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人大对法官的考评和监督有充分的宪法和法律依据,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司法独立的关系,不能因考评而影响法官的独立办案,更不能借法官考评而干扰法官办案。本文建议从加强对法官的任前监督和落实对法官的任后监督两方面入手将人大对法官的考评和监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邵志强 《法制与社会》2010,(25):128-129
检察官、法官的职务行为决定着司法工作的水平和成效,作为权力机关的人大应加大对检察官、法官履职情况的监督力度,在其任职的不同阶段强化举措,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维护法律职业尊严。  相似文献   

3.
高洪宾 《政治与法律》2004,1(1):117-120
当前司法改革存在热情上的反差、标准上的反差和力量上的反差,导致司法改革进程缓慢.强化人大的个案监督,不利于法院独立审判.基层法院可以取消审委会.重大案件应实行三审终审制.执行工作应从法院分离出去.强化法官等级制度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人大代表旁听评判法官庭审值得提倡。首先符合法律规定。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是选举与产生,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和主体,代表人民旁听评判法官庭审,对司法工作实施监督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职权之一,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行使监督职权的具体体现和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也论人大对司法的个案监督与审判独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化人大对司法的个案监督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司法腐败的有效途径 ,提出人大对个案监督实际上是现有法条的含混以及对人大监督权理论上的误解造成的。审判独立虽是从体制上解决司法腐败根源的有效途径 ,但也不能一步到位 ,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建立起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及强化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人大对司法的个案监督与审判独立之间也无法调和。  相似文献   

6.
刘惠贵(以下简称刘):在全国法院系统一片司法改革热潮中,法院系统外也更是不断强化对司法的监督力度。在这些外在监督中,尤以地方人大开展的个案监督为最,并且这种监督日趋规范化和程序化。但是,由于人大个案监督程序的启动往往源于当事人一方的上访,因而偏听偏信的情形在所难免。当法官面临当事人上访压力时,“息访”成了办案过程中法官心照不暄的制度外的追求。法官基于自身的利害权衡而寻求的司法答案或多或少地与法律的正义要求发生了偏离。这种个案监督所带来的后果也许是推行者所始料未及的,这也正是我们必须对这一制度进行深刻反思的…  相似文献   

7.
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设立及其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人大常委会并不是和人大制度同时诞生,它是改革开放后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产物,它的设立使地方人大成为更有权威的人民权力机关。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宪法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能,但应对监督的范围和方式予以明确规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应包括"违宪监督",对"两院"行使监督权时以不干涉司法独立为限。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若是法院制定内部工作制度,自身出台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庭审、评判法官,有助于提升庭审法官的执法水准,有助于法官增强人大意识,具有积极意义:若是人大常委会从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监督的角度出台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甚至规定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般的档次作出评价,主动介入法官个案庭审活动,则是于法无据,做法欠妥。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邀请普通群众有序参与人大工作,不仅能够让监督者直接被监督,而且能够增强人大工作的民意基础,值得倡导。邀请普通群众参与人大工作,让监督者直接被监督。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下,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依法代表广大人民群众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依法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由本级人代会选举,依法应对本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各级人大代表依法由原选区选民直接选举或原选举单位的人代会间接选举产生,依法  相似文献   

10.
加强人大跟踪监督是推动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和代表建议等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是新形势下,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推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有力手段. 旬阳县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新常态下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局,健全督查机制,加大督办力度,把督查督办工作渗透到代表建议办理、审议意见落实和镇人大规范化建设等人大工作各个领域,形成了强有力的"大督查"机制,增强了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1.
刑事审判监督作为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之一,对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立法上的不完善、司法权配置的不平等、检察人员监督意识薄弱以及庭审方式的改革等原因,使刑事审判监督权效力的发挥受到影响。因此,必须从完善刑事审判监督立法,以加强检察机关对审判权的监督等方面来解决现存的问题,保证国家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  相似文献   

