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践》2019,(12)
<正>克什克腾旗地处自治区东部、赤峰市西北部,这里蒙元文化、契丹文化交糅绵延,资源禀赋、地缘区位优势明显。但由于基础条件差、产业底子薄、贫困程度深,被列为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共精准识别贫困嘎查村67个,贫困人口12564户、27740人。为了解决扶贫干部帮扶不走心、贫困群众精神难脱贫的问题,实现扶贫干部融入贫困家庭、贫困群众信赖扶贫干部的目标,形成干部真心帮、群众真心干、干群一家人的氛围,克什克腾旗创新实施"三认三记"精神扶贫工作办法,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海北州委组织部认真履行双重职责,以落实脱贫攻坚"123"工作机制为重点,全力做好对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干部精准选派、培养锻炼、管理监督、激励关爱等工作,确保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扎在一线、融入群众、致力脱贫。"只有经过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才能合理规划精准扶贫"。门源县西滩乡老龙湾村是省定贫困村,属脑山地区,共有村民176户733人,其中党员22人。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州委组织部因地制宜、精准发  相似文献   

3.
《云岭先锋》2020,(1):22-23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临时党组织,让群众"挪穷窝""换新业"有了主心骨;在务工人员密集的地方建立党组织,让群众在他乡有"娘家"、有"靠山";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带领群众闯市场……近年来,云南省不断提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程度,为夺取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019年12月24日,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现场会在会泽县召开,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侗乡玉屏5月的阳光,比往年炽热几分。屏山?水间,深耕扶贫一线的江苏省太仓市扶贫干部姜超步履匆匆。位于武陵山深处的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2018年率先脱贫摘"帽",实现全县44个贫困村6801户24140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7%下降到0。荣誉背后,不为人知的是:由于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倾斜的过渡地带,山多田少、地形复杂,早些年,玉屏特色农业产业帮扶难以集约发展;群众缺少一技之长,"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阿巴嘎旗巩固提升已脱贫438户1188人的脱贫成果,完成20户51人脱贫任务,全旗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自治区贫困旗县序列。阿巴嘎旗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后续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助推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资产收益"撬动"产业扶贫  相似文献   

6.
正为推进、提升脱贫攻坚工作,逊克县12支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和贫困群众共同开展了"五个一"扶贫日主题活动。开展一次政策宣传,宣传党的好政策。各工作队因户因人施策,围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进行扶贫政策宣传。召开一次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各工作队组织邀请贫困户代表召开座谈会,聘请  相似文献   

7.
脱贫攻坚需要激发和增强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要确立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地位,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扶贫先扶志,贫困群众必须树立脱贫的志向和信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让困难群众具备脱贫的智慧和能力;脱贫攻坚要依靠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勤劳致富。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发展内生动力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东刘集镇地处五河西部,国土面积200km~2,耕地18万亩,辖21个行政村,人口70720人。有贫困户1568户4669人,占总人口6.6%。其中已脱贫901户3251人,未脱贫667户1428人,贫困发生率为2%。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党委、政府紧扣"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主要做法产业是强镇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东刘集镇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战略目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佳木斯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重视经济扶贫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思想文化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以思想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一、思想文化扶贫的主要做法抓政策宣传,引导群众"懂脱贫"。把扶贫政策宣传作为思想文化扶贫的切入点,通过组织干部宣讲、媒体宣传、社会宣传等,让党的扶贫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组织开展了"送扶贫政策下基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增福在《光明日报》刊发的文章《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认为,虽然我们已基本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但返贫致贫的风险和压力依旧存在。一方面,仍有近200万脱贫群众存在返贫可能,近300万人口存在致贫风险,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还需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另一方面,个别地区扶贫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等现象有  相似文献   

11.
正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革命老区调研时指出,革命老区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就不是完整的全面小康。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员要将脱贫大事当"家事",把贫困农户当"家人",把扶贫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用干部"脱皮"换群众脱贫。李纪恒表示,指导老区脱贫攻坚工作,要采  相似文献   

12.
正在推进产业扶贫进程中,天柱县大力推行党支部带领,以"党员中心户、贫困户、一般户"抱团发展"小农场、小基地、小企业"的扶贫新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脱贫攻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产业。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拔掉穷根。2017年,天柱县在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中因地制宜,全力响应全省脱  相似文献   

13.
正贵阳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蹄疾步稳,努力实现"高一格"脱贫,易地搬迁"搬"出群众新生活,产业调整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对口帮扶"兄弟"携手共进。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连战连捷,"五个专项治理"深入推进;1462名非兜底保障贫困人口出列,建成"组组通"公路5294.4公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入住519户204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健康扶贫对象,教育精准扶贫实现贫困家庭全覆盖,惠及贫困学生1.66万人;贵阳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实施对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红寺堡区以"文化育人、文化富民"为核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塑造城市之魂、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通过文化扶贫的精准实施,不断提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效解决了脱贫难、易返贫的问题,努力实现建档立卡户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深挖文化内涵,凝聚移民脱贫共识高度重视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扶志""扶智"  相似文献   

15.
正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铁岭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重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全市累计减贫86922人、销号贫困村216个,省级贫困县西丰县顺利脱贫"摘帽",铁岭市2019年脱贫成效考核进入全省"好"的行列。2020年,铁岭市委、市政府围绕脱贫攻坚先后召开了11次全市干部大会,并针对各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短板召开现场推进会。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建立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打出真督实考、明察暗访、电视问政等压实责任的"组合拳"。乡镇党政主要领导遍访预脱贫户和年收入低于5000元的已脱贫户,因户因人施策。不断强化资金支持,5年来全市共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69亿元。  相似文献   

16.
为完成精准脱贫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选派出大量驻村扶贫干部进驻贫困村、户进行帮扶。驻村扶贫干部胜任力存在差异,实际精准帮扶效果也明显不同。驻村扶贫干部在认知结构、素质结构、行为结构方面存在着胜任力不足的问题,导致驻村干部认知不清,角色混乱;素质不够,能力不足;行动不善,扎根不稳。相关部门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快驻村干部角色转变、完善培训体系设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确保驻村扶贫干部具备较强的胜任力,助力精准脱贫事业。  相似文献   

17.
正化隆回族自治县是国家和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111个贫困村、9951户贫困户、36318人精准扶贫对象。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化隆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化隆县从制度建设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着手,为扶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建立五项制度督促第一书记驻村有为。为切实加强第一书记管理,有效推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制度化、规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脱贫攻坚进入了攻坚期,需要每个扶贫干部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更需要扶贫干部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为了全面脱贫、决胜小康,数万名机关干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守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每天,扶贫干部起五更爬半夜,为了摸清贫困底数、寻找致富门路、动员群众上致富项目,跑细了腿、磨破了嘴、操碎了心、累坏了身,大家无怨无悔。但是,扶贫干部也有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成就事业的梦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省丹寨县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创新探索了"能力增强到户、产业增效到户、资源增多到户、政策增进到户"的"四增到户"扶贫新模式,通过层层压实帮扶责任、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有力推进产业扶贫工程,逐步形成村村有项目、户户有增收的扶贫新格局,闯出了一条既符合丹寨县实际又独具丹寨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总结"四增到户"扶贫模式的经验,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在政策和贫困群众之间"穿针引线"的扶贫干部,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他们的努力下,不但贫困地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贫困群众和党的心也贴得更近了。在赤峰市林西县,有这样一群扶贫干部,他们吃的是大锅饭、睡的是简易床,每月驻村20多天,忙起来没日没夜……但也正是这群干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出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纸短情长初见兰晓娟,记者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说话细声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