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们的生活有了奔头” 隆冬时节,塞外草原一片苍茫。岁末年初,家住百灵庙镇大街社区73岁的海延庆觉得自己昔日困窘的生活有了明显的变化:他的退休养老金提高到1030元,瘫痪老伴和两个患病的儿子也领上了每月每人150元的低保金,加上一些专项救助金,海延庆一家不仅能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而且买药的开销也有了出处。老人说:“赶上了好年代、好政策,我是越活越舒畅。”  相似文献   

2.
记不清和那位卖报老人是怎样认识的了,他说见到老人骨瘦如柴的样子便产生了怜悯之心,只想尽自己最大能力帮老人一把。“一份报纸。”他一向都是干脆地撂下2元钱转身便走了,虽然他也听到了老人“找你钱”的声音。一天、两天……转眼间半年过去了,他仍用2元买一份报纸,虽然工作忙时他也顾不上看一眼,但买报的习惯他却从未间断,而且风雨无阻。尽管他知道这样1元5角的利润也不会使老人的生活有根本性的改变。老人“生意”好的时候“缺货”自然是难免的,但不管怎样老人总会保留一份,沐浴着小城的夕阳等那位不知名的保安到来。可是,有一…  相似文献   

3.
我属于乘客     
作为一名公共汽车售票员,我已经干了15年了。在乘客的眼中,我的工作只是平平常常的服务工作,每天迎来送往成百上千萍水相逢的乘客,但是如果我自己也把这种服务看作是件平常事,或者把售票员与乘客的关系,单纯地看成是一种票务工作,那么我的工作该是多么乏味?最早我曾在60路公共汽车上工作,车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车行驶到磁器口站,我发现一位拄双拐的残疾老人正吃力地向车上爬,他把双拐放到车门的台阶边上,用手扒着台阶使劲往上拉自己残缺的肢体。见此情景,我急忙对他说:“大爷,您别急,我这就来背您!’俄把老人背上车,…  相似文献   

4.
《今日广西》2007,(15):53-55
他是一个初中生,16岁远离家乡:他在餐馆洗过碗,卖过报纸,曾因为没有钱而睡天桥……一个他喜欢过的女孩说:10年后,你仍将碌碌无为、一无所有:无常的命运将会给他带来什么?几年后,这个男孩率先将神秘浪漫的南亚风情产品带到中国,从一个小铺面起家,发展到拥有200多家连锁店的企业王国?他不但为自己创造了财富,也为更多追求成功的年轻人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平凡是福     
鲁钟鸣 《政策》2009,(1):60-60
杜鲁门当选为美国总统时.许多记者采访他的家人。有记者问杜鲁门的弟弟有何感受?他一语惊人:“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听罢此故事,我为杜鲁门的弟弟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6.
“自行车”?还是“漂亮的汽车”?伊安·吉格斯在17岁那年,已经进入主力阵营并已代表曼联踢了25场比赛。当时曼联足球俱乐部有很多球员都拿到了俱乐部配给的汽车,那种车很漂亮,也挺便宜。吉格斯觉得自己也应当有资格有这么一辆汽车。于是他就去找老板,鼓起勇气对老板说:“我现在已经进入主力阵营,而且踢得挺好,我想我也应该得到一部汽车。”老板说:“你想得到一部车?你的意思是一部自行车吗?”听了老板的话,吉格斯差点气晕了,但他没有因老板的轻视而萌生去意,更没有因此消极,而是憋着一口气,把劲儿用在了比赛上,他要用…  相似文献   

7.
警官信箱     
警官信箱税务所扣押我的财产合法吗?我如何向铁路公安局要求赔偿?“传唤”和“盘问”有何区别?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农村青年,近年看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我也利用自己的手艺办了一个家具厂,但刚开张没几天,乡税务所的同志就来让我交税,说我是违法经营,拉走...  相似文献   

