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是世界范围内哲学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力的概念之一,也是当今世界被最大多数人认可的核心价值和制度模式。人类世界是被话语建构的世界,话语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之上的,在这个意义上,谁主导了民主概念,谁就掌握了民主话语权。2016年美国大选使美国自由民主制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为中国建构自身的民主概念、确立中国民主话语权提供了良好的时机。然而,要想在民主理论领域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概念"的要求,中国学者必须了解西方自由民主话语权的构建过程,了解西方学者构建自由民主话语权与反对人民民主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基于这一认知,中国人民民主话语建构必须建立在解构自由民主的基础之上,并对它的核心问题进行有效回应。与自由民主的反人民性不同,人民民主是真正强调人民主权的民主观,是对多数利益的维护,是民主政治公共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自阿尔蒙德与维巴有关"公民文化"的经典研究以来,西方政治文化领域的实证研究始终处于将政治现代化等同为民主化的基本研究预设支配下,围绕"何种政治文化有助于民主制度的稳定"这一核心议题展开。在意识形态之争终结、"第三波民主化"的大背景下,借助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进步,通过修改关键概念和改进操作方法,政治文化的实证研究出现了新一轮的繁荣局面,其中围绕社会信任对民主的支持作用展开的"社会资本"和"价值观变迁"研究议程风行一时。本文通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政治文化实证研究领域不同研究议程和理论模式的梳理考察,试图展现这一研究领域内在的局限,并解释其为何难以出现"范式转移"型的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3.
"民主解固"概念的提出挑战了民主巩固范式的如下基本假定:民主巩固是一条单行道,一旦民主国家在一些条件上越过临界值,民主制度将永久存在。然而,最近的经验表明,民主巩固并非民主发展的静态终点,一个民主巩固的国家仍然会面临民主解固的危机。福阿和芒克指出,近年来一些民主巩固国家普遍存在的三种政治现象显示了民主解固的可能性:第一,年轻一代公民对民主制度和民主价值的支持度下降;第二,越来越多的民众投票支持以民粹主义为号召的政党及其候选人;第三,民主政府的治理水平出现明显下降,民主制度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虽然学者们对民主解固命题成立与否意见不一,但民主解固概念的提出说明,西方现行的自由民主制度并非历史发展的终点。  相似文献   

4.
福山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期间发表了一系列言论来维护和强化其"历史终结论".一是以"国家要素缺失"为理由为美国自由民主危机开脱,牵强短视地看待国家和政府的作用,颠倒黑白地宣传美国"政治信任"的情况和作用,撇开民主制孤立地批评特朗普;二是为自由民主制的"优越"辩解,不顾真相地赞扬美国联邦制"实验创新",主观地臆断"民主或将重生",不切实际地策划政府改革;三是以西方中心主义评判历史,用单一民主观抹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逻辑混乱地评判中国抗疫实效,恶意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深入分析和批驳这些言论的错误之处,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由民主国家和开放社会传统上一直依赖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力这三者间微妙的平衡关系。但近20年来我们的精英已经无法维持这样的平衡,因为经济权力早已脱离政治权力实现全球化,而民主政治往往在脱离过程中严重受损。6月17日的希腊议会重新选举,不过是自1960年代以来困扰西方民主和开放社会的严重危机的最新症状而已。今天,西方自由民主国家都想拼命免却一场身份危机,结果却使这场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威胁到当前的社会契约,并有可能毁灭现有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6.
西式自由民主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民主话语体系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渐趋协调,关键在于围绕议会、选举、政党三位一体的"代议民主"核心制度安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体论述;同时,以"自由"替代"平等"作为核心价值,在本体意义上把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界定为维护个人自由。西式自由民主制度与民主话语体系成功的诀窍在于本体意义上自由民主与政体意义上代议民主的"表里相济"。围绕民主话语体系与民主政治实践之间的表里关系,在民主内涵等基础性概念的理解问题上展开对西方民主的反思,有助于探讨中国在民主话语和政治实践上另辟蹊径的可能方向。与本体意义上的人民民主相适应,中国政治改革需要着力落实的是政道意义上的参与民主。  相似文献   

7.
当代政治转型研究的理论范式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政治转型研究是比较政治学中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其理论范式主要有四种,即比较现代化理论、战略选择理论、市民社会理论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考察和分析了政治转型这一当今世界的重大历史现象和问题,但它们都还存在一些固有的缺憾和弊端,都还不足以完整而全面地解析政治转型的全过程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涌现出一系列新问题。这不仅丰富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议程,而且将对其研究视角、范式和路径的演进等产生深远影响。美国学派和英国学派之间的论争引发了学界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向的深刻反思。在这场论争中,理论的多样性重新得到珍视,"中国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更重要的是,一种可通约的、更具包容性的分析范式——分析折中主义日益兴盛。与此相对应,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议题不断拓展,金融危机的政治根源、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全球不平衡问题、全球金融治理与监管、新兴经济体崛起与全球秩序转型等问题备受关注,这使得问题导向型的研究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国际政治经济学也随之成为一门更加兼容并蓄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在冷战时期,经过两代人几十年的努力,西方国家最终实现了民主话语权的逆袭。今天流行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是通过"三步走"而建构起来的,第一步是改造民主的概念,第二步是将民主框定在自由主义框架之内,第三步是改造合法性概念并论证只有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自由民主政体才具有合法性。自由民主是高度附条件性的,那就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约束权力的自由主义和均质化的政治文化。然而,理论上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自由民主与西方国家建设中的"时间性"逻辑南辕北辙,结果效法自由主义民主理论而转型的国家基本上陷入"无效民主"的泥淖,沉迷于冷战胜利的西方国家也因自由民主的神话而丧失了制度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人们越来越视经济民主为左翼的"大概念"。虽然其基本的内核——经济的各部分应该受民主监督——并不新颖,但是经济民主作为一个明确的政治范式、作为相对密切且内在一贯的批判和改革行为体的出现,却是新的、有意思的发展。我们可以在100年前甚至更久远的时代找到关于经济民主的一些表达,如科尔(G.D.H.Cole)就认为"民主原则不仅仅主要应用于社会行动的一些特定领域,如人们所熟知的政治领域,而  相似文献   

