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印度的环境公益诉讼对于促进印度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也体现出一些问题,尤其在平等、参与、效率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司法管辖权的过度发展,导致司法管理介入立法和行政领域。印度的理论界和最高法院对此都进行了反思和回应。对印度公益诉讼发展趋势及其问题的分析对于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英国入侵印度后,英国人不仅改变了印度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原貌,也改变了原穆斯林统治下的印度法律制度。独立后的印度法律,多与殖民地时代的法律有继承关系。因此,研究殖民时期印度的法律制度状况,不仅是探讨印度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印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是如何进行法治的。一、外国法律的引入印度英殖民统治者并未经过很长的时间就建立起了他们自己的司法行政制度。就象大英帝国  相似文献   

3.
国家绿色法庭是印度针对生态环境损害实施专门司法救济的一项制度尝试。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庭形式,其制度建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原告资格的开放性规定;其次,采用专业法官与技术专家共治的法庭模式;第三,依据自然正义原则审理案件,并可自主创设程序规则;最后,实施严格的判决执行和司法解释制度。上述的制度建构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公众的司法接近权,还以开放和便利的方式传播了环境价值和生态理念。同时,通过创新性的救济措施和进步性的判决,其不仅保障了公众的环境权利,还确保了环境制度框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其中,国家绿色法庭的自主创设程序和共治型裁判模式于环境司法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前者通过灵活运用程序规则,使诉讼过程融合了对抗性、询问性、调查性和合作性等多种机制。而后者则促成了法律规范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协调,并使司法裁判成为一个协同、共生、多学科的作用机制。这种裁判模式使法庭规则始终保持前瞻性,继而可适应不同情况案件的处理,并推动着环境司法制度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印度从1601年开始法律近代化历程,其司法近代化分为三个时期。印度司法改革的困境和主题是案件积压和司法责任承担问题。造成印度法院案件积压的原因主要有案多人少、法律复杂、程序被恶意利用等。印度司法改革给中国司法改革的启示包括要重视司法独立和司法责任之间的平衡、司法公平和司法效率之间的平衡、重新审视两大法系的优缺点以及司法的精英化与便民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邓珊 《东南亚纵横》2012,(11):10-15
航运中心法律服务体系是以港口、航运立法为基础,涵盖贸易、金融、保险、旅游、环境等法律体系,拥有行政执法、海事仲裁、司法诉讼、海事法律人才培养、海事法律咨询服务等法律软环境与之配套的一个规模庞大、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法律服务体系成功经验的介绍,以期为建立和发展广西泛北部湾(泛北)区域国际航运中心法律服务体系提供法律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蒋茂霞 《东南亚》2009,(4):60-65
印度政府长期致力于从经济、政治、法律等各方面促进女性发展,从为女性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帮助女性在经济上获得独立、消除性别歧视等方面入手,使女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人数和经济活动的范围都在不断扩大。尽管如此,印度女性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范纯 《亚非纵横》2010,(5):51-58
二战后,韩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为应对环境问题,韩国构筑了由中央为主导的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确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建立起环境纷争调整制度,律师团体也积极推动开展环境诉讼,最终形成了环境保护法律机制。迄今,韩国在该机制作用下,环境形势出现改观,向“低碳绿色经济增长”的环境与经济相协调的方向发展,为此,韩国总统李明博受到联合国的表彰。但是,韩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机制仍有改善的空间和余地,尤其环境诉讼制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古代印度村社的司法职责主要由村社潘查亚特和支配种姓潘查亚特担负。潘查亚特以法经和法论为指导,根据村社习惯法处理纠纷,实现解决纠纷、惩罚犯罪和维护社会关系之司法基本功能。除具有显见的司法功能外,潘查亚特还具有隐秘的立法功能,故能使村社自成体系,成为维持雅利安自治传统的重要支柱。独立以来,印度先后建立起司法潘查亚特和乡村法庭体系。前者某种程度上是借资印度本土传统的失败尝试,后者则脱离了基于潘查亚特传统的争议解决机构设想,实际上是正式法院系统向乡村偏远地区的延伸。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也由单向的引进阶段,发展到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跨国经营的双向发展阶段。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尚处在初创阶段,为了更有效地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企业,有必要对跨国公司在各国进行跨国经营的运行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对外国企业在印度进行跨国经营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贸易心理  相似文献   

