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据报道,我困农村现在有3.6亿的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每年有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华池县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积极寻求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建设民生水利,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据统计,郑州市有14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重度饮水不安全人口62万。2005年,郑州市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把每年解决2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作为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大实事之一,项目实施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2亿多元,解决了近6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利民 《求是》2012,(23):55-57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6.91亿人,农村人口6.57亿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巨变,对经济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农村义务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发生着重大变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  相似文献   

4.
杨丽雁 《奋斗》2000,(4):44-44
在拉动内需中,“启动农村市场”、“发展农村适销对路的产品”呼声很高。问题是要研究农村有多大市场。目前,农村人均存粮541公斤,农民净增存粮占农民收入增长的45%。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中,沿海八省市2.3亿农村人口远远高于内地6.3亿农村人口。1986年以后,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农村居民几乎没有货币收入增长,总需求当然不足。  相似文献   

5.
杨斌 《共产党人》2005,(15):47-48
1.农村劳动者数量大、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我国农村劳动者人口约占全国总劳动力的四分之三,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总体不高,文化素质较低。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国的13亿人口中有文盲、半文盲两亿多,其中有青壮年文盲8500多万。而且这些文盲、半文盲大部分在农村。另外,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功能性”文盲(即:不懂科技、外语、电脑)。  相似文献   

6.
加快农村富余人口转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农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富余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一、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的必要性第一,加快农村富余人口转移是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的需要。目前,我国人口已近13亿,其中有9亿农村人口,占到70%。在我国9.6亿公顷的总土地面积中,能够用于农业…  相似文献   

7.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有2.2亿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30.78%降为2000年的3%左右。特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扶贫工作收效巨大。但是也要看到农村贫困状况仍然严峻,全国农村尚有3000万贫困人口,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农村人口中贫困的比重还比较高,且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贫困程度较深,多种贫困并存,现存在贫困人口大都是极贫人口,多数是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8.
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是为了鼓励集中。我国农村的耕地、房基地、山林地,该不该流转集中?应该。8亿农村人口中的2亿人脱离耕地流动到了城市,他们留下的耕地和房基地权属当然应该适度集中。然而,农地流转集中给"资本"还是农民?笔者认为,土地应当流转集中给农村集体。削弱了农村集体,就阻碍了进城农民的退出机制,留在农村的人们就享受不到城市化的好处,反而走向破产。加强农村集体,巩固农村集体,农民才能自愿进城,而非被"资本"逼迫进城。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8,(11):8-9
我国仍然是个农业大国,做好农村环保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求我们切实把农村环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近期重点要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5,(2):50-52
所谓“三农”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在农村,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如何解决1.7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文章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分析了南平市农村劳务经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积极发展劳务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立群 《新长征》2008,(11):16-17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可见,粮食问题不仅是吃饭问题、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事关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固家安全、政局稳定。  相似文献   

13.
巴蜀大地上,人与水出现了不和谐。据报载,全省6938万农民中,不安全饮水人口数量达308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4.7%;面临三大水疾病威胁:饮水型氟病、饮水型砷中毒、苦咸水。农村总的饮水安全情况是:21个市州有387.2万农村人口饮用水源为IV类及超IV类水,有920.1万农村人口饮用微生物超标未经处理的地表水,有773.8万农村人口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浅层地下水。城市情况也不好。据3月省环保局的通报,仅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一项,全省就有成都、自贡等9个城市未达标,特别是全省唯一特大城市成都市,已连续两月干流出境段、府河出境段水质…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是统筹城乡发展。文件明确指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同时,文件还提出,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针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可见,扩大农村消费是今年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之一。扩大农村消费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给予重视。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快于市级城市0.2个百分点我国农村人口有7.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54.3%,农村消费对全国举足轻重。2009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相似文献   

15.
《学习月刊》2009,(24):150-150
为解决我省农村"无水吃和有水不能吃"的问题,截至2009年10月,全省共投入资金46.18亿元,建设农村水厂5136处,惠及1100万人,占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人口785万的140%,  相似文献   

16.
改善和优化农村人口环境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当前影响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 人口环境因素,主要是农村人口数量大,整体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因此,必须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控制农村 人口数量;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劳动人口充分就业,增加收入;努力提高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 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的70%在农村。国情决定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不关心农业,不关注农村,不关怀农民。  相似文献   

18.
温玉华 《唯实》2001,(4):55-59
我国有12.9亿人口,其中8亿多人口在农村。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关系到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政府作出将人口与计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的决定以来,我国农村人口与计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人口增长初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管理基本形成了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初步形成了计划生育工作网络。按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1989年我国农村人口约8.3亿,而到1999年我国农村人口约8.7亿(不包括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数字),10年中我国农村人口仅增长0.…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在全国13.0756亿人口中(至2005年),农村人口仍有74544万,约占总人口的57.01%;33970万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44.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的繁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20.
王雪朋 《前线》2022,(4):25-28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关系国家经济大账本、国家安全大战略。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路径有:守好红线、底线、安全线,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