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作为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利武器是通过《资本论》最终完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所做的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首先是将资本运动置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即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中考察,从而使其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这一原则高度决定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历史向度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本展开的一个"完整而又成熟"的最后形态,从而破除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历史魔咒,澄明了资本的现实历史运动。由此,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价值意蕴即破除资本运动规律的魔咒,破解"历史之谜",从而为人的现实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寻求道路得以最终彰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凸显出来。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中,包含着对现代性的深刻洞察。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他对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和"资本逻辑"的批判中。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是:客观上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在反思中发展;有利于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成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生,离不开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共同体"、启蒙时代的"契约共同体"、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共同体、德国古典哲学的"伦理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等思想的奠基。它是在对资本主义"抽象的或虚幻的共同体"进行科学认识和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而提出的关于未来"真正的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总结中国发展经验、深刻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实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跃迁与升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其实质是对资本逻辑的批判。马克思"资本作为主体"思想体现在: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脉,资本是社会关系,同时资本也是社会权力。"资本作为主体"具有历史性、辩证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深入研究马克思"资本作为主体"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性的内涵、现代社会的本质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描绘了建立人类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即"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构建过程中吸收了以往思想家的共同体观念,实现了从抽象共同体到现实的人、从"类本质"共同体到人的实践共同体、从虚假共同体到真正共同体等革命性转变。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在生产力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全世界结成更加紧密的共同体的背景下,深入地批判资本主义"虚假共同体"共同体,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习近平有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实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解决当前世界各国面临困境的方案,也是对未来新的人类理想社会建构的一种展望,更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着眼于人的安全发展、均衡发展、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当下实践。  相似文献   

6.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要求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是通过揭露资本逻辑而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总体性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为我们认识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个高屋建瓴的尺度;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所蕴含的实践视角、历史视域及辩证分析方法,是我们透视各种社会思潮实质的思想武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总体理论视野,为我们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7.
区别于传统的自然时间概念,马克思所阐发的"时间"是扎根于人的现实物质生产活动当中,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社会时间。正是在这种时间观的变革中,马克思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首先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以"生成性时间"批判了资本主义"千年王国"的意识形态幻象。随后深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以"物化劳动时间"批判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政治经济学指认。最后,以"自由时间"构建起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完成与价值完成。通过"时间"范畴来管窥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思想理论的要旨提供了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8.
吴楠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0):20-25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资本批判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基于科学的实践观开创了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范式,奠定了现代化强国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马克思解蔽了笼罩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身上物的外衣,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强调国家必然被"自由人联合体"所取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9.
从人类社会学视野看,中、西方传统村落共同体内部建制都蕴含着共同良善特质。而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传统村落共同体加速瓦解,原本以血缘、地域、情感为纽带的共同体被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所打破。由此,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资本逻辑的时代性批判,是揭开人类社会真正共同体本质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把握国内外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全新的视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对于这一理念的深刻把握,只有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寻求新旧理论之间的契合和纽带,才能真正理解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来自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愿望,同时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别于传统的自然时间概念,马克思所阐发的"时间"是扎根于人的现实物质生产活动当中,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社会时间。正是在这种时间观的变革中,马克思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首先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以"生成性时间"批判了资本主义"千年王国"的意识形态幻象。