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充满巨大活力的特殊社会群体。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自媒体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利有弊,作者在深入探究自媒体发展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所起积极和消极作用的基础上,认为应通过强化党的政治领导、提升教育者的政治与媒介素养水平、提高大学生利用自媒体进行政治参与的能力、完善自媒体发展环境等途径,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
文化认同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基础和力量.要达成文化认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当下,大众传媒的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某种意义上,大众媒介是一种可以改变人类的难以置信的力量,其信息的流动或沟通影响着公民政治意识、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的形成.现代国民的文化建构与大众传媒的发展密切相关,大众传媒在国民文化认同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萍 《实事求是》2013,(6):19-22
当前,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仍存在认识不清晰、认识态度不主动、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国际环境、国内环境等外部原因造成,另一方面与认同主体理论素养不高,认同客体大众化水平不高有关。今后要通过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提高大众社会满意度、提升信仰教育以及实现理论最大限度的大众化等几方面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认同度。  相似文献   

4.
《探索》2020,(4)
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性问题,对认同生成机制的研究是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本质与目的是大众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将自身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马克思主义均具备获得大众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生成遵循人类基本价值认同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两条线路"双螺旋式交互上升"的机制。本着"有利于促进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生成"的原则来构建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培育路径,需要通过"理论阐释+环境熏陶",增进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和情感共鸣;通过"双向互动+需求满足",提升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意识;通过"实践体认+长远规划",补足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社会认同理论和MEIM量表,通过对2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文化身份认同的表现,互联网使用行为的不同层面对大学生文化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认知、情感两个维度表现出较高的文化身份认同,大学生文化身份认同是一个从认知、情感向行为逐步递进的过程;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大学生文化身份认同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效应关系.文章认为,维护和强化大学生文化身份认同必须建立在关注个体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基础之上,因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媒介权力理论中,社会对于媒介权力有一个认同的基础,那就是媒介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完善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当今媒介技术急速发展,媒介实力大为增强的情况下,媒介权力出现了逐渐远离传统媒介理论的趋势,媒介权力也开始了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大众媒介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可忽视的力量,面对新的环境和对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必然。根据大众媒介的特性和运作机制,媒介教育是信息社会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媒介教育必须设置明确的目标,寻求行之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网络虚拟社会悄然出现。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与政府或其他客体进行双向对象化的活动。而连接起虚拟空间的数字化中介系统就是各种媒介。因此,媒介素养不仅是社会成员的一种必要的基本素养,对于党政领导干部来说,更是未来一段时空里考验其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旨在通过界定媒介素养的内涵和提升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提升对策,希望能够为解决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问题,提高他们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数字化互动技术为基础的"媒介权力"开始广泛地嵌入社会治理的权力结构,并推动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结构重构。媒介权力带着其特有的"二元性"特征,即以直接和间接两种权力形式嵌入社会治理场域。媒介权力的生成源于理性认同,普遍通过行动主体的编制力和切换力而生产,其中算法技术提升了这些能力。媒介权力的运行首先涉及合法性机制的作用,围绕着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环节来施加其影响力。媒介权力的嵌入推动了社会治理场域权力体系的再结构化,主要体现在媒介权力对社会权力体系的分割与重构、权力结构的不平衡性与公共性之间的张力特征及与社会的个体化特征和主体性建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革命精神认同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实根基。在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提升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凸显出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努力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认同。当前提升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需要围绕当下对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进行新的提炼;需要情理交融助力大学生学好党史国史必修课;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精神、革命精神和当代中国精神的整体优化;需要立足实际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大众解放。  相似文献   

11.
郭一宁 《探索》2022,(1):114-124
党的社会号召力,是通过政治权威、领导制度、执政绩效、意识形态、思想宣传对社会大众进行引导、感召与凝聚,使社会大众产生强烈的向心力、认同力与归属感,共同实现政治目标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具有促进心理认同、凝聚社会资源、推动政策执行的重要战略价值。党的社会号召力的实践逻辑,是在思想文化的相连相契中实现共意共情,在党的引领示范中实现社会的行为跟随,在政党与社会的协同互动中实现同频共振。新时代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要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增强党的领导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升社会凝聚力,优化党的社会号召方式、激发社会活力;要坚持党的领导,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要坚持系统思维方法,以分层次的治理思维和开放性的系统思维为基本思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旨归,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处于严峻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媒介等诸个维度在现实和社会和空间与时间内形成了错综复杂而又互为作用的复合交错系统。在执政环境如此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处于媒介聚焦的党政干部,面对新的媒体素养语境,培养和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既是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题中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时代要求。笔者于2010年上半年在成华区近400名干部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解读,最终形成本文。  相似文献   

13.
由"沉默的螺旋"到反"沉默螺旋"再到"沉默的双螺旋"的嬗变折射出传统社会转向网络时代的历史变迁。"沉默的双螺旋"理论认为:在网络场域中,传统的单一优势意见不复存在,网民个体与集合而成的社群通过自媒体和其他新兴媒介逐渐汇聚意见、生成影响。社会舆论逐渐为传统大众媒介与新兴自媒体两支优势意见螺旋所主导。从绝对权威到相对权威,大众媒介和自媒体在相互博弈中共生共长。基于此,掌握舆论话语权应该守住大众媒介的传播主阵地,引导新兴自媒体理性表达意见,同时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是公民社会建构表达和交换意见的公共空间,培养公民的媒介素养的目的在于提高其对媒介的认知和利用能力。公民媒介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公民社会的建构和完善。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要在思想上重视媒介素养,在实践中善于参考和借鉴国外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媒体教育共同作用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方式的不断发展,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在主体、客体和媒介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体路径、客体路径和媒介路径出发,才能在"微时代"背景下全面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6.
王晓蓓 《世纪桥》2014,(11):57-58
斯图尔特·霍尔的思想理论及其文化批评观在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反响,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关于大众媒介研究、文化身份认同、多元文化等领域的多重对话和争论,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质疑。这是其理论魅力的标志所在。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霍尔文化批评观进行反思:一是对霍尔文化批评方法论的反思;二是以霍尔对大众媒介、文化身份问题的研究为根据揭示和挖掘其文化批评的意义;三是简要探讨霍尔文化批评理论的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进入信息时代,媒介在受众信仰的建构与消解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大学生虽然具备了基本的媒介素养,但由于网络传播的虚拟性、议程设置的巧妙性、大众舆论的影响性和传受双方的非对称性,依然无法正确运用媒介资源,促进自身发展.为此,应该培养媒介素养,提高辨别能力,加强信仰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简单地说,就是特定的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大众进行传播,使大众了解、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江昀 《求实》2006,(Z4):278-279
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奎包姆(H.Krieghbaum)的《科学与大众媒介》出版,开创了科技传播研究的新领域,该研究领域的主要议题是如何有效地把科技知识和信息传播给公众.这种研究多以媒体为背景,对科技新闻、科技纪录片以及科学家在电视上的形象进行综合研究.奎包姆提出"科学与大众媒介"的议题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假设:民主社会和国家政策的有效性,有赖于公众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杨立华 《唯实》2003,(8):23-27
交易媒介在整个交易过程和人类社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交易媒介具有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储藏手段等三种主要功能,因而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收益,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货币、选票、权利、情感、信任是五种主要的交易媒介.每一次人类社会的大进步,总是伴随着交易媒介的大革新.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关注这个社会的交易媒介和交易制度问题,积极推进交易媒介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