8.
某单位有位领导口口声声说自己“为官清廉”,但认识他的人却都不以为然。其实,大家也没抓住什么真凭实据,只是有笔账怎么也算不明白。说起来这位领导每月收入不足千元,除养活老婆孩子外,还得赡养两位老人,这些开销足以让他捉襟见肘。然而,这位领导还有一个抽烟的嗜好,每天至少得抽掉两盒多,而且他抽的烟基本上保持“云烟”、“红塔山”这样的高水准。光抽烟,一月没有四五百元拿不下来。钱从何来?大家不能不有所怀疑。时下,老百姓有顺口溜说:“(领导干部)屁股坐着‘一座小洋楼’,嘴上叼着‘一瓶小磨香油’,一顿饭吃掉‘一头…  相似文献   

9.
警官信箱     
经本人同意使用的婚妙照,还会侵犯著作权吗?编辑同志: 我是一家摄影楼的老板,前段时间,我经好友的同意,将他在“梦幻”摄影楼拍摄的婚纱照洗了一套放到我的影楼做样品。因为他的照片拍摄、制作水平较高,人物、色彩搭配等比较完美,吸引了许多顾客,我的生意也兴隆起来了。但出人意料的是,我的邻居─—“梦幻”摄影楼的老板却一纸诉状把我告上了法庭,说那些照片是他照的,告我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我百思不得其解:照片是我朋友的,并且我使用这些照片是经其同意的,我怎么会侵犯到他人的著作权呢? 李东李东读者: 从法律上看,顾客…  相似文献   

10.
梅山 《福建通讯》2001,(1):34-34
福建省罗源县鉴江派出所民警卓良拥近日自带行李又一次来到了自己的“责任田”——呈家洋村,开始了每月10天的驻村生活,这是他自前年10月份以来,第13次到自己的“责任田耕作”。谈到卓良拥,外厝自然村65岁的杨旺周老人激动地说,小卓经常来照顾我,“就像我亲儿子一样!”  相似文献   

11.
毛病     
一位电机修理工生气地对同事说:“昨天晚上一对老夫妇用电话把我紧急喊去,我在他家里花了3个小时……,,“毛病杜到了吗?”“找到了L”“是什么毛病?”“两个老人互相戴错了眼镜。”毛病  相似文献   

12.
悠悠东平湖上,晨海的帷幕尚未拉开,县城东郊党校门前一条普通的街道上,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已在扫街,飞扬灼尘土弥漫在他高大的身躯旁。飞逝的岁月却清晰地告诉每位过路人,他十几年如一日,甘当义务清洁工,把这里的春夏秋冬打扫得干干净净。扫完大街.他又扛起扫帚鲜嫩利率付所本清p附子.打扫厕所。他说:军休所穷,请人打扫每年要支付700多元钱,这钱省卜干啥不好!炎热的夏天,还是这位72岁的老人,骑着一辆“老金鹿”,去军休所生产经营基地。十多里路程,沟沟坎坎,老人对军体所所长说:“别派车,派车我就不去!”他就是山东东平…  相似文献   

13.
《半月谈》2005,(2):68-69
2005年元旦,我在郑州市乘出租车游玩时,发现后座位有包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叠厚厚的人民币,数数有1万多元。我问司机是谁丢的,司机也不清楚。我与司机协商,请他上缴出租车公司或通过其他渠道找失主,司机当时同意。谁知事后他变卦了,不但没有主动找失主,反而在失主找到他本人追要这笔钱款时,他竟否定自己拿了这笔钱。请问这位司机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该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14.
小小的感动     
学校附近有个补鞋店。这个店开了许多年,应该比我的工龄还长。依稀记得我来这里工作的第一天,去镇上买生活用品,这夫妻俩就在这里补鞋,刷鞋,换拉链等。都是手工活,生意倒不错。他们的小女儿眼见着都长大了,该是上初中了?每日路过,经常打招呼,也算是熟人。今天下班,又路过补鞋店。“老师!”补鞋店主特意站起来,叫我。“有事?”我望着他。“老师我想跟你说个事。”他说。“什么?”我走过去,站在他店子前面。  相似文献   