12.
季金华 《法学论坛》2005,20(6):45-52
听证权是一种从宪法正当程序和其他基本权利中推导出的宪法性权利,是保障其他权利实现的权利,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一种程序性权利。听证权的制度化建立在主权在民的深厚法理基础之上,集中体现了控制国家权力和保障人权的宪政理念,它能够加快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宪政化步伐,对实现社会正义、形成宪政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是宪法实施的重要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公权力诚信体系出现危机时,往往出现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政府计划履行的各项任务受到怀疑,使民主受到质疑。不断完善公权力诚信体系,制定社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公权力诚信与民众认同有着直接的关联,当公权力在政务诚信与民众对公权力诚信的期待值之间引发尖锐矛盾时,需要法律监督在公权力运行机制上伸张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论个案监督应当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爱鹏 《行政与法》2006,3(4):43-46
在个案监督的过程中,地方各级人大既应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又要注意处理好地方各级人大与各级党委的关系,正确认识、处理个案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妥善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使人大个案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关系协调起来,形成监督网络,加强监督的合力,确保个案监督良性、有序运作。  相似文献   

15.
方明杰  王治军 《政法学刊》2007,24(2):120-124
媒体监督对于司法独立而言,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法制观念的增强,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互动日趋频繁,随之也带来了许多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应借鉴中外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协调两者的关系,以实现其“双赢”和司法公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任满军 《时代法学》2006,4(1):28-31
法律正义以一种整体性的至善理念形态长期存在于人们意识之中,并成为法律的终结价值和绝对精神。古代思想家们从自然法角度论证人类的正当理性就是自然法,且制定法应当具备自然法的所有秉性,从而确立了法律正义根源于人类自然理性的基本命题。对法律正义的长期探索反映了人们对法律所应当具备的道德基础的理性关注。后现代法学的理论误区就在于对人类的这种恒定的自然理性的否弃。  相似文献   

17.
《Law & policy》1996,18(2-3):199-223
Taking national unity to be desirable but not at any cost, the authors explore the conditionality of unity on genuine and lasting realization of the people's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through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justice for all citizens of a country, both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While emphasizing that secession and separate statehood are not the only way for realizing a people's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is option must be considered seriously when a people is denied their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within the country. If this right is satisfied within an existing state, it is extremely unlikely that a minority would opt for the high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ecurity risks of separate statehood. But without that option, a majority may have little incentive to address the grievances of the minority. Applying their analysis to the civil war in Sudan, the authors propose a clear set of criteria and mechanisms for evaluating standards of achievement for self-determination with unity within a specific time. Should the conditions of unity fail to materialize, the possibility of peaceful and orderly secession must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功绩、不足及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家赔偿制度正式建立。国家赔偿制度的功绩在于:在立法理念上,它体现了人民主权;在行政执法上,它塑造了责任政府;在司法实践上,它彰显了社会公正。国家赔偿制度的不足在于:公民获得国家赔偿之艰难,国家赔偿“私了”现象之严重,国家赔偿蜕变成单位赔偿之盛行,国家赔偿范围之狭窄、数额之低下、程序之不合理。而完善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需要创新国家赔偿之法律文化,需要创新国家赔偿之法律制度。前者旨在解决国家赔偿难,国家赔偿“私了”严重和国家赔偿蜕变成单位赔偿等问题;后者旨在解决国家赔偿制度在赔偿的归责、范围、金额、程序和精神赔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刑事审判监督机制是保证审判质量,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刑事审判制度的设计及运作,无不将刑事审判监督机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加以构建,既吸收了西方的法制监督理论,也考虑到当时的国情,建立了一个从正规的监察院到普通的社会民众的庞大的刑事审判监督体系,对防止刑事错案、杜绝司法腐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能动司法理论的宪政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职业化理论和司法能动理论是对中国司法发展道路的不同探索理论。中国能动司法理论的可能宪政逻辑是:民族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司法社会主义特色的塑造、司法服务于政治、转型时期需要司法快速做出回应等。能动司法理论宪政逻辑的合理之处在于它是从中国国情、中国民众的社会需求出发而不是西方的现行司法理论出发去论证自己的合理性。但中国能动司法理论始终面临着司法规律的普适性、政治统摄司法抑或司法控制政治、法律是统治工具抑或法律具有自身价值等理论追问。中国能动司法宪政逻辑面临的困境是政治系统和法律系统相对分立而引发的社会结构性危机。通过论争来寻求更多的政治共识,对中国司法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