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察法》的出台既是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的立法确认,也是腐败治理法治化的政治共识和社会共识的集中表达。近年来,围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监察法》立法与适用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各种思想观点的荟萃和制度理论的创新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论域。监察法学的研究论域具有独立性和集中性,这是由其特殊的理论基础和特定的研究对象所决定。当前,要加快创设和建构监察法学学科,推动监察法学研究方法的整合与更新,持续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提供稳定的理论知识供给和制度选择方案。监察法学的研究要确立其学科论域的基本构成,包括监察法基本原则的体系建构论、法律关系的主体适用论、监察制度的过程控制论和监察程序的衔接保障论等。在确立研究论域的基础上,监察法学应当坚持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导向来保持其实践性品格,并继续兼蓄其他学科的思想资源和分析框架,以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话语和中国气派的监察法学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2.
学习、执行监察法十年监察工作回顾笔谈会本刊编辑部主办《行政监察法》开宗明义,确立了监察法的立法宗旨,即加强监察工作,保证政令畅通。监察法之所以作此规定,主要是基于两点,首先是宪法规定。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下的一府两院制,从国务院到各级人民政府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政令能否畅通关系着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能否得以实现。因此,在各级人民政府中设立专门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在政府的领导下,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维护行政纪律,从而保证政令畅通就显得…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从西周起就开始了权力监督问题的理论探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的尝试.随着朝代的更换,这一制度在不断的充实与发展,逐渐完善.中国古代权力监督注重立法建制,注重监督途径和方式的多渠道、多环节,尤其重要的是,重视监察手段的运用,有完备的监察体系.这些为今天的权力监督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然,古代的权力监督是专制制度的产物,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内容和实际操作运用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正>一、会议概况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同日,西南政法大学监察法学院挂牌成立。2019年4月13日,在《监察法》颁布施行一周年及西南政法大学监察法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2019年监察法理论与实践暨监察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由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共同主办。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及其得失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雅 《法学评论》2004,22(4):127-131
本文认为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 ,作为封建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封建法制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 ,它能加强封建法制建设 ;另一方面 ,它又会破坏封建法制建设。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监察制度的这种建设性和破坏性都渊源于其固有的本质特征———封建皇权的附属品。我们应该充分继承这份宝贵的法律文化遗产 ,使之古为今用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监察法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明清监察制度在沿袭传统的法则外,在监察机构设置,官员任职,监察职权以及监察法规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地维护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为当今地监察工作提供重要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最高统治者是不重视监察法的制定的,但在封建社会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元明两代,监察法规的制定有了重大进展,尤其是清代统治更加重视监察法规制度建设,然而,监察法规并不能堵住封建社会腐败的漏洞。清代重视监察法规的制定清代的《钦定台规》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监察法规,而且是以皇帝的名义编撰并颁布的。这部法规的编撰前后受到了几代皇帝的关注与支持,曾陆续出台,又不断修订,有乾隆八年(1743年)的八卷本,道光七年(1827年)的四十卷本,以及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四十二卷本等,其中光绪十八年的本子最全面…  相似文献   

8.
1997年的5月,传来了广大监察干部盼望已久的喜讯——全国人人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这是我国监察史上的一件大事。为此,本刊记者就监察法有关问题专访了监察部部长曹庆泽。记者:盼望已久的监察法终于颁布了,我们想请您谈谈监察法颁布的意义和对今后的监察工作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曹部长:我认为它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主要有三点:首先,对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和廉政建设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监察法的颁布实施不仅再次表明了中央反腐败的决心,更体现了依靠法制反腐倡廉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曾经指…  相似文献   

9.
结束语     
本刊编辑部主办的“学习、执行监察法十年监察工作回顾”笔谈会历时数月,在《中国监察》第8期至第11期上共刊登了9位监察厅长的文章。他们在认真学习监察法的基础上,结合监察工作,围绕“学习执行监察法,强化行政监察职能”这一主题,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和做法,对于引导全系统进一步学习、执行好监察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此,我们向百忙中积极参加这次笔谈的各位厅长及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愿我们在党的十五大精神鼓舞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两项职能作用,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经验与智慧。总结探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可为我国当前监察制度与民主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开拓监察法解释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体系解释明确监察规范的内涵与判断标准,避免监察规范之间及与其他规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腐败治理法秩序统一性的重要保障。体系解释在监察规范解释方法中有优先适用之必要,在应用规则上至少应当包括协同规则、序位规则和同位规则。基于体系解释原理,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管理人员的认定上,应当排除从事集体内部事务管理的人员;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认定上,应当排除行使职业权力的主体;在受托从事公务人员的认定上,应当排除劳务委托的情形,并对“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能力”的组织进行实质性判断;在其他依法履行公职人员的认定上,贪污罪拟制主体仅在涉及侵占国有资产的情形下,才能成为监察对象。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监察法起草中,监察机关办案程序以及与刑事诉讼程序的衔接,引人关注。对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的性质、原则、程序以及与刑事诉讼的衔接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表明:因监察调查对象包括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不能统称为监察侦查,但其中对职务犯罪的调查具有侦查性质,应当遵循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或者监察法作出与刑事诉讼法一致的规定;应当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体现司法改革的成果。监察调查,应当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程序法治原则、人权保障原则、证据裁判原则和公正调查原则。  相似文献   

13.
国家监察法是国家监督领域的基本法,属于宪法性法律.其调整的关系主要包括:国家监察机关与监察对象的关系、国家监察机关与人民代表机关的关系、国家监察机关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关系、国家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以及国家监察机关内部的关系.为了科学合理地调整这些关系,国家监察法应对国家监察机关的组织、职责、权限和监察手段、监察程序,以及对国家监察机关本身的监督、对国家监察对象合法权益的保障和救济机制进行周密的设计和规范,以保证国家监察机关既有效行使反腐败职能,又防止其滥用权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作为古代政治制度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重大作用。其间经历了先秦萌芽时期、秦汉形成时期、魏晋南北朝发展时期、隋唐成熟时期、明清顶峰时期等几个阶段。研究古代监察制度对现今的监察体制也会有所借鉴。本文从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其局限性以及现代意义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1997年5月9日通过,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1997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已于1997年5月9日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施行(全文见本刊第33页)。监察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监察法律制度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监察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监察法是…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中国古代司法公正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明 《法学论坛》2000,15(5):99-105
中国古代司法公正保障制度是中国封建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安定,防止司法官吏任意性的权力行使及罪刑擅断而建立、完善的一整套制约冤滥、保证司法公正的机制,它主要包括法官责任制、录囚复审制、御史监察制、法司会审制和申诉与死刑奏报制等,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审判制度的特点.本文同时分析了封建时代能够形成这套机制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源远流长,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之悠久,机构之完备,方法之严密,作用之强大,极具中国特色,是世界各国所不及的。本文从形成和发展阶段、完备阶段、成熟和加强阶段考察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对维护封建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世界监察制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分析、研究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对于我国当前司法检察制度的改革具有鉴古明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戡 《政府法制》2014,(25):48-49
古代御史制度高度依附于中央权力,或者说皇帝的权力。但无论哪个朝代,那些来自监察院,被称为御史,或者在戏剧里被称为八府巡按的监察官员,都很难真正解决贪腐问题。历史学家吴晗曾说,“一部二十四史充满了贪污的故事”,此话固然不假,但是五千年的贪污史也是五千年的反贪史,中国人还是发明了许多反腐惩贪的制度,监察御史制度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绵延数千年,其内涵极其丰富,效用也十分显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价值和借鉴价值.全面地深入地研究这一制度的发展过程以及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完善当今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作用.本文将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对于先行法律制度的启示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