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十一长假前,老妈来我家小住。每天回家都能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我们一家三口的日子空前幸福,于是连哄带拖,又派出儿子不停嘴地说甜言蜜语,本来说好只住三天的老妈在我家一待就是好多天。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老爸来了电话,说什么也要来济南看看我。我想着,这时正赶上客流高峰,车上一定拥挤不堪,于是劝老爸过些日子再来。可老爸执意要来。本来不过两个小时的路程,他却是  相似文献   

2.
<正>我家祖孙三代同堂。我自结婚生子后,就与丈夫和孩子一直吃住在我父母家,一家人和睦融洽,羡煞旁人,我暗自骄傲,深知这源于20年前父亲发起的"家庭精神文明活动",至今已持续近20年。当时父母工作忙,工资收入低,老爸有点大男子主义,老妈性格直爽,但有些倔犟,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有时候赌个气,把我搞得也很郁闷。还是脑瓜比较灵活的老爸点子多。一天晚饭后,他笑呵呵地对我娘俩说:"今天我们开个家庭会,有个重大问题需要大家讨论通过。"我们娘俩以为单位要分房啊,还是家中要添置彩电啊冰箱什么的,  相似文献   

3.
资讯     
《廉政瞭望》2012,(5):8-13
微观老爸跑车录:老爸在开出租车。昨天下午,一个盲人帅哥从梅江打车,至下车计价器显示11.4元,老爸把他扶至保安处,说,我不收你钱,我也不伟大,因为我比你挣钱容易。从小区内走出一个斯文大叔,打车至中山门,计价器显示14.5元,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18):78-78
练哑铃 下班回到家,见老爸正在房间里练哑铃,累得满头大汗。我心疼地说:“老爸,别练了,你这个岁数不适合练这个。再说了,你练来有啥用啊?”老爸放下哑铃,擦擦汗。叹口气说:“开学了。我天天接送小外孙,给他提书包,要是不练,怎么能提得动?”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6,(5)
正接触过我父亲阎肃的人都会有个共同印象,就是他一点架子没有,对所有人都非常客气。这么多年,爸爸没教过我什么大道理,但一直示范着一件事:与人为善,尊重身边每一个人。和他一起出门,在院里不管是见到花匠、扫地阿姨,大师傅、小战士,他一定会主动微欠上身大声打招呼:"您好。"我小时候觉得老爸好歹也是个艺术家,怎么一点派都没有。和老爸  相似文献   

6.
我穿上这身军装,都是受老爸的影响。老爸曾是青藏线上的一名老兵,参加过西藏平叛、中印自卫反击战。板直板直的身材,可依稀辨出当年的英武。老爸经常给我讲他的革命故事,讲到高潮的时候,枣红色的小  相似文献   

7.
《新湘评论》2014,(18):19-19
富兰克林是美国的政治家、科学家,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在合众国创建时,曾留下许多功绩,故有"美国人之父"之称。有一次,他到一位前辈家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小门低了些,他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来迎接的前辈告诉富兰克林:"很疼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不要忘了!"  相似文献   

8.
正八一建军节就要到了,有个单位叫我去给青年朋友讲一讲建军的历史。从哪里说起呢,于是我就模仿近年来高考的历史题目,出了个问答题:究竟是谁打响了南昌起义第一枪?共和国元帅命令状001号是颁发给谁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我到贺龙元帅家去,他的女儿贺晓明指着一个镜框让我看——这是1955年我军授衔的时候,毛泽东授给每一位元帅的"命令状"。她说:你看看,我们老爸这  相似文献   

9.
节俭的N次方     
<正>老爸年轻时当过兵、打过仗,退休前还是省劳模。老妈说,年轻时的老爸干练、俭朴。老爸的干练我未能得见,但他的俭朴却深深影响了我。老爸有一双黄胶鞋,在我和老妈看来早就该扔了,可老爸却爱如至宝。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垃圾箱里,那双鞋子不知出现过多少次,可总是不知何时又悄悄回到家里的鞋架上。任我和我妈怎么说,老爸就是舍不得扔。20世纪90年代末,我到外地求学。临行时,老爸送给我一件礼物。我打开一看,竟是一双风靡于六七十年代的"大头鞋"。我心想:这都啥年  相似文献   

10.
申国强 《党课》2012,(18):127-127
老爸60岁生日那天,他对全家人说:“人生六十一甲子,然后从头再轮回,如今我巳活过一甲子,从明天开始,我就要开始一岁的生活了。”全家人本以为老爸是在开玩笑,没想到他却真的过起了“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11.
宋静 《新湘评论》2014,(4):53-53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我给老爸打电话嘱咐他,热了就开会儿空调,别怕浪费电,顺便问他有没有哈需要的,我好给他买了寄过去。 老爸一如往常般地回道:“不用买啊,我啥都不缺的。”后来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似的,问了一句:“明(我老公的名字)在你旁边吧?”我说:“没啊,咋了?”“你婆婆呢?”“也没有啊!爸,你想说哈说就行啊!”老爸这才“放心”地说道:“要不,你给我买个皮带吧?我这皮带用了七八年了,不大好用了!”我赶忙答应下来:“没问题,这两天就给你买了寄过去啊!爸,你需要啥直接给我说就行的,别管他们在不在我旁边。我孝敬自己老爸,谁也不敢有意见Ⅱ阿!再说了他们也不是那种人啊,你以后可不准跟自己女儿这么见外了啊!”  相似文献   

