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永俊 《北京观察》2021,(7):98-100
五四运动以后,共产主义运动在北京地区迅速发展,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实体. 北京党团组织的建立及活动 1920年2月,新文化运动的精英陈独秀与李大钊开始商讨组建中国共产党.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立共产党组织作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这是中国最早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之一.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秘书马马耶夫来到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和先进青年邓中夏、刘仁静等人.维经斯基经李大钊介绍赴上海与陈独秀联络,在上海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小组.秘书马马耶夫留在北京,帮助李大钊开展建党工作.  相似文献   

2.
《传承》2006,(Z1)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开头写下了这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1920年,这个“幽灵”开始在中国“徘徊”。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同时马列主义通过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和《庶民的胜利》,热情赞扬十月革命:“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在这期间刊载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章。1920年3月,李大钊和邓中夏、高君宇…  相似文献   

3.
正缪伯英,1899年10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19年7月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0年初参加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1月,参加了由李大钊组织的党的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缪伯英积极投身于群众运动。1922年下半年缪伯英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女工部的负责人,经常深入到丰台、南口、石家庄等地,在工人和他们的家属中宣传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春秋》2001,(4)
我党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是《新青年》。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1920年8月由陈独秀、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使用“中国共产党”名称的是蔡和森,他在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出版了《共产党》月刊,这是我国第一次公开举起共产党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11,(4):40-40
邓中夏,1894年10月出生,湖南宜章人。1914年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转入哲学系学习,1923年毕业。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曾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参与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年3月,在李大钊领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相似文献   

6.
中共“一大”召开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有53名党员,其中有两名女党员。在法国的刘清扬是1921年1月由张申府介绍入党的,缪伯英则是1920年11月在北京由李大钊直接发展的。从而,缪伯英成为我国第一个女共产党员。 缪伯英,1899年10月21日生于湖南长沙县清泰乡枫树弯(今开慧乡飘峰村)。1919年,她以长沙地区考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北京,她认识了湖南籍的北京大学学生何孟雄。当时,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经何孟雄介绍,缪伯英常去北京大学读进步书报、听演讲,多次聆听李大钊讲马列主义,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7.
北京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旧门牌是箭杆胡同9号)既是陈独秀旧居,也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这里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姜义军 《传承》2010,(34):44-45
<正>提起李大钊,很多人知道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其实,李大钊还有着不少熠熠生辉的别样人生,同样值得我们后人走近和学习。1920年7月至1924年底,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在多所学校任客座教授。作为教授,李大钊几近完美地展现了教师的师德与风范。  相似文献   

9.
90年岁月,弹指一挥间。遥忆1920年,李大钊、陈独秀,董必武、王尽美、谭平山、毛泽东等仁人志士,胸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信念,分别在北京、上海、武昌、广东、山东和长沙等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在这一基础上,1921年7月,中国诞生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历史的进程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石驸马后宅35号,现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是李大钊在北京租住的第四处宅院.1920年春至 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居住在此.这里不仅是他在北京居住时间最长的住所,还是李大钊与家人在故乡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因此,北京市政府将此地定为李大钊故居,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17,(Z1)
<正>李鑫(1897—1929),云南龙陵人,生前曾任中共云南省临委委员、中共迤南区委书记等职。1920年,李鑫从昆明云南省私立成德中学毕业后,怀着科学救国的热情,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后又转学到北京农业大校就读。在北京学习期间与王德三、王复生一道,组织了以云南旅京学生中的共产党员为骨干所组成的青年革命社团"新滇社"的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袁静  袁澄  袁清 《北京观察》2003,(5):40-43
父亲袁同礼,1895年生于北京,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到清华学校图书馆工作。1920年8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送父亲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进修,1922年,父亲毕业干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随即进入图书馆专科学校(哥大图书馆学院前身),1923年毕业。1918年12月21日,北平图书馆协会成立,父亲当选为该会会长,李大钊、高罗题当选为副会长。1924年父亲归国后,任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翌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目录学,并继李大钊之后兼任北大图书馆主任。1925年,父亲还出任国立故宫博物院理事兼图书部主任。1926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用部分庚子赔款与教育部合办国立京师图书馆,正、副馆长是梁启超和李四光,父亲为图书部主任。1927年,父亲任该馆副馆长。1928年,京师图书馆  相似文献   

13.
任超 《北京观察》2021,(5):38-39
李大钊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五四运动时期,利用报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 《晨钟》报是李大钊亲自主编的第一份日报.1916年5月中旬,李大钊从日本回到上海.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纪念北京大学百年诞辰梁柱今年是我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百年诞辰,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八十周年。所以把这二者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在八十年前,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李大钊,首先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曙光中,敏锐地看到人类社会“新纪元”的...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省委党校教学安排,2017年4月17日,第39期全省中青干部培训班到大理州祥云县"红色传承"现场教学基地开展教学,参观了王家庄红色传承教育馆和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以及下庄普发兴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作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者、云南最早的共产党员王复生,中共云南省委首任书记王德三,为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惜牺牲生命,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  相似文献   

16.
北京香山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里,李大钊墓的碑文写道: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李大钊伟大一生的足迹,主要集中于燕赵大地。本文追寻李大钊在北京、唐山乐亭等地的足迹,与读者共同缅怀先生伟绩。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06,(Z1)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和9月,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1920年9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1920年11月,上海发起组创办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就称《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先父张申府早年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筹备活动,与李大钊创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后受李大钊、陈独秀委托在欧洲发展共产党员,建立党组织,任中共中央驻柏林通讯员。现根据父亲生前留下的有关资料整理成文,希望通过一个侧面反映20世纪初期青年知识分子为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的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19.
王鲁彦(1901~1944),原名王衡,常以鲁彦署名,浙江镇海人,现代作家、翻译家。王鲁彦幼年家境贫寒,小学未能卒业便去上海一家洋行当学徒。他勤奋好学,1920年到北京入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并在北京大学旁听某些课程。他旁听过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课程。1922年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注重介绍被压迫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其译作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犹太小说集》、《显克微支小说集》和《世界短篇小说集》等。1923年,王鲁彦到长沙,先后在周南女校、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同年年底发表第一篇小说《秋夜》。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柚子…  相似文献   

20.
<正>"亢慕义斋"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最早以收集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献为使命的图书馆,在中共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斯学说研究会"的房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时期,中国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是北京大学。在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领导下,北大买了一大批国内外进步书刊,其中有《新青年》、《劳动者》、《先驱》等十多种进步杂志,以及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资本论大纲》、《马克思传》等四十余种著作。为了更好地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