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电子政务》2008,(5):26-26
2008年4月15日.2008推进电子政务高层论坛在上海召开。该论坛由上海商报社主办.上海市信息委和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为指导单位,并且得到新加坡信息通讯协会(SiTF)支持。该论坛将有力地推动新加坡和上海两地电子政务的经验交流.促进两地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欢迎辜振甫先生率海基会参访团来访 我本人和海协全体同仁,对辜先生夫妇及海基会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1993年新加坡汪辜会谈以来,我们已经5年没有见面了。此次辜先生能来上海,我十分高兴。辜先生率贵会各位来大陆参访,是两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两会安排的交流活动,辜先生和各  相似文献   

3.
打工小记     
陈荪 《浙江人事》2006,(1):44-44
去年暑假回国的途中,巧遇一位同在澳洲念书的方同学,从新加坡一直聊到上海,方在国外念书已有好几年的时间,和他的谈话让我这个出国才半年多的新鲜人又增长了不少见识,其中的一句话更是让我记忆犹新,他说“不打工的留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4.
佘曼 《两岸关系》2008,(3):51-51
英姿勃勃、雄伟高耸的东方明珠,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彩带般的黄浦江,这一切都在展示着现代化都市的壮丽。上海,你真美! 我是一个来自台湾的孩子,因求学之故,五年级时辗转到了令人向往的新加坡就读,后来又被父母带到了上海读书。在来上海之前,我对这个城市十分陌生,并因此感到些许担忧,  相似文献   

5.
<正>我很幸运,生于中国,成长于新加坡。我生长在中新交汇、文化熔融的特殊时代,凭借着大国之根、小国之爱,实现了我的海外华人中国梦——我是在中国出生的新加坡人魏成辉。我六岁那年(1954年),在新加坡工作的父亲把我和母亲从中国接到了新加坡,由此也开始了我求学、成家、立业的人生旅程。那时的新加坡刚刚从一个小渔村努力发展起来,而在新加坡独立50周年之际,我们这一代也获得了一个称号——建国一代。我觉得这个称号取得特别好,因为勇敢坚毅、吃苦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的国家人才策略之一章慧宣1995年岁末,我有机会来到花园之国新加坡,考察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新加坡的国家人才策略使我感受至深。人才忧患意识1965年新加坡建国以来,开放的政策、外资大量的流入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不断给新加坡人带来了充分的就业与...  相似文献   

7.
1998年9月,我应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邀约去新加坡担任该院客座教授,教授油画写生。10月间,当我在新加坡公园写生时,一位新加坡华侨问我:你是中国画家吧,你为什么不去画画“晚晴园”?我问:“‘晚晴园’是什么地方?”他说:“哎呀!晚晴园是孙中山先生在南洋的故居呀!你怎么不知道,你应该去画那里。”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在加紧建设电子政务、交通、物流和医疗保健领域的基础设施,这为新加坡信息通讯业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五届年会”上,来华访问的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局长陈英杰重申新加坡对两国合作发展信息通讯技术的承诺。新加坡是世界上首个以综合并且一贯的方式,将政务电脑化的国家,其实施的电子政务行动计划有效地改造了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及政府、公民及商家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据介绍,信息通讯业一直是推动新加坡增长的重要引擎。自2001年进入中国以来,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  相似文献   

9.
施忠良 《今日广西》2007,(22):63-63
我女儿高中毕业不久就拿到了驾驶证。大学毕业后。她远嫁新加坡。今年暑期回家探亲时,我发现她居然不会驾车了。难道她在新加坡不开车?“是的,我在新加坡没有开过车。”女儿证实了我的猜想,“因为我在新加坡考不下来驾照。”女儿有点儿无奈。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说到国家的治理,那么新加坡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要理解李光耀如何塑造新加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阅读关于李先生的书《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就让我们看看李光耀通过哪些方法治理了新加坡,以及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百年后可能消亡全书中最打动我的,是当记者问李光耀,您觉得新加坡一百年以后能发展成怎样?李光耀并未如  相似文献   

11.
万里之行始于足下──访新加坡江山财团董事总经理林恒仁先生唐野苍上海,徐家汇。商城林立,流光溢彩。老上海都说:昔日南京路、淮海路熙熙攘攘的购物人流,如今开始朝徐家汇涌来。房地产商认为:徐家汇西亚大酒店"风水好",来这里运作投资准发大财。此刻,新加坡江山...  相似文献   

