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重庆》2007,(10):35-38
黔江劳务经济起步较早,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经有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创造了劳务输出“黔江模式”,在全市、全国具有一定影响。2005年12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黔江命名为首批“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区)”。近年来,黔江区紧紧围绕“阳光工程”、“百劳工程”和全面实施“1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公民导刊》2005,(11):I0004-I0004
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位于黔江城区花鼓苑路99号,前临绿水潺潺的城北河,背靠风景秀丽的仰头山。占地130亩,教职工235人,教学班62个(初中31个,高中现31个),学生3920人,是黔江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中学。  相似文献   

3.
2015年12月18日,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召开三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旅游大区、城市靓区”的发展战略,在实施“旅游大区”战略中,明确了把黔江加快建成武陵山区旅游集散中心、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旅游大区”按“两年强基础、三年上台阶、四年成规模、五年上水平”的总体安排,分年度有序实施.区委八届三次全会的决定再次吹响了新常态下黔江旅游发展的进军号角.正确认识新常态下黔江旅游发展,认真分析黔江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对于抓住旅游发展新机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黔江旅游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5月17日,黔江城,阳光灿烂。尽管工作很忙,黔江中学校长张万和还是决定去参加是日上午举行的学校运动场改造工程采购招标会。因为这项投资285万元的工程关系到学校创建市示范高中的工作,作为黔江中学的校长,张希望通过政府采购招标,能“选出一家实力强、产品优、过得硬的承包商”。  相似文献   

5.
黔江开发区不仅有神奇迷人的自然风光,还有十分浓郁的民族风土人情,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的区域优势。因此,大力发展黔江特色旅游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黔江跨世纪的支柱产  相似文献   

6.
吴忠 《重庆行政》2011,(6):11-14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为黔江作出了“建成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率先在渝东南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部署。实现这一战略部署,是黔江人民的共同夙愿,是历史赋予黔江区委区政府的神圣使命,更是黔江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7.
《公民导刊》2012,(1):132-133
2011年10月10日,在黔江区旅游专题调研会上,区委书记杨宏伟指出,"缩差共富,旅游助推";2011年12月4日,在黔江召开的武陵山(重庆·黔江)旅游发展论坛上,黔江区人民政府区长吴忠指出,"‘重庆非去不可,黔江难舍难分’,黔江自然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今后,黔江不仅要挖掘更加丰富的旅游资源,还要加以打造,让  相似文献   

8.
《公民导刊》2012,(10):64-65
2012年6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到黔江区双河丝绸公司视察,实地察看了双河丝绸公司的生产加工车间、丝绸产品展示厅,听取了黔江区双河丝绸公司总经理陈松奎关于黔江区蚕桑基地建设、丝绸工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对黔江茧丝绸产业发展和优质的丝绸产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张德江说,黔江要充分发挥资源、人力、政  相似文献   

9.
何仁军  邓显波 《新重庆》2006,(9):34-35,42
劳务经济属于要素经济.具有社会性、流动性、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劳务输出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和经济增长点,可谓“无烟工厂”、“朝阳产业”.黔江劳务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通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了每年“10万农民出黔江.劳务收入过4亿”的良好局面.创造了具有国内影响的劳务输出“黔江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05,(12):59-59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始建于1925年,是市级重点中学。学校占地118亩,校园环境幽雅,树木繁多。现代化教学楼群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公民导刊》2010,(9):57-58
“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这曾是一段形象反映渝东南地区经济和交通状况落后的民谣。 如今勤劳勇敢的黔江土家、苗、汉儿女不畏艰难险阻。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开发和重庆直辖的发展机遇。在黔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你省1988年3月12日《关于设立四川省黔江地区的请示》收悉。同意你省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黔江、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从涪陵地区划出,单独设立黔江地区。地区行政公署驻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联合镇。  相似文献   

13.
距离重庆市区约3个多小时车程,记者来到位于渝东南的黔江区。一路上经市残联信息中心副主任阳雄详细介绍,黔江属老少边穷地区,国定贫困区,民谚"养儿不用教,黔江走一遭"描述了生活的艰苦,然而这里的残疾人工作却开展得红红火火,特别是近年来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更是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黔江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扶贫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发展旅游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是近年来旅游部门主动参与扶贫的创举,也是从实践中总结的推动旅游业深入发展的新思路。本文分析了黔江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黔江地区以旅游资源开发和扶贫为重点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重庆行政》2011,(6):I0024-I0027
黔江区委、区政府确定2011年为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攻坚年,以打造宜居城市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市民满意率为目标,吹响了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五城同创”号角,打响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攻坚战,开展了市政设施、市容秩序、户外广告、交通秩序、扬尘污染、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核心商圈八大整治。  相似文献   

16.
正中心城市一般是相对于经济区域和城镇体系而言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城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城市。2011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将黔江列为武陵山片区六大中心城市之一,这标志着国家层面对黔江又一次高定位发展。因此,加强对中心城市发展要求的理解,探索加快把黔江建成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的路径,实现黔江在区域中错位竞争、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袁英 《新重庆》2007,(6):34-36
市第三次党代会给包括黔江在内的渝东南“一翼”提出了三大定位.其中之一就是要建设“民俗生态旅游带”。要实现这一定位.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成效是必经之路。在随黔江区党政考察团赴武陵山区张家界市、湘西州、铜仁地区考察学习的过程中.湘西州凤凰古城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态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黔江与凤凰一样。同属武陵腹地山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黔江,水清天蓝地绿城璨。2010年,黔江城市建设投资(集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黔江城投集团),厚德载物,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挑重担,奏响渝东南中心城市建设"强音"。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2月18日,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召开三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旅游大区、城市靓区"的发展战略,在实施"旅游大区"战略中,明确了把黔江加快建成武陵山区旅游集散中心、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旅游大区"按"两年强基础、三年上台阶、四年成规模、五年上水平"的  相似文献   

20.
魏华成 《重庆行政》2013,14(3):16-18,132,133
2009年,重庆市黔江区委二届六次全委会做出决定,提出了黔江建设武陵山地区民族文化高地和渝东南民族文化中心的目标。2010年,重庆市委出台36号文件给黔江的目标定位之一是建设渝鄂湘黔毗邻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高地。中共黔江区委二届六次全委会决定已出台三年多,重庆市委36号文件已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