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他们对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相关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对江苏省宿迁市王集镇部分留守儿童及其临时监护人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家庭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视角探析了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亲情缺失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情感交流以及保护功能弱化。为此,应充分调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力量,切实采取措施,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他们能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化,健康地成长,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发展,而且对于社会是否能良性运行,是否能早日完成现代化都有着重要影响。库利初级群体理论认为,家庭对于儿童个体社会化的进行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人口流动导致农村家庭结构残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处于缺失和半缺失状态。这种现实状况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基于存在的问题,应该构建一个能促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正常进行的社会网络支持体系。这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的共同支持,使得农村留守儿童能顺利完成早期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缺失这一现状,从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的家庭生活出发,对他们在情感、学习以及监护等方面的缺失展开论速,并提出几点拯救措施;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教育责任感;实施家庭亲情教育计划,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科学教子的能力}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民打工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亲情缺失问题和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关系着农村亿万家庭的幸福,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制约因素主要市:义务教育的城乡分割以及政策执行不平衡;农民工收入低,职业不固定;城市教育资源有限;城市打工学校条件差等,这些制约因素必须及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在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影响因素。认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制度、社会结构和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宏观深层次制约因素,而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则是影响留守儿童个性发展的具体微观因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每年都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便出现了。这些留守儿童在家庭生活以及早期教育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他们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成长中的诸多问题。教育和保护好农村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和数量急剧增加,犯罪性质日趋恶劣,严重危及了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赫西的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社会纽带维系着社会,当社会联系薄弱乃至破裂时,个人就会产生越轨行为.据此分析,长期的家庭结构失衡、学校教育的偏差以及社区功能的薄弱导致了留守儿童爱的缺失、有意义活动的不足以及社会化的失败,削弱了社会纽带中依恋、奉献、参与和信仰的控制力量,促使了犯罪的发生.预防和治理留守儿童犯罪,主要可从四个方面着手,即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提升家庭福利水平、发挥学校的社会控制功能以及加强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刍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农村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的比例。留守儿童犯罪增多,除遵循青少年犯罪的共同缘由外,根本原因在于“留守综合症”作祟:在缺少父母关爱监护,社会的有效监护、关心和教育等情况下,留守儿童更多地暴露在不良社会环境中,使得原本薄弱的学校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大打折扣,从而造成社会化过程扭曲。他们存在着较普遍的心理和性格方面的障碍,学业更容易受阻,行为也更容易越轨。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已成刻不容缓之事,我们应从建设和谐家庭入手,国家、社会、部门以及家庭齐抓共管,把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的监管中,得到真正的关心、爱护与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由于农民的流动而引发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角度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文化资本的缺失是导致其处于弱势地位的根本原因。要促进他们的发展,必须多渠道增强他们的家庭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是儿童成长的必经之路,对于儿童而言,家庭对其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笔者以对“善恩园”的孩子家庭教育调查为基础,试图阐述家庭缺失对儿童社会化产生的影响,探讨如何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使缺陷家庭的孩子得到完整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从性别和年龄两个维度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技能习得、社会交往发展、生活目标形成、价值观内化、自我意识发展、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等社会化内容方面,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年龄与性别差异显著,两极分化的趋势逐步凸现,少数留守男童面临严重的社会化危机.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生活,普遍存在着孤独、自卑、压抑等不良心理问题。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成“空白”、心理需求“悬空”,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生活情感现状的对比分析,指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情绪疏导、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西二十个村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分析得出,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留守儿童在心智快速发展的儿童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正确引导,进而造成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能正确满足儿童的需求、留守儿童学习上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成绩下降以及在心理上极度缺乏安全感、由此而产生自卑感等一系列问题,作者在文中提出应该建立一套以留守儿童为中心、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以政府支持为保证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与"打工经济"相伴而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不能得到父母的直接教育和照顾,他们面临着诸多的成长风险和问题。文章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专业视角出发,以家庭社会化对于儿童人格、身心成长的重要关系作为理论分析基础,探讨父母在家庭中"缺位"所导致的家庭功能弱化问题对留守儿童早期社会化的影响,并对如何补偿和整合家庭功能进行一定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解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和家庭因素。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必须明确政府职责、调动社会力量、变革教育机制、强化家庭观念。  相似文献   

16.
儿童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农民工家庭由于亲子教育的缺失而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农民工的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农村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特有产物,伴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形式和问题的严重性也各不相同,因而解决机制也必须具有针对性。调查中发现在安徽省苏埠镇的在校留守儿童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的偏差以及社会教育的断裂等状况,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通过新农村建设来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倡导农民工重视家庭教育和创新教育管理机制等标本兼治的方法,来构建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特有产物,伴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形式和问题的严重性也各不相同,因而解决机制也必须具有针对性。调查中发现在安徽省苏埠镇的在校留守儿童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的偏差以及社会教育的断裂等状况,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通过新农村建设来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倡导农民工重视家庭教育和创新教育管理机制等标本兼治的方法,来构建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当前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问题突出、价值观念扭曲、生命健康堪忧、学习成绩较差、营养状况不良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教育缺位、家庭教育缺失和社会教育缺乏。为解决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层面合力寻找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家庭功能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相关的解决措施却因没有明确、稳定的责任者而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大学生村官由于政策支持、能力匹配、工作积极性高,具备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客观和主观条件,可以在社区、学校和家庭层面介入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行为等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因此,可以明确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大学生村官的重要工作内容并予以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