2001年6月2日,中国海南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继《华夏故土地图》推广活动于新世纪第一天和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先后在台湾阿里山和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取土成功后,这里将成为祖国取土仪式的“第三站”。这项活动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办,《华夏故土地图》是根据专利技术,采集全国各地最有纪念意义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原质土壤精制而成的特型地图,用以象征祖国领土的山水相连和中华民族的骨肉之情。海南三亚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滨。南山,又称“鳌山”,因其形似巨鳌且是中国最南端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行政学已经深受西方话语浸染以及世界发展在总体上加速迈向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行政学界如何能够创生出“土生土长”的行政理论?能够在什么意义上实现行政学的本土化?针对上述问题,在分析论述“中层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中层理论构建为中国行政学本土化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的观点,即在西方的行政学元理论或元话语与中国本土行政管理实践之间构建行政学中层理论,以实现行政学本土化.构建行政学中层理论、实现行政学本土化可从强化本土问题意识和深入本土行政实践,拓展国际化视野、且要以批判的理性主义精神和姿态对待西方的行政理论,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正是由于缺乏与本土男性批评者的对话意识,才导致了对西方女性主义某种程度的认同与盲从.对于女性文学批评而言,如何理解“对话”的含义、如何理解“性别身份”、如何处置西方女性主义与本土女性文学批评的关系、如何对待女作家创作是保持批评生命活力的几个关键问题.身处主流批评领域的男性批评者能够参与女性文学批评的对话,是在为女性文学批评的更好发展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6.
“海南热”,象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南下琼岛“探宝”。四个月来,光是有组织地前来的各级代表团、访问团就达1026批、成千上万人次。其中,也有杭州来的“寻宝人”。 在椰林掩映的海南宾馆,应海口市盛情邀请来访问的杭州市长钟伯熙对记者说,杭州与海南携手发展外向型经济,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思想不光是寻宝,还要诚心诚意为支援海南初建阶段建设服务,以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多样性的科学含义是指通过文化“一体化二重性”(特殊进化与一般进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叠加创新”,不断整合、创新和超越,建设“高势位”的文化,实现人类多元文化的“高势和存”.建构中国人类学学科体系也必须遵循“叠加创新”的方针.200年来,西方人类学学科对象和学科体系发生“偏移”,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应重构人类学学科体系,建立包含主体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三个大分支学科在内的中国人类学创新体系,以担负起中国人类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对应,政治文明侧重于民主的制度建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本土资源”指民主制度赖以建立的支持性条件的总和,其内容包括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公民社会的建设、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法治传统的形成。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史再再证明,民主的实现必须从培育“本土资源”入手。  相似文献   

19.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花常开……”歌中赞美的地方,今天又有了新的含义。“海南建省,将实行比深圳等特区更加开放的政策”,这一消息,正在全国众多大学引发出巨大的反响,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海南热”。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脱离了本土的中国人永远是“外来人”,没有什么能完全同化他们;但回到本土,他们也是“外来人”,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第二故乡。无论对哪一方面,他们都只能“既参与而又隔着一层距离”。以前第一代的移民,把这看成是社会和历史的悲剧。然而,由于本世纪中叶在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种种动乱和变革,促使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主要是知识分子)开始从更高的层次对自我进行重新认识,对本土和母体文化进行重新估价。于是,一种崭新的海外华人文学便蓬勃地生长起来。 最近由香港三联书店和花城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的《海外文丛》,可以说是对以欧美为主的海外华人文学的总结和透视。这套大型丛书收录了一批有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