11.
艾利斯·扬对正义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她对正义的"分配范式"的批判。仅关注分配正义的危险在于忽视了社会政治权力即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政治地位问题。扬对政治正义的阐述汲取了罗尔斯的社会基本结构等进步思想,在摒弃诺齐克非历史的正义模式的同时利用了其自我所有权理论,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联系模式"概念,将正义思考的范围扩大到全球层面,提出了一种结构性正义的责任理论。  相似文献   

12.
福山在其新作《政治秩序与政治衰退》中公开承认,自由民主并不完美,自由民主对政治衰退也不能免疫,不能视自由民主为普世的东西,美国式民主制度自身存在严重问题。这些与福山在"历史终结论"中的观点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但福山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立论,仍然认为自由民主是最不坏的政体,仍将是未来的制度范式。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以来,美国"中国学家"有关中国民主化的研究视角经历了三次转换:第一次从冷战—意识形态维度转向现代化维度;第二次从现代化维度转向政治体制维度;第三次从政治体制维度转向治理维度。尽管如此,美国"中国学家"的基本立场并未改变,即对自由民主原则的一贯坚持,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研究策略:温和式观察策略与对立式批判策略。如若不能立足中国经验,摆脱自由民主原则束缚,美国的中国学家很难摒除他们对中国民主问题的认识偏差,更加难以合理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中,没有比"危机"更臭名昭著的概念了:福利国家危机、政党危机、议会危机、合法性危机、结构危机、财政危机、欧元危机、中东危机、专制危机,还有经常发生的民主危机。关于民主危机,存在三个主要的讨论。首先,在公共话语体系中,有一个观点似乎比较盛行,即对政治精英、政党、议会及政府的信任危机共同形成了一种整体意义上的"民主危机"。其次,政治理论从一开始就假定没有危机的民主是不可想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知识考古"和结构主义为研究方法,以"跨大西洋危机"相关研究文献为分析对象,围绕着"伦理"、"权力"、"民主"三个核心概念,来探讨"跨大西洋危机"的诸解释模式及其背后所蕴涵的"二元主义"的思维范式和"元知识",认为正是这种"二元主义"的思维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先验地建构和塑造了人们对于"跨大西洋关系"的判断和认知。  相似文献   

16.
总统政治是美国政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美国学界相关著述颇多。美国学界对总统政治的研究先后经历了制度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主义三个发展阶段。同时,由于研究者关注总统政治的角度不同,美国学界对总统政治的研究形成了宪政—法理研究范式、政治(传记)史研究范式、制度主义研究范式、政治—权力研究范式和认知—心理研究范式等五大研究路径。每一种路径都只抓住了总统政治的一个侧面,唯有注重研究总统个性和制度之间的互动,才能更好地理解总统制在美国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系统介绍和梳理了最近10来年兴起的混合型政体和威权主义韧性的文献。先从方法论角度批评了转型范式的不足和混合政体的方法论基础,然后从概念上讨论了混合型政体(竞争性威权主义、选举型威权主义等)与威权主义以及民主政体的区别及其对现实政治的多样性的把握,最后讨论了威权主义及混合型政体韧性的问题,尤其是各种制度对混合型政体稳定性的影响。这些都对转型范式提出了挑战,尤其是更好地研究了各种制度对维系威权主义和混合型政体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了民主化理论或转型范式对制度因素的忽视。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21)
正"决不让危机浪费了",这一直是欧盟指导原则之一。但如果五场危机同时发生呢?如今,欧盟面临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提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所说的"多重危机":英国退欧、难民流入、财政紧缩、东部和南部地缘政治威胁,以及中欧"不自由的民主"。欧盟所面临的不是浪不浪费危机的问题,而是可能因危机而废的问题。果真如此的话,英国退欧就是爆炸的引信。英国退欧导致欧盟解体的概念合法化,从而让政治极端分子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国国会研究在国内学术界方兴未艾,特别是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研究引发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然而,迄今国内对美国国会政治的研究仍停留在现象描述的阶段,对国会政治的内在规律缺乏整体把握和理论深度。美国的国会政治研究经历了类似英国式政党的议会政治研究、具有社会学倾向的立法行为研究和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指导下的国会制度研究等范式的转型。而国会研究范式的变迁往往与美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方法论的变革密切相关。因此,把握美国国会政治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为中国的国会研究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国会治理尤其是国会外交将成为中国的美国国会政治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的著作,泰克西埃在《马克思恩格斯论革命与民主》一书中解读了该书的第一章。在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与阶级的关系、民主制与民主共和国、国家消亡等观点上,泰克西埃批评列宁违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思想。泰克西埃的批评是中肯的,但是他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政治思想的理论区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条件下国家权力的增强、列宁研究国家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批评又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仅要重视研读经典原著,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经典作家的思想,更要结合中国的实践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