15.
蛇蝎夫妇     
一当徐丹端着热气腾腾的豆浆油条进屋的时候,细心的张力也有过瞬间的疑惑:穷得叮当响的她,今儿咋这么大方?可是这种想法转瞬即逝。人家好心一片,何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张力是个聋哑人,只能尽自己所能表达自己的谢意。接着张力推醒身边正在酣睡的丈夫邢凤君,示意他:赶快趁热吃了。可张力根本就不知道,眼前这个她认为心地善良的女人,却有着蛇蝎一样的心肠,就是这个看似善良的女人,制造了一场惊天血案。这个邢凤君在县里做“小灵通”治眼仪的生意,收入颇丰,他就曾经亲口告诉过徐丹,他给自己的宝贝女儿攒了十万块钱。其实…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日子,记者与一名刚从台湾旅游归来的友人相聚,闲谈之间问他:印象最深在何处?他嘿嘿一笑,嘴里蹦出一个字:吃!随后他告诉我,在台数日,除了跟团参观一些固定景点外,他就一直辗转游走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夜市,马不停“嘴”地吃着各种小吃。“真的好吃,种类多到吃不完,价格也合理。”其实去没去过台湾的人对台湾的美食都会有一些了解。无论是从官方正规的旅游宣传,还是从影视剧、大众传媒上的描述都可以体会到,“吃”早已经成为了台湾旅游当之无愧的头号招牌。一辆辆小吃推车、一间间小铺面对台湾的意义和作用让人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7.
没多久。我接到了廖老大打给我的电话。电话里,廖老大口气非常强硬。完全是一副黑道的口吻。廖老大问我:“你知道我是谁吗?熊老三花了多少钱请你?你在哪里做律师?”我不卑不亢,尊称他为廖总。说自己和他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只是在这个案件里面作为熊老三的辩护人,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希望得到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红线     
云南巍山有一条要钱不要命的路。在这条路上,“沈老板”算得上一个人物,他年轻潇洒,做“生意”规矩,是大小毒贩的财神爷。盛夏的一天,“沈老板”如约到城郊一片包谷地里看货。出了县城,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高过人头的包谷地四周无人,“沈老板”不禁打了一个寒战,裹紧了花毛呢短大衣。人生地不熟的,钻进去不知是吉是凶;不钻进去,货主信不过你,这笔生意如何成交?他犹豫片刻,还是抬脚踏进了包谷地。细雨如雾笼罩着静悄悄的包谷林,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他一步步小心往深处走去,忽然听见背后一声喊:“沈老板!”“沈老板”…  相似文献   

19.
诱惑     
乐晋仁是一名专门经营服装买卖的个体户,他既没有海外关系,也没有“上层路线”,唯一的“资历”是因与流氓鬼混,被判过刑。他因此也丢了一名普通工人的饭碗,在京城摆起了服装摊。有一天,一个中年男子来到他的摊位前面,说:“小伙子,你这些服装样式陈旧,色彩也过时了。你如果想生意兴隆,我们谈一笔买卖怎么样?”说着,递给乐晋仁一张名片,只见上面印着:香港大明贸易公司驻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孔里臣。乐晋仁端详着名片,心里乐开了花:这是位港商,是位财神,我攀上他的关系,还怕不发财?他急不可耐地问:“孔先生,您说的买卖…  相似文献   

20.
张旭 《小康》2009,(10):34-36
在老北京的一家澡堂子里,有几个老人互相询问,咱们建国以后“国号叫什么”。有人答说,“各界都倾向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算不算人民?”一位老人谨慎地问。舞美队队长田震英回答,“算,当然算了。您,我,还有毛主席。”“毛主席也算人民?那谁登基啊?”“谁也不登基,现在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是您的天下。”老人们笑着连声说“不敢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