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身影     
丁俊晖:我希望在英国拿一个冠军北京时间4月3日,斯诺克中国赛决赛中,18岁的中国男孩丁俊晖以9比5战胜7次世界冠军,前世界头号选手亨德利,夺得了自己第一个世界台联职业排名赛的冠军。英国资深记者赫布感慨说:"18岁,这么年轻的时候就能进决赛。这真不可思议。要知道,亨德利被誉为英国神童,他拿到冠军的时候已是21岁了。而且,一个  相似文献   

2.
多年以来,中国选手在羽毛球女子单打的国际比赛中,一直有着不俗的成绩。从李玲蔚,韩爱萍再到叶钊颖,龚智超,世界冠军层出不穷……而张宁,28岁时才拿到自己的第一个世锦赛冠军。夺得奥运会冠军时,张宁已经是29岁了。她是当今中国羽毛球女队中年龄最大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创造》2006,(8):40-41
2006年8月20日,中国球手丁俊晖在世界职业斯诺克台球巡回赛新赛季首站比赛——北爱尔兰杯赛决赛上,以9比6击败他心目中的英雄、两届世界冠军得主奥沙利文,夺得他职业生涯的第三个冠军。19岁的丁俊晖也因此成为世界台球史上第二位在20岁生日前夺得过3项职业排名赛冠军的球手(前两个冠军为2005年中国公开赛以及全英锦标赛的冠军)。  相似文献   

4.
美国USA
  单手美女角逐美国小姐
  近日,新一届美国小姐决赛举行,佳丽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天生左臂残缺的23岁少女凯莉。身残志坚的她表示,她与普通人一样能够做许多事,残疾并没有阻碍她的梦想。凯莉称,她希望赢取冠军,鼓励更多的残疾人要积极面对人生,她说:“我参选并非因外表与别人不同,而是因为我拥有美国小姐所需的智慧和能力。”凯莉还表示,残障从来没有阻碍她想做的任何事,她会打棒球、游泳、潜水和跳舞。  相似文献   

5.
夜里 10点多钟,电话铃突然响起。我拿起一听,是母亲的声音。至今, 72岁的老母亲仍住在离县城 120公里外的大山中,家里没有装电话,母亲打电话要翻过屋门前的那座山,离家有两公里远。母亲告诉我,她头天打了一整天电话,我这里就是没人接。回家后一查,是她记错了一个号码,于是第二天又跑了一趟。   母亲在电话里说,近两个月来,她的腿总是抽筋,情况跟当年外祖母一样,疼得难受。一开始,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她不想将病情告诉我,以为挺一阵就会好些。谁知却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她才打了电话。   我听了,心中一阵愧疚。此前,我…  相似文献   

6.
她是第一位出现在世界冠军名录上的中国女性;她曾目睹政治风潮中的起起落落;她与与乒乓球结下了一生的未了情缘;她,就是邱钟惠。  相似文献   

7.
正她从学习、生活、思想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把她们培养成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韦琼花是百色市体育运动发展中心高级教练员。近30年里,她培养出了世界冠军、亚洲锦标赛冠军、全运会冠军邓猛荣,三次破三项世界纪录禽小妹;往广西体校输送学生11人,广西体校转送广西举重队3人。期间,她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广西女子举重起步较晚,没有现成的培养模式可供复制。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选拔到好苗子,韦琼花经常自带干粮深入百  相似文献   

8.
4月3日,在2005年中国斯诺克公开赛中,18岁的中国选手丁俊晖夺得世界冠军,成为中国夺得斯诺克世界冠军的第一人。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亲自为“神奇小子”丁俊晖颁发冠军奖盘。"由此,引发了笔者的几点联想。就在几天前,在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上,王岐山市长向市委书记刘淇郑重其事地汇报了海淀体育馆市民观看斯诺克比赛的一些恶习。他说,全球排名前十位的斯诺克高手均悉数出场,但是我们的一些观众“有的打手机,有的乱鼓掌,急得裁判向一些观众连用‘OUT(出去)’!”"就在半年前的另一次会议上,王岐山市长就曾坦言,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  相似文献   

9.
庄泳:在本届奥运会首日比赛中为中国队夺得第一枚金牌的女子一百米自由泳冠军庄泳,是上海姑娘,今年二十岁。她在身材方面有着别人很难相比的长处:臂长、手大、身轻。她七岁进入业余体校,一九八五年进入国家队,一九九一年曾获世界游泳锦标赛五十米自由泳冠军。她的成绩被排在当年第一位。她自幼喜爱游泳,有心的父母就给她起了个“庄泳”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李坚 《当代广西》2006,(14):37-37
作为一个运动员,唐锦波有太多的遗憾,由于负伤,他只好提前退役。那时他正当青春年华,才22岁。在仰天长叹时,他咬牙道:“当不成优秀运动员,就当个优秀教练员!”唐锦波立志要培养世界冠军,导演自己的人生。果然,他将金牌梦圆到了弟子们身上:他培养训练的运动员,获奥运会冠军1次、亚军2次,世界锦标赛冠军3次,亚运会亚军2次,亚洲锦标赛冠军18次,多次打破世界、亚洲及全国纪录。1987年,26岁的唐锦波走马上任广西举重队教练,面对的却是一个“烂摊子”:由于军中无主帅,队里十几号人只剩下两三个家住南宁的,其余的自动解散回了原籍。唐锦波去信、通…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的一位女友——红,已近而立之年。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笑声一串。那笑眯眯的神情总不由让人感受一份好心情、一缕和煦的阳光。每次见到她,我总爱没油没盐的和她谈天说地,说穿了就是想多感受一下她欢欢乐乐的心情。我打心眼里喜欢她,喜欢她的阳光,喜欢她在不顺中也能找到快乐的豁达。一次她不幸耳膜穿孔住院,要做修补手术,想必滋味一定不好受。我想象着我们见面时,她也会像别人一样,去抱怨多么疼痛、疾病带来的如何不适,一副病怏怏的样子。但当她依旧笑眯眯地出现在我面前时,听到的却是——  相似文献   

