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资本论》要排成话剧了!150年前,伟大导师马克思埋头撰写《资本论》时,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如此深奥的理论著作《资本论》还能被排成话剧在上海首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说,他们会引入时下流行的漫画、音乐剧甚或拉斯维加斯的舞台秀等艺术元素,来打造一台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时尚性于一身的"好玩"话剧《资本论》。话剧真能把马克思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理论再现于舞台?话剧真的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吗?本期"岳麓讲坛"我们特推出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先生《话剧艺术的魅力》一文,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看到沪上有一则“深奥《资本论》排演成话剧”的新闻,说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向记者透露,他们请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等专家做参谋,要紧锣密鼓地谋划将《资本论》排成话剧,而且导演已经确定,由话剧《武林外传》、《鹿鼎记》的导演来执导。  相似文献   

3.
余斌 《学习月刊》2012,(17):28-29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引起世界性经济危机和衰退时,西方一些国家的政要和资本家不得不压制住内心的厌恶和恐惧捧读《资本论》,就连罗马天主教会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有理。在过去,人们把《资本论》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为什么西方国家的资本家和他们的代理人即西方政要们要去读这样一本"圣经"呢?  相似文献   

4.
王宪章 《奋斗》2014,(12):56-5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一、《资本论》的写作背景1.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大海 《世纪桥》2011,(15):26-27
孙维世编剧并导演的大庆话剧早期代表作品《初升的太阳》,是一部结合斯坦尼戏剧体系中"体验艺术"原则创作的话剧作品。这种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也应用在杨利民等大庆籍剧作家作品的舞台实践中。正因为有以现实主义和体验艺术为要求的大庆话剧实践,也才有新时期以来大庆话剧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提供了基础。这不仅在研究方法上是如此,在基本内容和体系上亦是如此。以往一些人只把《资本论》看作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又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完全割裂开来。因此,在研究《资本论》时,根本不去考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更不可能从中看到它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把它放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和环境下进行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只是商品经济的一种特殊形  相似文献   

7.
遨游在《资本论》中──记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所长顾海良教授古月文"您读过很多遍《资本论》吧?"秋兰飘香的一个下午,我在他那宽敞的书房,翻着他显然已经读过无数遍的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不禁肃然起敬。他笑着,认真地回答道:"我没计过数,但确实读了很多遍...  相似文献   

8.
蒋海益 《唯实》2010,(1):49-53
仔细研读《资本论》,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职能"、"分化"和"生产方式"是《资本论》中十分重要且相互关联的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曾经被传统政治经济学丢弃了。马克思的职能概念主要指的是生产要素职能。马克思的分化概念主要用来描述生产要素职能不断分离的过程。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主要用来概括生产要素职能分化的历史阶段性特征,比如资本要素的增殖职能分化出来以后占据支配地位就形成资本生产方式等等。这三个概念是笔者倡议构建的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石建水 《求实》2016,(1):21-27
《资本论》根源并从属于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等文献群为代表的唯物史观建构的早期理论历程。《资本论》是唯物史观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研究中的应用,通过这一具体应用,不但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而且强有力地验证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质,因而,《资本论》也是唯物史观建构历程的重要理论环节。在此意义上,《资本论》就是一部浓缩版的唯物史观,因而不存在所谓早期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的断裂、作为经济学家的马克思与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的断裂。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是马克思光辉的经济学经典著作之一,马克思的供给理论贯穿于《资本论》中。《资本论》第一卷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商品和货币的供给及其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劳动力的供给,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论证了资本主义供给相对过剩的客观必然性;资本积累理论论述了资本供给,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如何改善供给,实现有效需求,在动态中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是马克思供给理论的核心。当前,我国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马克思的供给理论为基础,充分地发掘《资本论》中供给理论体系,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见成效,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深入研读马克思的供给思想,也是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纵观马克思毕生的思想轨迹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批判旧世界"过程中"发现新世界"是其最显著特征,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其贯彻始终的价值诉求,也是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旨趣所在。自由时间理论作为工人自身解放、整个人类解放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该理论根植于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之中,可以分为《博士论文》至《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至《资本论》第一卷时期、《资本论》后三卷时期,分别标志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逻辑展开、基本生成及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国党校系统《资本论》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1990年7月11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年会以“《资本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主题,就《资本论》的现实意义,《资本论》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资本论》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现实意义与会者一致认为,《资本论》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她不是教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中的市场理论○刘文《资本论》系统地阐述了市场经济理论,这是我们今天研究市场和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理论武器,对指导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一、市场的一般特征对市场一般特征的分析,是马克思市场理论独具特色的内容。马克思指出,任何市...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的正义悖论问题是关涉当前马克思正义观探讨合法性的重大理论问题。《资本论》本身并不存在所谓的正义悖论,正义悖论问题的产生是由政治理性主义及其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思维方式导致的,《资本论》正义悖论的实质阐释性悖论。超越《资本论》的阐释性悖论必须超越政治理性主义的二元化思维方式,还原《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体性辩证法这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是在辩证法的总体性张力中完成对资本逻辑的科学揭示与价值批判,《资本论》的事实正义批判与价值正义批判内在一致。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创生了政治哲学的经验主义传统的当代形态,而且为建构当代正义观可能理论形态引入了新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因国际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引发的《资本论》的再度热销以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基本原理皆昭明,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所在。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由内及外而自发生成的强大吸引力;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魅力合法性的双重依据;必须从整体特性、历史发展、时代特征三重维度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并发挥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介方法是《资本论》理论大厦得以建立的重要方法。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从抽象到具体的不断上升过程,都是通过中介来完成的,从而使《资本论》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宏大的奠基之作!曾经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科学地再现了典型的资本运动的历史和发展逻辑。然而国内外研究较少的涉及它的内在逻辑结构,正因为如此,作者试图从《资本论》的体系结构、方法论以及主题思想三个方面论述它的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从而深化对《资本论》认识。  相似文献   

18.
石佳 《求实》2014,(4):45-49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最引人注目的成熟著作,在学术史上存有广泛争论。马克思以经济学术语展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揭露,实则蕴含着《资本论》完成了一场术语的革命,实现了对思辨哲学术语和古典政治经济学术语的双重批判和超越。在严格意义上,《资本论》中的经济范畴之于马克思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及解释力,每一个经济概念所言说的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现实存在,其用意都是要为人类通向自由之路奠基。  相似文献   

19.
陈乃圣  陈燕 《理论学刊》2008,3(1):57-59
谢韬先生在2007年《炎黄春秋》第2期和第6期发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和《试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与中国改革》两文中,提出了对我国改革的前途和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的看法.文章主要的依据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但是,他所引用的几处《资本论》的引文其见解并不符合《资本论》原义,有片面曲解,望文生义,移花接木之嫌.  相似文献   

20.
有关消费的理论马克思没有作专门的论述 ,但散见于他的著作中。特别是在《资本论》及《政治经济学批判》中 ,马克思所论及的消费内容是极丰富而深刻的 ,它从不同侧面形成了马克思消费理论。现在研究马克思消费理论 ,对于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消费理论 ,指导我国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一、马克思的消费理论马克思首先把消费分为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认为 :“提出生产的消费这个规定 ,只是为了把与生产同一的消费跟原意义上的消费区别开来。”①在《资本论》中说 :“这种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的区别在于 :后者把产品当作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