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人为何关注印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挺 《瞭望》2006,(12)
为了从“中国将超过日本”的“咒语”中解脱出来,日本加速向印度靠拢日本“冈三证券”公司,原来打算在东京的虎之门设一个“中国情报馆”,为热心中国股的日本主妇等股民提供信息。但在去年9月开张时,却挂牌“亚洲情报馆”,每周两三次的研究会论题也改成了印度的经济和文化。去年秋天以来,日本的一些大证券公司的印度股信托投资商品中,有的当天就卖光,集资多达1000亿  相似文献   

2.
把中国争取南亚周边稳定和促进中印关系发展仅仅落实在中国也要公开支持印度‘入常’一点,是缺乏战略见地的。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8,(8):44-44
为应对中国崛起,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曾经发起合作。现如今,这种合作态势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各国都担心刺激中国,顾虑到中国的感受,四国战略对话框架即将面临“自然消亡”。  相似文献   

4.
把中国争取南亚周边稳定和促进中印关系发展仅仅落实在中国也要公开支持印度‘入常’一点,是缺乏战略见地的。众所周知,中印关系是中国对外政策中比较微妙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3,(14):29-29
“亚洲世纪”是近年国际舆论的热词。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四小龙”、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崛起,及至本世纪亚洲延续了崛起势头,并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冲击下仍能保持快速发展,这使得本世纪成为“亚洲世纪”的预言有了更多的论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江涛 《瞭望》2011,(22)
日本媒体近日报道,日本、印度、德国和巴西"四国集团"争取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遭到"全球抵制",强烈支持这一主张的国家仅为决议草案所需票数的一半左右;这意味着四国集团自2005年以来第二次高调冲击"入常"的行动可能再度受挫.  相似文献   

7.
时宏远 《党政论坛》2009,(16):28-29
喜欢拿自己与中国比 印度总喜欢与中国进行对比,“凡中国有的,印度一定要有;中国没有的,印度也要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2006年底刚一公布载人登月计划,印度立即就表示“决不能落在中国的后面”。随后,印度宣布将在2020年之前把印度的宇航员送上月球,这样就比中国提前了4年。  相似文献   

8.
张燕军 《学理论》2009,(9):69-70
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了“四国同盟战略”,希望在亚太地区组建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参加的战略机制,但它将中国排斥在外,表明日本企图借助“中国威胁论”,拉拢具有共同利害的国家围堵中国,并借机确立自己在东亚国际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印度总理英·甘地今年三月十日对日本特使园田直说,“印度根本就不打算同苏联一道与中国为敌。”七月十日她又在新德里对记者说,“我们不能假装中印双边关系已经很好,但是我们已经伸出友谊之手。” 由于双方的共同努力,导致了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黄华访印。这是二十一年来中国领导人对印度的首次访问,是恢复和发展中印关系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不少印度人对眼中的中国形象,充满成见。首先,真心忧虑印度入侵中国的中国人极少,衷心相信中国威胁论的印度人(特别在精英阶层当中)极多。毕竟印度民族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一样,近年也有发酵趋势,虽然今天已没有人民党执政时的由上而下,但“印度也要崛起”依然是印度精英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1.
永远掩盖不了真相———对印度国防部长的谎言世界人民说不唐天日从5月中旬印度进行核试验前后,到最近印度议会有关预算的辩论,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多次公开跳出来制造“中国威胁论”,先是一再耸人听闻地散布“中国是印度的头号威胁”,后又无中生有地诬蔑“中国侵...  相似文献   

12.
谨防“病”从眼入安徽张桂生人们常说“病从口入”.而““病’从眼入”的事实,恐怕还没有引起充分注意,所以很值得一说。比如有些少年不幸染上了看黄书的癖好.终日想入非非,后来更追求模仿,竟至走上流氓犯罪的道路。此所谓“‘病’从眼入”的例证之一。也有少数同志...  相似文献   

13.
晨声 《党政论坛》2008,(22):34-34
日前,俄罗斯总理普京在索契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诞生于2004年9月,由俄新社与俄对外政策和国防政策委员会、《莫斯科新闻报》英文版及《全球化政策中的俄罗斯》和《Russia Profile》杂志联合组办。乐部会员包括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斯洛伐克、加拿大、日本、中国、印度、以色列和伊朗的近80位政治学家、专家和记者)上,发表了长达3个小时的讲话。  相似文献   

14.
段聪聪 《党政论坛》2010,(14):24-24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印度论坛上,一项最新民调引起与会两国官员和学者的注意。 论坛召开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公布了一项中印两国民众如何看待对方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3%的印度被调查者认为中国是印度的“伙伴”,只有23%的人认为中国是印度的“敌人”。调查还发现,33%的印度人相信,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08,(8):32-33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国际处境险恶。1965年9月29日,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发表的独具特色、威武刚烈的讲话,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大无畏气概,也最充分、最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所处的战略态势。他说:“如果要把侵略战争强加于我们,欢迎美国、苏联、印度、英圈、日本一起来……欢迎他们早点来,我的头发都等白了!最后我们还是会胜利的。”  相似文献   

16.
王嵎生 《党政论坛》2008,(14):19-19
前不久,“金砖四国”(巴西、俄罗嘶、印度和中国)外交部长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了一天会议。四国外长商定,他们除继续在今年联合国大会期间再次会晤外,将在印度举行下次会议。中俄印三国外长还欢迎巴西关于召开四国经济或财政部长会议以讨论全球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倡议。这表明,“金砖四国”在组织机制方面已经“更上一层楼”了,而且可望向峰会和更广泛的合作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宏美国博     
《党政论坛》2012,(2):30-31
人们常说,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心脏”。国博处于“心脏”左边,相当于人的左心房。 人们常说,北京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天安门和大会堂主要是政治的,国博主要是文化的。因为国博,因为这个极具重量级的文化殿堂,天安门广场成了这两个中心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惠风  王英 《瞭望》1987,(15)
正是“阵阵东风拂面生”的初春时节,由美国“儿童作为和平缔造者基金会”主席帕特·蒙坦顿夫人为团长的“世界儿童和平使团”应邀来到北京。来自美国、苏联、日本、挪威、印度、肯尼亚、新西兰、墨西哥8个国家的14名小使者受到中国朋友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日本力求掌握东亚区域经贸合作主导权东盟经济部长会议8月23日在吉隆坡结束。日本当晚在与东盟举行双边磋商之后,正式提出了对建立东盟与中日韩和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10 6”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从此前和现在透露出来的信息看,日本提出该构想意在通过从FTA(自由贸易协定)到“东亚EPA”(“东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多元化策略,实现日本“掌握主导权”、控制“东亚区域合作战略制高点”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09,(18):39-39
8月7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举行了第13次会晤。专家们普遍认为,会晤不会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这从印度近期的一些举动就可洞见。印度不断在边境地区增兵,还部署先进的苏-30战机:印度国安会在8月初举行的一次会议上,竟然将中国看成“长期威胁”。这些举动,不能不使人对“金砖四国”合作机制的前景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