12.
正他是广西第一个奥运会冠军,也是中国第一个举重世界冠军、奥运会举重冠军,曾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先后斩获世界冠军4个,3次打破世界举重纪录;1989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年以来杰出运动员,1994年被评为建国45周年体坛英杰,1999年入选建国50周年中国50位体育明星。1984年7月30日,在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举重比赛中,吴数德力挫群雄,摘得56公斤级总成绩金牌,那是奥运  相似文献   

13.
张宏涛 《今日广西》2010,(11):56-56
恐怕很多人都已经记不清自己儿时的梦想了吧?但有个女孩却一直坚持着自己儿时要做世界冠军的梦。为此,她每天都早早起床跑步.课余时间除了帮父母做家务就是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当我采访孤儿无意时,她笑着对我说:“我有‘妈妈’,我有爱。”哭泣的小天意天意从小就很懂事,只有两岁的她在医院里,面对患白血病卧床的妈妈,她说:“找不哭,我听话。”可妈妈却哭成个泪人。当护士抱起小天意离开病房时,小天意哭了,她大声喊叫:“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回家。”护士哄着小天意,自己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她知道小天意的妈妈再也回不了家了。16年前寒冷冬日里的这一幕,两岁的孩子还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盯打那以后,小天意再也没有看见过妈妈,她常常哭喊着要找妈妈。直到6岁那年,她才懂得,妈妈死了,妈妈再也不…  相似文献   

15.
人物     
莫妮卡·范·德·沃斯特(Monique Van Der Vorst) 这位荷兰的前残奥会选手,曾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摘得两枚银牌,在2009年的世界锦标赛铁人三项比赛中获得三项冠军,并三次获得手轮车世界冠军,同时,她还是手轮车马拉松世界纪录的保持者(1小时12分1秒)。  相似文献   

16.
覃楚欢 《当代广西》2023,(21):30-31
<正>3个月前,17岁的邓雪莹凭借10.66分的优异成绩,在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首个开赛项目冲浪比赛中成功夺得女子短板冲浪冠军,为东道主广西拿下学青会首枚金牌。广西冲浪队主教练梁春对她的表现印象深刻:“邓雪莹在赛场上保持了冷静,即使在浪况较差的情况下,她也能把握住好浪,完成了一系列精彩的动作,获得了高分。”年轻的邓雪莹只给自己的表现打了8分,表示在以后的比赛中要更加努力,取得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电话里传来的女声柔和却明显地带着忧郁,她告诉我,她今年29岁,是个医生,结婚已3年了。她的婚姻出了问题,想向热线求助。) 不要着急,请慢慢说。 如果有人问我,结婚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我就会告诉他,就是丈夫在婚前和婚后大不一样。 我们谈恋爱时,他对我关怀备至,只要与他在一起,我就什么也不用操心,他会把一切安排得好好的。那时我庆幸自己找到了这样一位知冷知热又知心的人托付终身。  相似文献   

18.
【唐锦波,广西重竞技中心男子举重队总教练。执教17年来,他培养的运动员获得了奥运会1金3银、3个世界冠军、20个亚洲冠军及一大批全国冠军的好成绩,为广西的举重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6年7月21日,在第26届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唐灵生以170公斤挺举打破世界纪录。这一幕,永远定格在世界举重史上,定格在世界体育史上。这一幕。牵动着当时亿万国人的心,更牵动着一个广西人的心,他就是从1987年就开始担任唐灵生教练的广西举重队总教练——唐锦波。  相似文献   

19.
秋闻 《今日广西》2008,(6):48-49
奥运会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王楠正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拼搏。作为一名29岁的“高龄”选手,作为中国乒乓球队惟一已经结婚的现役运动员。王楠付出的注定要比别人多得多。她说:“我就是要看看自己还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王楠之所以能够以如此特殊的“身份”征战,当然少不了坚强的后盾——她的老公郭斌。幸福的爱情和婚姻,是王楠坚持下去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在青岛的采访中,我偶然又碰到了老朋友,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残奥会冠军吴舂苗。我2007年与她认识,那是在上海的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的采访中,当时她正和领跑员进行训练。上海的8月,闷热异常,仅仅是在去训练场的路上我就已经汗流浃背,全盲的吴舂苗和那个还在上学的年轻的体育系大学生领跑员李佳雨喊着口号,几乎是分毫不差地做着技术动作,汗水直直滴在地上。记得吴春苗当时对我说,盲人跑步时领跑员就是两个人共同的眼睛,这需要完美地配合,需要两个人成为一个人。她告诉我,盲人跑步的冠军是两个人共同取得的。但奖牌只有一个,领跑员拿不到。2008年北京残奥会时,我在终点的摄影沟里去拍摄吴春苗和李佳雨夺冠,冲线的那一刻,他们的一声呐喊让我的心头热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