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科学发展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90年发展历程中作出的三次决定中国发展命运和前途的重大选择,并在历史选择的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这三次选择和三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符合中国实际的、...  相似文献   

2.
2020年是列宁诞辰150周年。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强大的思想武器。那么,列宁主义如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苏联模式与列宁主义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和民族解放运动理论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怎样的联系?为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宗良教授、项佐涛副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3.
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项重要使命.其关键点是:要清醒地认识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全面地把握"落后国家社会发展"这一列宁主义的内涵,真正地理解"讲求实际"这一列宁主义的灵魂,深刻地领悟"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列宁主义的主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列...  相似文献   

4.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他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轨道上 ,在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具有各自的发展特点。探讨三代领导集体在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点的异同 ,对于在 2 1世纪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过三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系统理论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道路取向、价值目标、发展战略和步骤、路径选择及依靠力量、动力机制等方面。毛泽东的伟大贡献是提供了这一理论的雏形、先导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为弘扬铺路石精神,歌颂公路人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出行做出的贡献而作。全诗以老、中、青三代人的视角,叙述了近20年来公路行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历程,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文中"三个三",是指大兴区委为推动新区历史跨越,实施的"三个三"战略,即:落实三大任务,紧握三大抓手,破解三大痛点。  相似文献   

7.
2018年5月5日,是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2018年2月24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纪念日。值此缅怀无产阶级伟大导师之际,研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以全新的视野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如何深刻认识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如何充分认识实现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如何客观评价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贡献?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宗良教授、项佐涛副教授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能源国际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已在西北、东北、西南三大方向布阵能源进口通道,这三个方向通道与原有海上航运通道一起,形成了中国油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见图)。但是,在陆上三大通道形成的同时,中国海上通道的重要性是否会下降,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中国该如何应对?本文将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股既区别于第二、第三国际观点,也与列宁主义相对立的,并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自居,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和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的社会思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对于它的评价,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三个深刻变化:一是中国与世界的利益相关性进一步加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与世界对中国的影响都在扩大;二是中国的利益更趋广泛,更趋多元;三是中国拓展利益的渠道、领域不断扩大,拓展利益的手段、途径日益多样。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大变化,一方面,使国内国际社会对中国对外战略的走向、风格、定位越来越关注,希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在看到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对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又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致力于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不仅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且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报告关于政治建设部分篇幅不长,但作出了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实现什么样的人民民主,内容和形式是什么;二是第一次明确地阐述清楚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拓展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空间;三是列出了两个层次、七大方面、34条具体的改革任务来落实人民民主,尤其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论述。这意味着执政党终于在改革30多年后清晰地描绘了人民民主实现的图谱。但是要看到这是30多年执政党认识不断成长的结果,更要看到这些改革任务的落实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决心、智慧和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柯尔施对列宁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拥护到反对的转变过程。柯尔施列宁主义观的转向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柯尔施列宁主义观的转向,成为导致西方列宁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同时也对发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批判精神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研究柯尔施列宁主义观,对于探讨社会主义政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基本途径、进而确立并坚持科学的列宁主义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全球卫生包含三大组成部分,即卫生发展、卫生安全和卫生外交。卫生发展构成全球卫生的物质、智力与能力基础;卫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国际公共安全的重要方面;卫生外交是在人类道义大旗下为保障国家利益而采取的境外卫生行动。三大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密不可分。英国、美国和印度在创建国民卫生服务系统、创新卫生外交、增强全球卫生安全及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从全球卫生角度看,中国正面临国民健康相对恶化、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全球卫生能力与大国地位不相称等困境。为此,中国应树立全球一体的新型健康观,遏制危害人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全民健康覆盖的质量和公平性,加强防控传染病风险的能力,提升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和核生化防御能力,创新生物制药和传统医药产业,积极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改革对外卫生发展援助,主动应对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健康后果,加紧构建吸引聚集医疗卫生人才的制度,从而有效地应对全球卫生挑战。  相似文献   

15.
<正>充分认识和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关系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关系到坚持我们的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关系到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几次"飞跃"的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理论界都在研讨,自《共  相似文献   

16.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至于中国应该如何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和谐发展思想,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即走和谐发展之路。江泽民的和谐发展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国内的和谐发展和国际的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社会三大文明的和谐发展,四是国与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将决定中国经济也许是10年左右的增长模式。有三个因素同时出现在一直处于良性增长的中国经济进程之中。首先是以宏观调控带来的集中于城市化进程方面的建设控制;其次是由于股市低迷带来的融资渠道问题;最后是近期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带来的产业调整。在这样三大因素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放在中国政府、社会和企业面前的是一个关系到下一步发展的巨大问号。  相似文献   

18.
赵少华  李钰 《工会博览》2009,(12):72-73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历史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邓小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先驱性的贡献,江泽民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而胡锦涛在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丰富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三代领导核心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不断深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社会的法治化程度大为提高,联合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道义与合法性代表,联合国能够很好地平衡大国和小国利益,充分利用其网络制度优势,在冲突地区和发展等领域有效地推进国际法治建设。联合国在国际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众多会员国的支持,尤其是大国的鼎力相助。随着中国全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国国力的逐渐提升和观念改变,在联合国的框架下,中国对国际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联合国宪章的制定、维护和响应联合国国际法治建设,以及创造性地发展联合国宪章的价值理念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当前,逆全球化现象频发和民粹主义泛起,国际社会不确定性增加,更需要在联合国框架内强化国际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社会对中共十九大的关注度、论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多重视域下的世界意义。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力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倡议多次被收入联合国决议,中国方案快速进入实践过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形成全球化新格局,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百年前的十月革命与百年后的中共十九大一脉相承于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制度模式、现代化方案,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在摆脱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全面从严治党、强力反腐、推进重塑国际反腐秩序,彰显中国对世界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