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长期以来党史界认为:当时由于党员人数少,各地组织尚不健全,会议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负责领导全国工作。会议选举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李达  相似文献   

2.
李颖 《党的建设》2012,(11):62-62
党的“一大”最后一天会议进行中央局选举时,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插曲。“一大”代表刘仁静是这样回忆的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8,(1):116-117
“书记”成为党中央最高领导的称谓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中央只设了由三个人组成的中央局,负责人称为书记。中共二大、三大,虽然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机构仍是中央局,负责人称委员长,到四大时改称总书记。  相似文献   

4.
李海文 《党建文汇》2006,(11):22-22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人员少,事务少,中央只设由三人组成的中央局,负责人称为书记。“书记”在当时是最小的官职,即“书记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书、秘书。  相似文献   

5.
会议的代表和选举组成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出席一大的代表13人。一大代表选举产生了3人组成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二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195名,出席二大的代表12人。二大代表选举产生了由5名正式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相似文献   

6.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形成了一个我们党的最高机构,叫中央局,在讨论中央局主要负责人称谓的时候,大家取了一个名字叫书记。为什么叫书记?因为书记是当时最小的官职,它表明这是“无利可图但是光荣的位子”,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就是服务”、  相似文献   

7.
王荷波,福州人,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我党早期的优秀领导人之一。他于1922年入党,是津浦铁路上的第一个中共党员。他还担任过南京市第一个党小组的组长,在党的“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1927年“八七”会议上,他当选为临时中央局委员。同年10月,他和中共北方局、北京市委的17名同志一起被残酷杀害。  相似文献   

8.
牛洪  文心 《党建文汇》2006,(5):24-24
在中共“四大”会议上,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为党的总书记兼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为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为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为宣传部委员的五人中央局。在这五人中,最不为人熟知的要数第二号人物彭述之了。  相似文献   

9.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二大是一大党纲和1921年11月陈独秀签发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中确定的事情。出席大会的人员,由一大中央局成员、部分地区党组织的代表和出席远东民族会议后回国的党员代表三部分组成。与今天民主  相似文献   

10.
王永钦 《广东党史》2001,(1):33-35,38
周恩来等强烈批评中共中央的右倾错误,提出“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建议.由于陈独秀等人的反对而没有被采纳 “四一二”事变之后,李立三、陈延年等受中共中央的指派从武汉抵达上海。他们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同周恩来、赵世炎、罗亦农以及几个俄国同志组成特务委员会,贯彻执行前不久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的中央局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沪区工作的决议案》,研究讨论“四一二”事变后上海地区的形势和任务问题。 在16日的特务委员会上,李立三传达他们来上海的任务。他说到:“武汉对于老蒋之决心打击已为事实,毫无问题,所最困难者为军…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贺子珍和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叶坪住了下来,1932年3月下旬,毛泽东又随军去了前线。这时,毛泽东已受到王明“左”倾领导者们的错误打击。1932年10月上旬中央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被免去了在红军中的职务,被迫离开前线,回到瑞金。  相似文献   

12.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反第四次“围剿”会议旧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城郊南屏山朝斗岩寺大雄宝殿。 1932年2月18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长汀召开第四次反“围剿”紧急会议,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局“关于在粉碎敌人四次‘围剿’的决战前的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决议要求充分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展开武装斗争,积极地配合中央红军,争取获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3.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并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选出了中央局组成人员。但有关中央委员及中央局成员名单的原始档案资料,留存至今较少且不完整,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又存在多种说法。本文从现存的档案文献和相关的回忆史料入手,通过比较和分析,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4.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指导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苏区红军及其它苏区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白区党的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1935年2月和7月,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两次被敌人破获,迭受重创。本刊去年第6期发表了有关上海临时中央局第一次被破获情况的报告,现将第二次被破获后老秦、老萧给当时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的一封信刊印出来,供读者研究参考。信中所用化名很多,经初步查证得知:“老秦”是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书记刘仲华的化名,“养三”、“养生”指临时中央局秘书长王养三,“小K”是潘汉年的化名,其余化名待查。信的标题是编者加的,标点略加改动,原文模糊不清的字用□标出,错别字用〔〕标出,漏字用〈〉标出  相似文献   

15.
以最小的官“称书记”作为党中央最高领导的称谓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人员少,事务少,中央只设由3人组成的中央局,负责人称为书记。“书记”在当时是最小的官职,即“书记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书、秘书。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中共中央历史上成立的各中央局,一是指中共中央自身成立的机构:二是指中共中央派出的代表机关,其作为中共中央的地方代表机关,代表中央领导某一区或数省党的工作。因为同名的“中央局”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过,容易使不了解党史史实的人造成误熊,故据搜集到的资料,把中共中央历史上成立的各中央局简介如下,供读者备忘。  相似文献   

17.
任弼时等提出“以毛代项”为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1931年3月初,中共中央派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3人组成代表团进入中央苏区,负责人是任弼时。当时,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是项英。中央代表团进入苏区后,曾向中共中央提出“以毛代项”,即由毛泽东替代项英担任中央局代理书记。任弼时等为什么提出“以毛代项”,中共中央何时批准毛为中央局代理书记,苏区党代表大会(赣南会议)是否撤销毛泽东中央代理局书记的职务?本文拟根据迄今看到的材料作一些探索,澄清一些事实。一、任弼时等为什么提出“以毛代项” 1930年10月,蒋介石结束了与阎、冯、桂的中原大战后,调集重兵准备“围剿”各苏维埃区域。当时,还在长江局工作的任弼时,即向中央建议:“速以大部主力回过头去配合湘赣边广大群众的力量,消灭赣方之敌”;之后,又请中央“速派负责人前往苏区主持指导工作”。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局,指定周恩来、项英、毛泽东、任  相似文献   

18.
苏泽 《党建文汇》2002,(18):20-20
陈独秀 1921年7月,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第一次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了革命的惨重失败。1927年“八七”会议上,被撤销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后来,坚持错误立场,并与彭述之等人组织反党小集团。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在沪机构:中共中央局(1921.7-1922.10;1923.4-1923.6;1923.9-1927.4)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央局设在上海,领导全国党的工作。1922年10月,中共中央局曾一度迁至北京,1923年4月迁回上海。1923年6月,中共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及其他中央负责人都到广州筹备召开“三大”。“三大”决定中央设在上海。当年9月中共中央局委员除谭平山任驻粤委员外,都到上海工作。直至1927年4月…  相似文献   

20.
鄂豫皖中央局成立经过陈德鄂豫皖中央局于1945年9月成立,由三个区域组成:(1)鄂豫皖区。抗日战争时期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5师的作战区。党的领导机关是中共中央华中局领导下的鄂豫区党委。1945年,鄂豫皖边区进一步发展、扩大。4月,鄂豫区党委管辖7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