10.
从法律体系看印度市场经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印度经济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法制经济,因为只有依靠完备的法律规范来制约市场经济行为,调控宏观经济,才能确保经济秩序的正常有序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拟对印度法律制度中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规定及其法律体系进行探讨。一、印度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概述印度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既包括规范市场行为的民事和商事法律,也包括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法律,还包括实施法律的程序法规定,而印度宪法则是这些法律规定的统管原则,是印度的根本大法,它居于这一法律体系的顶端。(一)印度宪法的相关规定印度宪法是印度国家的基本法①…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将内国仲裁裁决执行制度与外国仲裁裁决执行制度纳入一部法律统一规范,并不断协调司法判例与成文立法存在的冲突,商事仲裁裁决执行法律制度结构严谨且逻辑性强。而国内对商事仲裁裁决执行制度的研究多倾向于将内国仲裁裁决与外国仲裁裁决作为独立研究对象,极易导致对整个仲裁裁决执行制度体系性重视程度不足以及我国商事主体基于预先智识对印度商事仲裁裁决制度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2.
印度保护表演者权的法律体系,由内国法和国际公约内国化法组成,强调保护民族产业。在印度,表演者是进行演出的任何人或组织,表演是现场的视听觉上的演出。五年前法律没有明确保护表演者身份权。表演者复制权、公众传播权、转让权、许可权、收益权等体现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印度建立了特色的表演者司法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3.
日本已形成了由能源政策基本法立法为指导、各能源专门立法为中心内容、相关部门法实施令等为补充的能源法律体系。为了保证能源法律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日本采取了多种措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日本能源立法及其执行的经验,对我国能源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微观行业环境,以及对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量、产业分布及直接投资来源国和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期探索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内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人认为,印度的传统社会陋习诸如萨提(Sati)、嫁妆、童婚、杀女婴等,在十八、十九世纪受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批判,在英国殖民时期受到立法的限制,在印度独立后更受到法律的制裁,正逐渐消声匿迹。本文通过研究嫁妆制度的演变发展及其触目惊心的现实,试图说明,嫁妆这一社会陋习正以新的面目对印度现代社会起着破坏作用;笔者力图通过分析嫁妆存在的社会经济原因和在解决此问题中行政立法手段失败的原因,为研究当今南亚社会问题的同行和思考传统与现  相似文献   

16.
印度崛起首先必须是经济崛起,没有经济崛起,印度崛起几乎是不可能的。作者认为,印度社会经济存在某些重要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印度经济崛起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印度经济崛起将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某些影响;且随着印度经济加快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将有所加强;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某些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某种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丁海笑  杨睿 《东南亚》2011,(3):29-32
紧急状态是政府的一种公告,宣布可能暂停一些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的基本功能,警告公民改变他们正常的习惯,或者命令政府机构实施紧急应急预案。在印度,紧急状态是指变更宪法体制的一个统治时期,当印度总统认为有来自内部和外部以及金融危机的严重威胁时,可以宣布紧急状态。1975年6月25日至1977年3月21日,印度紧急状态持续了21个月,这是印度在独立后最有争议的时期之一。本文以此为例探讨印度后殖民时代的紧急状态法。  相似文献   

18.
印度海外利益保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与中国同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自1991年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以来,印度海外利益的范畴大为扩展,海外利益保护成为印度对外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印度在实践中发展出了一套保护其海外利益的措施和手段,包括在建立健全对外决策和执行机制、不断完善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运用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对外援助、军事手段、民主价值观等观念性力量及民间力量等。印度的海外利益保护对中国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印度环境管理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开始,印度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全面的环境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国家宪法与发展计划中的有关环境规定属于最高层次的根本制度,中间层次的制度包括作为组织制度的环境行政机构、作为法律制度的环境法律法规与条例和作为司法制度的法院,最低层次的制度是有关环境的重要政策声明和发展项目。从中世纪以来,印度的环境一直在持续恶化,究其根源在于印度的环境管理存在制度性的障碍,不仅环境管理的制度设计、监督与执行方面存在问题,而且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根本制度使然。  相似文献   

20.
坚持调整与改革的印度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展民族经济,独立后印度建立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体制与宏观管理机制,促进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推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但印度经济发展却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贫困等。面对世界各国蓬勃兴起的经济调整与改革浪潮,印度从80年代初起坚持经济调整与改革,印度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重新上台的印度人民党依然坚持经济改革。一、具有印度特色的混合经济体制独立后,目睹西方周期发生的经济危机,尼赫鲁认为,不发达国家不能照搬欧美国家的模式。看到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尼赫鲁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