12.
路不拾遗,习以为常 在新加坡工作的两年中,我发现,新加坡人遵守法律法规条条框框的程度足以用“死板”来形容,而政府对违反者的惩罚则可以用“严厉”来形容。久而久之他们对一些信条已习以为常。可以说,诚信为新加坡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在新加坡,一般不用担心会丢东西。刚到新加坡外出办事时,我总不时地留意我的包,时间长了,我发现新加坡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不必过分谨慎。不是自己的东西新加坡人一般没有非分之想。遵守公德成为人们的自觉。 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到新加坡来开会,  相似文献   

13.
“这次比赛水平之高使我感到惊讶!”这是著名的美国桥牌选手、世界特级大师多罗西·海登·特拉斯科特在参加了今年三月间上海国际桥牌邀请赛之后的评论。来自纽约、旧金山、休斯敦、鹿特丹、卡拉奇、曼谷、马尼拉、新加坡、东京、香港、澳门、上海、北京的一百五十名选手参加了这次比赛。他们中间有世界知名的高手,像美国的世界特级大师米歇尔·劳伦斯、世界大师凯塞林·魏及获得一九六六年世界桥牌双人锦标赛冠军的鹿特丹队主力丁·克雷恩斯。  相似文献   

14.
正李光耀在其著作《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译林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强调华文教育的重要性,摘登如下。领导人懂华语的优势新加坡的领导人如果能够用华语沟通,是可以为新加坡带来一些优势的。拿我自己来说,如果不说华语,我不会跟蒋经国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新加坡的军队也不会在中国台湾地区训练。  相似文献   

15.
有缘千里来相会茹志鹃和王啸平这对作家夫妇,是在苏北新四军部队中邂逅相遇,从革命熔炉中走出来的革命伴侣。这对男女缔结成一生一世的伉俪情缘,完全应了“千里姻缘一线牵“,“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一个出生在新加坡,一个出生在上海,这不能不令人相信起“缘份“来了!王啸平1919年出生于新加坡华侨家庭,祖籍福建同安。由于他父亲在新加坡失业,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因而在啸平高小毕业后家中就无力继续让他读书,被生活所迫只得去当学徒谋生。1937年“七七“卢  相似文献   

16.
久闻新加坡致力于人才资源开发,去年 7月~ 8月间我们有机会赴新加坡参观访问。在近一个月的行程活动中,我有幸目堵了新加坡 35年的国庆盛况,有幸结识了几位新加坡大学企业管理学院的教授,参观了一些企事业组织与学校,甚至居民区。由于我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咨询与研究,也许是职业习惯,每到一处一地,我都尽量了解与学习新加坡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经验、措施与政策,思考着地图上几乎找不着的一个小小弹丸之国、自然资源如此贫乏,为何在短短的 35年中发展成为经济如此强盛的一个国家。在的人均国内总产值 50强…  相似文献   

17.
梁隽  王瑜 《今日广西》2008,(8):52-55
“如果提起人民生活,我最为关注的是住户问题。”2007年11月,出访新加坡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着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专程前往大巴窑组屋区,了解新加坡提供公共住屋的政策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6,(1):5-5
<正>汪道涵:逝世2005年12月2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岁。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1993年在新加坡的第一次握手,开启了两岸的对话时代,也让汪道涵成为民众耳熟能详的政治人物。1998年的上海汪辜会晤,更开启了两岸的政治对话。1999年李登辉制造“两国论”风波,打乱了所有的预期,也让汪道涵访问台湾的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一本讲述作者在上海10年商海坎坷经历的《我的上海经验》在台湾岛内十分畅销。时隔两年,这本书的作者自称为商人而不是文人的陈彬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开始我在上海做生意失败了,但我每次到上海去,都很愉快。而回台湾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天灾(如地震),就是贪污、八卦新闻之类,台湾的气氛我感宽不怎么样。今天的上海已经是全中国最发达、最领先的地区之一,我会到上海去投资10年,为什么?因为在台湾我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我是不得不到上海去投资。现在我真的是喜欢上海,我今天到上海就是去找机会求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去年腊月初,我应邀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办“刘乐一教授诗书画印艺术展”。我在新加坡展出的作品中,有三十幅绘画是我近年在探索借古开今道路上的创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