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学理论》2017,(6)
采用韩贵宁改编的《大学生学习拖延问卷》和《大学生学习拖延成因问卷》对商洛学院9个二级学院的400名文理科学生进行学业拖延现状的调查,数据利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学业拖延(16.2%)低于我国大学生平均水平(39.2%),自主学习和复习备考方面大学生自主自律能力差,农村学生的拖延程度较城镇学生严重,学业拖延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大二大三的学生在完成作业、自主学习时拖延程度较大一严重。主观原因是学业拖延的主要原因。学校专业特点、学生生源地、学习动机、时间管理、情绪及自我效能感是造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钟继超  赵琨 《学理论》2014,(6):169-170
目的:编制适合于大学生的生活拖延问卷。方法:经开放式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问卷。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编制的生活拖延问卷共四个维度,分别命名为最后期限唤醒;主观时间混乱;恐惧成功;恐惧失败。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结论:该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生活拖延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董一 《学理论》2012,(29):91-92
拖延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自我控制是预示个体成熟、社会适应的一种人格变量,是其完成各种任务、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对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的方法如下: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技能;帮助大学生掌握有效的认知策略;在学校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32)
为考察自我控制在情绪强度预测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大学生情绪预测倾向问卷的强度分问卷、自我控制问卷以及生活满意度问卷,对287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自我控制在积极情绪强度预测模型中,遮掩效应显著;自我控制在消极情绪强度预测模型中,中介效应不显著,消极情绪强度预测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不显著。得出结论是大学生进行更多的积极情绪预测,提高自我控制水平,从而使其对生活更加满意;大学生消极情绪预测倾向不会通过自我控制反应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宋川川  李冉冉  许远理 《学理论》2012,(13):121-123
采用问卷测量法,以276名大学生为对象,从人格特质和情绪调节方面入手对网络成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精神质、神经质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外倾性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2)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在使用情绪调节策略时也有稳定差异,表达抑制策略对网络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3)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在外倾性和神经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习拖延是在学习过程中拖延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而带来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的一种现象.它的普遍存在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简要归纳了已有研究对学习拖延含义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3)
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现状,以及网购行为与时间管理倾向、冲动性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编大学生网购调查问卷、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冲动性量表(BIS-11)对22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冲动性在网购的一些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时间管理倾向和冲动性的相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掌握大学生的网购行为与时间管理倾向、冲动等人格特征的关系,对大学生网购出现的行为问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26)
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某师范院校22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6)
采用问卷和电脑施测共同进行,旨在研究大学生心理理论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以及大学生的心理理论与EI的关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分析TOM的社会知觉成分与能力EI测量中的情绪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和情绪智力之间存在复杂的理论联系,能力EI和特质EI都与心理理论的社会认知成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理论的社会知觉成分相关不显著,且不存在性别差异。年龄与社会知觉方面相关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帅 《学理论》2012,(11):61-62
采用关系攻击问卷和社会技能量表对广州地区共39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大学生关系攻击现状及其与社会智力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一是超过2/3的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关系攻击行为。二是大学生社会智力与关系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社会智力组大学生与中、低社会智力组大学生在关系攻击行为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由此可知社会智力是预测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