随后深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以"物化劳动时间"批判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政治经济学指认。最后,以"自由时间"构建起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完成与价值完成。通过"时间"范畴来管窥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思想理论的要旨提供了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蕴含着生命政治学批判的诞生,主要体现于宗教批判的"神学治理"维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人口治理"维度,尽管马克思的生命政治学批判与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有着较大的区别:前者以"生命权力的逻辑"为批判对象,而后者的批判对象则是"资本权力的逻辑"。如果说福柯的生命政治学批判以"权力"为中心,那么"权力的形成"则是马克思生命政治学批判的核心。在此意义上,"权力、资本和生产"构成了马克思权力谱系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权力和资本构成了资本主义的资本权力逻辑;而权力和生产则构成了资本主义的生命权力逻辑。据此,在福柯与马克思理论传承关系的意义上,马克思是生命政治学批判的奠基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生命政治学批判的内在关联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恢复马克思批判理论在当代生命政治学谱系中的历史地位,而且在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生长点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性批判为视阈来考察马克思"共同体家族学"的历史性演变及其特质,并通过对马克思现代性的社会批判及其重构社会共同体理论的分析,在自由与发展的双向度上来反思各种共同体的内在性限度及其人类的命运所遭遇的共同体境遇,在此基础上可以深度地揭示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理论的价值旨趣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作为社会批判"空间转向"的发轫者,其空间生产批判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审思中出场的,并具体批判了资本异化现象、日常生活异化现象和生态异化现象等三种常见的空间生产引起的社会异化现象.在资本异化现象批判上,批判了资本增殖和技术理性主导的空间生产引起的异化现象,号召打破空间生产资本化引起的空间僵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理性思想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揭示了市场理性原则导致的资本主义社会非理性的异化现实,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正是把马克思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结果。与法兰克福学派所不同的是,马克思认为理性导致非理性体现的是理性本身的"二律背反"。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扬弃理性的异化而不是抛弃理性。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产品与劳动相分离的矛盾状况导致资本主义政治国家沦为"虚幻的共同体".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实现了批判逻辑与建构逻辑的内在统一:一方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理性国家观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批判,在此基础上科学揭示了国家共同体的本体、结构、政党的客观基础和运行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对"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巴黎公社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与升华,在此基础上科学阐释了通往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途径及基本原则.纪念巴黎公社150周年,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重新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和国家理论,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以及指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社会或者现代社会经济规律的阐发构成了马克思批判现代性的理论基石。这种阐发不是出于"应然"立场的情感控诉和评定,而是社会必然性规律的发掘。事实上,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一种总体性的批判,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各个视阈的全面批判,牵一发动全身。基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分析,在马克思那里,现代性起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现代性的动力源于资本主义的内在扩张性,现代性的病症源于资本主义异化和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则体现在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财产权批判理论既内生于近代西方思想史传统,又不同于主流财产权理论。与主流财产权理论不同,马克思不是"证成"而是"证否"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关系。在区分"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关系"的基础上,他不是要证成私有财产与人格的内在"同一",而是相互"分离"。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产权本身就是反人格的",资本家对私有财产的掌控和垄断对无产阶级而言"是摧毁而不是培育了人格"。对私有财产的认知和批判,马克思总体上经历了青年时期的思辨哲学或形而上学视角,到过渡时期的社会哲学视角,再到成熟时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不断深入的进程。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的思想特质,在当今资本全球化时代依然具有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旨趣是实现彻底的人类解放,作为马克思毕生研究成果结晶的《资本论》,更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巨著。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对具体的经济范畴的分析入手,对资本主义的症候进行了诊断,深刻揭示了资本增殖的逻辑及其剥削的秘密,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和人的生存状况的考察,将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探索熔铸于其理论研究中的"三大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当中:其中,哲学批判体现的是人类解放的存在论关怀;政治经济学批判展现的是人类解放的认识论自觉;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则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实践论探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真正实现了"三大批判"的理论统一,并将三者融入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探索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19.
陈璇 《前沿》2014,(17):70-71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的增值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也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接踵而至。面对当代现实危机,迫切需要理论上的解释和指引。马克思站在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借助资本的逻辑展开对现代性问题的辩证性批判,重新构建了现代批判的规范基础。马克思的资本现代性批判理论不仅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和要害,更是对于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根本而重要的意义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通过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来建构的。而这一建构的具体过程,则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打破青年黑格尔派的精神幻象,瓦解资本主义存在的意识形态理由,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完整观念";又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打破古典经济学家的实证主义幻象,瓦解资本主义存在的经济学理由,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基础"来实现的。正是在对"意识形态之谜"和"资本之谜"双重破解的基础上,马克思揭开了"历史之谜",从而建立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最终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观念"到"现实"的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