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邢千里 《前沿》2012,(14):187-189
“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家庭道德,又包含有若干社会道德元素,成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本原则.高校的孝道教育是当今社会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孝道教育的含义、意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总结出高校孝道教育可以采纳的有效措施.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四想四对照”教育活动把孝道、立志、劝学、尚德等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元素,通过“孝道感恩”“读书明志”“辩论赛”“演讲赛”等一系列具有鲜明主题的活动,激发学生确立人生理想,形成道德自觉、学习自觉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效果,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3.
黎永红  ;潘剑锋 《传承》2010,(36):60-61
孝道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必须发掘古代孝道教育的思想资源,探索孝道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所传授的孝道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心自觉的德性,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道德行为,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紫威  孙德昊 《前沿》2014,(17):173-175
诚信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思政教育重要课题。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寻求契合高校特点和学生发展的教育载体更是重中之重。目前高校学生学术诚信现状以及高校现有的教育载体尚存在问题。从国际视角出发对国内外高校诚信教育的已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比较研究,我国高校需要完善制度,丰富教育内容,拓宽途径,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发挥网络技术和图书馆的作用,并开展科学研究探明教育途径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孝道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其在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对青年的孝道教育,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推动孝道教育进校园,注重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青年养成遵守孝道、传承孝道、弘扬孝道的良好习惯,让孝道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相似文献   

6.
一、思想政治教育从娃娃抓起 (一)“孝道”教育从小抓起 “孝道”及“孝道”教育渗透在韩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德育基地的系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伟  汪姗  古琪 《传承》2009,(10)
德育基地的建设是有效开展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载体.在新时期下,德育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不仅关乎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是学生走入社会,拓展视野的积极平台.通过对德育基地的研究可以为高校的德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的成才就业提供良好的德育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8.
唐梦亚 《传承》2015,(1):84-85
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清楚认识公益广告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看到公益广告相较于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载体和活动载体的优越性,理解和运用公益广告包含的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充分认识公益广告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行性,利于整合现行载体与公益广告载体,增强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云南永胜民间一直流传着丧葬中哭丧的习俗,永胜的哭丧习俗有其自己的程式和特点,这种习俗是传统的孝道文化.孝道文化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应该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0.
董婧  巩丽 《青年论坛》2011,(3):70-72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推进社会安定的基础,开展孝文化讨论,提高大学生对孝文化的认识和道德认同,抓住时机,创造教育情境,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孝道,抓住生活中奉行孝道的典型事例,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道德迁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1.
张杰 《前沿》2014,(5):74-75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孝道文化也随之变迁。本文从占今的时代背景、家庭观念、需求模式和教育方法几个方面对孝道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吸收古代孝道之精华,弥补今日孝道之不足,实现传统孝道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博客在高校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载体.如何充分发掘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在价值,打造出校园版的"精品博客",有效发挥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沈鑫泉 《前沿》2013,(17):113-115
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学校为载体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调动高校教师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当前高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成效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与高校科技创新教育开展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统计结果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为此应进一步加强高校创新教育工作的规范化运作水平,为更多的高校学生提供参与科技创新的机会,稳步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调查2873名青少年到老年被试,考察了孝道代际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思慕亲情、事亲以礼、奉养双亲、祀之以礼、敬爱双亲等的认同度达90%以上,而顺从双亲、继承志业、随侍在侧、为亲留后等的认同度仅为25.4%~40.6%。孝道观念具有一定城乡和性别差异,如农村被试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都显著高于城市,以及男性的权威性孝道显著高于女性。绝大多数孝道观念都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权威性孝道的发展轨迹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而互惠性孝道则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成年早期是互惠性孝道的最高点和权威性孝道的最低点。在不同代际群体里,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职业都是影响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模式具有较大的代际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杨菁  张东 《青年论坛》2013,(6):103-10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出现许多新问题、呈现众多新特点,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独特的视角和灵活的思路.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探讨辅导员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6)
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关系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稳固与否。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领域,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键在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借助有效宣传载体,培育意识形态认同感。红色文化是特殊的教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载体,探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如何利用红色文化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加强德育工作的新举措,如何有效地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从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充实内容等方面促进网络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本文就多年来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系统研究,提出了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开展有益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益于促进廉洁校园建设、有益于社会廉政建设。目前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高校廉洁教育形式化倾向严重、大学生廉洁意识有待提高、廉洁教育缺乏创新性。其原因在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机制保障存在缺陷、社会环境影响廉洁教育实效性。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拓展廉洁教育的载体和形式;"三风"其下,营造校园廉洁文化氛围;加强领导,齐抓共建,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盛桂颖 《前沿》2013,(20):189-190
中国“421家庭”模式,助推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也使年青一代面临着现实生活压力与赡养双方老人的沉重负担,对传统的孝意识和孝行为产生了冲击.本文从国情和伦理观念这一基点出发,来探讨人口老龄化、“421家庭”模式普遍化状况下开展孝道教育的意义和方法,以促进和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和谐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