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玉华 《工会论坛》2005,11(5):154-155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先进生产力是在保持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基础上充分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从生产方式的内部关系看,先进生产力是在其内部关系相互协调基础上,催生进步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并巩固新的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从生产力本身来说,先进生产力是能充分发挥劳动主体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挖掘全部生产要素潜力,具有民族特色、多样性并不断改进其结构—功能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任何经济体制改革,都同一定的社会理想紧密联系。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凋整和完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和方面,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实现一定的社会理想。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就必然要求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将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理想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理论上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和不彻底性,一方面他承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着矛盾,并且看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积极的推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他却认为只有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时才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忽视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阻碍作用的另外一种现象,即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时,同样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产力是生产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社会生产的能力,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既取决于科技水平,又取决于生产社会化水平的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建构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构成了理论立足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从生产关系批判延伸到生产力批判,这虽然推进了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深度,但物化理论本身却面临着两大困境:即当社会及其意识结构完全被物化时,阶级意识何以形成?即使形成了阶级意识又何以能够获得变革现实的基础?卢卡奇的深层理论难题直接影响到了后来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 ,科学技术始终促进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并导致阶级、阶级结构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结果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则是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起点和基础。在知识经济变革时期 ,科学技术更加直接地作用于社会生产 ,引发了经济和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阶级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崭新变化。新经济形态的变革并不意味工人阶级历史地位的结束 ,相反 ,正是在这一变革过程中 ,工人阶级逐步转变为知识工人阶级。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同样面临着“转型”问题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为工人阶级的转型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中国工人阶级一定能够顺利实现自身“转型” ,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进行改革就是不断改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工会工作在优化生产力要素、改善生产关系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作用,从而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明范畴,它的进化与人口的迁徒、融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决定性的力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的优化。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进步、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人的思维的发展和互相交际的扩大等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社会语言才会发生根本的变革与发展。"行业方言"作为我国的"第二代方言",是在我国"三大社会环境"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第二代方言"是我国语言文明进程中的一个现实存在,是一个不可逾越的更高的语言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哲学教科书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与马克思著作中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的区别进行分析后,提出了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要注意的方法以及所产生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的一次产业革命,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业革命下,生产中物的范围、人和物的结合方式、人和人的结合方式等深刻改变,使得生产力内涵和本质发生深远变化,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特定运行规律,其对生产社会化、资本流通过程、生产流程、技术进步、产业业态等方面的改变,给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我们应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理论定位,处理好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体经济根基,把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运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