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塌方式腐败”需要标本兼治。一方面,防微杜渐,及时遏制腐败苗头,杜绝养虎为患。同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防止权力集中和滥用,坚决清除依附在权力磁场周围的“圈子”和“山头”。  相似文献   

2.
王春华 《先锋队》2011,(9):60-60
在中国的权力场中,由圈子恶习、帮派意识、围墙效应造成的“小一统”腐败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3.
颜武 《先锋队》2014,(33):15-19
当前,要以“直捣黄龙”的气势,严厉打“老虎”、拍“苍蝇”,果敢地拆毁一个个腐败圈子,进而健全制度,改革机制,完善体制,建立起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体系,以及有效长效的监督机制,切实将权力关进笼子,从而毁掉编织腐败圈子的条件,铲除滋生腐败圈子的土壤。圈子,看不见摸不着,却又随处都有。一般说,人都不愿离群索居,因此喜欢“呼朋唤友”原属正常,也因此,许多人会因爱好而结成圈子:热爱艺术的,便结成艺术圈子;艺术圈子里,又因不同“行当”而有不同的圈子,像摄影圈等等,摄影圈里面又可细分为喜欢拍摄花草鸟兽的、山水风光的、人物造型的,又成为一个个更小的圈子。这种出于共同爱好而结成  相似文献   

4.
吴贻伙 《共产党人》2009,(10):44-45
近年来大量的案例表明,领导干部腐败大多是"圈子腐败"。这个圈子的圆心,就是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半径就是滥用权力牟取私利,圆周就是依靠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牟取私利的人。  相似文献   

5.
时下,干部队伍“小圈子”现象值得人们警觉。在反腐败斗争中暴露出来的大案要案,有不少是窝案、串案,这些腐败分子大多是“小圈子”里面的人,平日里臭味相投,私交甚厚,一己私利把他们拴在一起,可谓“荣辱与共”。这种滋生腐败的怪圈必须坚决打破,这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权力嬗变 结伙谋私 干部队伍“小圈子”的特征十分明显,它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交际圈子,而是带着十分浓厚的权力色彩:   以交情为基础。大凡进入“小圈子”的干部,他们过从甚密,私人交情十分深厚。在圈子内,需要办什么事,哪怕是违规违…  相似文献   

6.
朱薇 《党的建设》2011,(2):55-55
近年来,各级法院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呈高发态势,一些窝案、串案,清晰显示出了“小圈子”的官场病态——一些贪腐法官围绕某位核心人物,编织权力网,形成攻守同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小圈子”外,冠冕堂皇,正人君子;“小圈子”内,漆黑一片,  相似文献   

7.
曾亚波 《先锋队》2010,(4):26-30
《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杂志不久前联合对8209人进行了调查,超八成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三小”现象相当普遍。对于搞“小圈子”的动机,76.09%的受访者认为是“可以为仕途助力”。超七成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的“小兄弟”不是真朋友,更不是亲兄弟,而是千方百计接近和处心积虑拉拢领导干部,借权力为自己谋好处的小人。八成以上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小爱好”易与腐败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痛称,“小圈子”是窝案之源。 以权力为纽带,围绕某位核心人物织网,形成利益同盟的官场“小圈子”,历朝历代都有。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不但没有彻底清除,还“与时俱进”地出现许多新变种。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宗法族制历史传统的国家。以亲情、人情为纽带形成的血缘、乡缘、学缘、业缘这四个“圈子”、四重关系,构成了“人情开道”这样一种特有的观念文化现象。这种观念文化,成为“思想觉悟”、“制度漏洞”等原因之外的另一个权力腐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曹林 《廉政瞭望》2013,(21):51-51
腐败在我们的语境里其实是一个很“宽容”的词,似乎只有“把不该拿的钱往自己腰包里捞”,才叫腐败。其实严格来说,不仅权钱交易是一种腐败,任何背离了民本的权力承诺、“权不为民所用”的行为,都是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11.
四、关于腐败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一)权力是腐败产生的根源,腐败是权力异化的结果。有的同志认为,“权力的普遍存在是腐败产生的一个原因”,“腐败的实质,在于公共权力的异化”,“腐败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它的根本属性,就是某种权力的蜕化和变质”,“腐败是权力的赘生物,其实质是权力变异”。这种权力的异化主要表现在:权力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消极腐败”列为我们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指出“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滥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是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关系到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对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腐败的产生与权力滥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腐败的要害和核心是权力腐败,因此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三权制约”的实质就是“制度反腐”,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4.
我是山东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干部。我认为,在某些党员干部不能自律而八小时之内的监督又鞭长莫及的情况下,要预防和制止他们“八小时之外”的违法违纪行为,就应该对症下药,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党员干部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子、交际圈子中所接触的人,主要是其家人和亲朋好友,为此,加强亲情监督不失为一剂“良方”。所谓亲情监督,就是指党员干部的家人、亲朋对其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色交易等腐败行为的监督。首先是家人(包括父母、妻儿、兄弟姐妹等)的监督。常言道:知夫莫如妇。在亲情监督中,家人的监督,尤其…  相似文献   

15.
布丁 《当代党员》2013,(1):70-70
有一种人,奔走在受贿者与行贿者之间,为两者见不得人的勾当牵线搭桥。他们有一个形象的称呼:“权力托儿。”近年来,因为“权力托儿”而东窗事发的官员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些“权力托儿”成为官员腐败的催化剂,社会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6.
腐败之因与廉政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之因与廉政之策□张锋通常所说的“腐败”,其实是“权力腐败”,即权力变质,公共权力蜕变为私有权力,使用于私利的目的。从法学的角度说,腐败应包含以下四个要素:(1)行为的主体是国家公职人员;(2)行为的主观方面具有谋私的动机;(3)行为的客观方面是滥...  相似文献   

17.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手握重权的“一把手”腐败占有相当比例,权力过于集中成“一把手”腐败重要因素。如何规制“一把手”过于集中的权力,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如何给副职分权?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权力腐败是各国政治生活中的“毒瘤”,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突出表现为腐败案件居高不下、“窝案”不断等。对此学术界提出了许多防范和遏制腐败的观点,这些观点各有其独到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防治腐败的关键在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1,(24):45-46
随着我国惩治腐败力度的加大,领导干部“闯红灯”显著减少。但值得警惕的是,“亚腐败”却有蔓延之势。所谓亚腐败,是指在权力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像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家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机敛财,就是一个“亚腐败”的表现。亚腐败的危害并不亚于腐败,可以发生质变直达腐败。  相似文献   

20.
《党建》1994,(5)
这也是一种腐败──谈谈:“小圈子”现象居欣如 “小圈子”这种社会现象,自古有之。古人称之为“朋党”,现时则称之为帮派或宗派。按宋欧阳修的说法:“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则以同利为朋”。“道”和“利”一字之差,大相径庭。  时下,某些好利禄、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