12.
阎长贵 《湘潮》2014,(5):40-43
一覃正彦嘱我为他的回忆录《一蓑烟雨任平生》写序,我欣然从命。覃正彦家是湖南省石门县,我家是山东省聊城县(现为聊城市),两地相距数千里,他又长我10岁,我们两人本来是没有机会碰到一起的。"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罄竹难书,但如果没有"文革",没有我被发配到湖南西洞庭农场的经历,我们两个就根本无缘结识了。1967年1月组织上分配我担任江青首任专职机要秘书。1968年1月,江青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转呈了一封群众来信),毫无道理地动怒,将我诬为“坐探”,投入秦城监狱,关押7年半。1975年5月开释后,我被下放到位于湖南常德的国营西洞庭农场。当时,西洞庭农场的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场长,即我们通常说的“第一把手”,便是覃正彦。  相似文献   

13.
你说我说     
《学习导报》2013,(12):62-62
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邓小平的告诫意味深长,振聋发聩对信仰追求的"恒心",对党和人民的"忠心",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心",对人民群众的"爱心",对权力恪守的"公心"。——朱德对孙子的"五心"要求,也是他一生实践的真实写照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演讲就是属于随时可信口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意外的存款     
巴建强 《江淮》2011,(12):33
老爸搬家,从床底下翻出一本红色的存折,这是一本信用社的存折,里面写着粮补、综补等项目的存入时间和钱数。存折是前些年村干部发给他的,因为不识字,也不缺钱,就一直放起来没用。正好我周末休息回家,他让我给看看。我把存折拿到银行去查。工作人员告诉我里面有三千多块钱,我"吓"了一跳,立马让他再给我查一次,他查后还是这个数,没错!  相似文献   

15.
2017年元旦,家里人聚得格外齐,就连在外地工作的二叔和姑姑都回来了。父亲提议,趁此机会拍一张"全家福","正好把原来那张换掉,都快40年了"。父亲说的那张"全家福",打我记事起就一直挂在客厅的墙上。随着我们家几次搬迁,它也换了一个又一个位置,如今都有些泛黄了。"确实该重拍一张了,现在咱们家添人进口,孩子们也都长大了。"  相似文献   

16.
周柳莺 《党课》2013,(16):116-117
老爸是个退休教师,今年75岁高龄,除了爱看书看报外,就是爱抽烟,老妈经常因为吸烟和他拌嘴,他还总是半开玩笑地说:“我的娴龄50年,你也和我生活了50年,你们都是我的老伴儿。”  相似文献   

17.
我叫武溪乔,来自北汽股份汽车工程研究院。作为北京汽车自主品牌研发的主阵地,我们研究院"高知"扎堆,到处都能看到"海归"专家的身影。吴列就是其中的一员,但他又不是一名普通的"海归"。他是研究院专业总工程师,NVH振动噪声领域专家,更是有着近30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吴工的两次选择。  相似文献   

18.
如今我已经步入知命之年。倘老爸还活着已是95岁的耄耋老人了。60年代中期,我十几岁的时候,老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手里总是攥着一本书,那就是《共产党员》。那时我小学四年级,有时在老爸忙别的事儿时,我也拿起爸爸的《共产党员》翻看。乍看时,就是看看热闹。久之,便被书中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形象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19.
张杰华 《党建》2013,(1):51-51
5年前,我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职位上转任到乡里当乡长。上任之初,几个关系不错的曾经当过乡镇干部的朋友"告诫"我:"对老百姓不能软,特别是对闹事的不能客气,不能让他把你熊住!"一天下午,我接到电话说一个村的老百姓正在"截道"。我迅速赶到现场。道路已经被村民垒起的石头墙截断,20多个村民站在那里情绪激动:"今天不解决我们的事谁也甭想从这里过!"  相似文献   

20.
黄豆情     
他不知现在在什么地方.我到现在也不知他的名字.因那时我还小.只是听母亲说,他是一位搞大豆种植的科学家.是1957年那个政治风暴,把他刮到了苏北,就住在我们家.他整天地劳动,很少言语,只是时常翻看他随身带来的那半小袋黄豆.1963年左右,我们家、我们村里所有人,日子过得很苦.冬日的一天,他拿出那半小袋黄豆,眼泪汪汪地对母亲说:“顾妈妈,我要走了.这黄豆是我多年培育的良种,现在用不上了.留给你们,在这饥荒的年头,兴许还用得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