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发展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余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是在成功实现从"国家革命的逻辑"向"社会发展的逻辑"的历史转折中取得的.我国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具有的必然性使得它能够很快地切入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中,从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两个方面为"发展生产力"与"解放生产力"提供了社会空间.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能否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得到成功推进,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发展与深度推进的关键环节,必将成为新一轮解放思想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又一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是社会组织主体,又是组织发展的目标,只有实现人的发展,才能有效推动社会组织化的进步。伴随资本垄断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组织化发展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解体。当代资本主义组织化表现出金钱逻辑的凸显、物化逻辑的扩张、增殖逻辑的膨胀,暴露出其内在资本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之间、资本总公式同人的需要之间、资本逐利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西方资本逻辑宰制下的有限组织化再难引领人类社会组织化的新实践,要实现社会组织化的新发展,就必须超越资本逻辑。新时代以来,中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世界性成就,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组织化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展现出的变革性、人民性和使命性特质。这种特质同人类社会组织化发展原则相适应,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诞生,为扬弃和超越组织化资本逻辑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六大关键支撑,也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一个从改革起点到道路选择、改革重心、改革目标、改革力量、实践主体,清晰而完整的逻辑链条。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我们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这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取得的重要经验之一。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我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思想的重大发展──邓小平理论与列宁思想比较研究俞良早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就发展社会生产力阐述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20年,是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20年,也是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的20年。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在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重要论断的指引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解决了...  相似文献   

7.
司宪年 《创造》2001,(4):17-18
在“三个代表”的论述中,江泽民同志把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放在首位,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是从保持我们党先锋队性质出发,总结历史经验,审视新的形势得出的科学结论。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对于立足宣威实际,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  相似文献   

8.
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是党领导人民战胜强大敌人,赢得革命胜利的锐利思想武器,也是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成就的强大精神动力。把弘扬延安精神与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阐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努力做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加快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三个代表”与延安精神在主要内容和根本目的上,具有继承性和一致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站在历史的前头,引导中国朝着光明的前途迈进。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就是表现在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总体上说,中国共产党79年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所开展的所有工作,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就是一部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实践“三个代表”的历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障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就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为加快社会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的里程碑式的伟大壮举。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则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并具有社会历史继承性。生产力发展使人类社会呈现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冥冥定数,不绝如缕,贯穿其中,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的根本性论断,即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观的母题,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密码蕴含于生产力中,理清了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最大进步始于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短短的20年,人民共和国从崩溃的边缘开始步入辉煌。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最为深刻的变革无疑是人们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嬗变;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化,则是社会生产力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对20年来中国所取得的进步,全世界无不为之侧目。世界银行专家评价道:“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它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11.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关联是当前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论命题。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理论驳接基础可以追溯至马克思“技术-社会”范式对于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讨论,通过整合行动结构机制论与功能结构机制论,建立起连接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动力-要素-结构”理论框架,以此考察数字化转型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脉络与系统影响,并就如何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相适配的新质生产力进行讨论。概括而言,技术逻辑、社会逻辑与关键事件构成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动力来源,而新质生产力的要素迭代则进一步作用至社会的行动结构与功能结构之中,行动结构与功能结构的结构性变化以及两者共同构成的总体性社会变迁勾勒出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的全景图,最后从技术支撑、数据赋能、场景重塑和人才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加快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相适配的新质生产力,即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深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引领作用,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助力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  相似文献   

13.
杨永华 《岭南学刊》2009,(6):129-130
新中国建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摆脱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水平。在生产力快速发展,进入总体小康的相对富裕的条件下,还要不要强调节约?对此,黄铁苗与课题组成员在其新著《节约型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要正确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是当代世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也是引起当代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重大因素。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极为重视,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符合时代精神的新观点。这一观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经明确地把科学技术归于生产力的范畴。马克思说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科学解答不同时期的重大时代课题,创造了伟大实践成就,也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把科学社会主义不断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真理和价值相一致的基本线索。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不断开辟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伟大的实践,要求理论的创新,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会改革开放理论”。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强调“要善于在理论上思考中国革命的实践”.形成“中国革命的逻辑”。今天,我们也应当善于在理论上思考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改革开放的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社会改革开放观为指导,以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现实进程为出发点,系统地研究和展开“社会改革开放理论”,乃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先从总体上谈谈研究社会改革开放理论的思路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6,(6):62-63
10月9日-10日.由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主办的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在沈阳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代表围绕“经济全球化与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创新型企业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主题进行了研讨。大会发表的《沈阳宣言》指出;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通过提高生产力采促进世界的繁荣、昌盛与和谐,进一步推进世界的文明与发展成为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其变化又推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之相适应,从而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发生巨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实行建设项目投标制,施工企业参与任务竞争,从而促进建筑市场的形成,正在确立市场...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改革开放所涉及的,实质上是社会结构的变革,特别是社会体制的转型。要把握改革开放的内涵、过程及必然性,首先要明社会的结构系统,特别是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结构的“一般”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殊”,并相应引出合乎生活实际的新结论。一、社会生产力的结构:主体性、实体性、结合性、智力性要素的统一关于生产力的结构要素,马克思曾作过广泛的研究、阐述,并在《资本论》中作过这样集中的概括:“劳动生产力是由各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