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底蕴丰厚的“两江四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何 《当代广西》2004,(17):16-16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是南宋诗人刘克庄描绘桂林城景的千古绝句。2002年6月,桂林“两江四湖”一期工程完工后,使环城古水系这一盛景再现,令世人瞩目。榕湖和杉湖,原为唐代建城时开掘的护城河;而桂湖是南宋年间开挖的西清、宝贤、丽泽三段护城河。因此,早在宋代,榕湖、杉湖、桂湖与漓江贯通已基本形成环城水系。据史书记载,宋代依托护城河进行环城水路游览的活动曾兴盛一时,文人墨客一叶扁舟便可遍览城中诸多名胜古迹。“一水抱城流”的壮丽景观也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2.
南宁“绿城”、柳州“百里柳江”、桂林“两江四湖”……广西“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城市名片给国内外游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3.
骆展胜 《传承》2012,(23):30-31
初秋夜,漓江边,凉风习习。“两江四湖”六匹马码头,一拨拨游客鱼贯登上游船,静候夜桂林的“水上环城之旅”。  相似文献   

4.
正夜幕刚刚降临,微风吹拂着水面。榕湖边金色的灯光为江水披上了一层金纱,勾画出一幅迷人的夜景。住在附近的韦阿姨召唤自己的伙伴们,来到湖边的空地上,乐器摆好,音响和话筒连上,湖边"音乐会"开始了!"我原来在柳州做小学老师,因为孩子在桂林工作,这些年一直两边跑,看着桂林一天一天变化。特别是‘两江四湖’建成之  相似文献   

5.
正情景重温桂林的水上游览兴于唐,盛于宋,当时的桂林湖塘密布,乘一叶小舟便可尽赏城中美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古护城河的环城水系江湖阻断,支离破碎。1998年9月18日,桂林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桂林市环城水系的构想,通过建设"两江四湖"工程,力争从根本上改善桂林市生态环境、开创桂林旅游游览新方式。2002年6月2日,一期工程竣工并正式通航。2012年11月,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级景观九天银河大瀑布等标志性建筑工程的相继 建成和两江(漓江、桃花江)四湖(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环城 水系一期工程的顺利贯通.历时3年多的桂林市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成果 以骄人的姿态展示在人们面前——“山水描诗意,新城入画来”。然而,桂林3年多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 50多亿元,其中政府投资(包括使用国债)仅有12亿元。桂林市怎么能“变”出这么多钱呢?  相似文献   

7.
拯救“桂林之肾——会仙湿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仙湿地被誉为"桂林之肾",是桂林山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漓江大水系建设"六江四库四湖一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复会仙湿地,对于保护漓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和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庆林 《当代广西》2011,(17):47-48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秀美的桂林山水在唐代大文豪韩愈的笔下是那样的婀娜多姿、如情似梦。桂林因山水而名扬天下,桂林山水的核心是美丽的漓江,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桂林人民,也深深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流连忘返的中外游客。  相似文献   

9.
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得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刻不容缓.论文以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决策成功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供给决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为完善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涪陵区江东街道位于长、乌两江交汇口东南侧,居乌江以东、长江之南,与涪陵城隔江(乌江)相望,是涪陵城"一城两区五片"中的一片。江东虽为街道,但大部分辖区在农村,大多数人口为农民,且地势险峻,基础落后,农民贫困。面对这些客观短板,江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不等不靠,主动"亮剑",五措并举积极推动街道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克修 《当代广西》2006,(22):61-61
我先后三次游桂林。1966年10月从北京“串联”到桂林,漓江水之清澈印入脑海。2003年11月赴桂林开会顺游漓江,对梦幻般的山水景色印象极深,以为这是一幅巨大的山水泼墨画。今年10月与夫人同游桂林,正值桂花盛开,满城桂香飘,沁人心脾。因而有感而发,赋诗赞之。丹桂金桂满街巷,绿阴不掩桂花黄。树下深深吸一口,不到桂林不知香。幻影梦境入画廊,水路弯弯山别样。一景放过又一景,移舟百里眼最忙。桂林印象(二首)@张克修!北京  相似文献   

12.
由于缺乏完备的公众参与系统机制.在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领域.普遍存在着公众参与层次较低、参与失效等诸多问题。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在决策过程中充分抓住和发挥了参与模式的优点,将公众参与引入到决策流程的各个阶段,并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公众参与的系统化运作。  相似文献   

13.
胡岩 《楚天主人》2009,(11):11-13
9月7日,湖北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来到潜江市,对四湖总干渠进行了实地采访。"守在渠边住,就是怕沾水"。也许只有置身于四湖总干渠边,才能切身体会这句话所包含的悲凉。四湖总干渠始于荆州、荆门、潜江3市交界处的长湖,将江汉平原  相似文献   

14.
桂林两江炎黄书画院院长、广西华商会副会长莫善琼先生是来华投资文化产业为数不多的海外华人。一般来说,人们总认为投资什么也比投资文  相似文献   

15.
桂林两江炎黄书画院是洪都拉斯华人莫善琼先生回乡投资的文化产业实体。1993年创办。旨在传承炎黄血脉,弘扬中华文化。主要从事书画、碑刻、展览等方面的业务。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文化名城的颂歌──“抗战时期桂林文化运动资料丛书”述评彭梅玉素有“山水甲天下”美誉的历史名城桂林,在抗日战争时期,又获得了抗日救亡“文化城”的声誉。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却很少看到有关桂林抗日文化内容的文章著述,系统的研究专著就更谈不上了。它...  相似文献   

17.
覃传辉 《当代广西》2004,(19):26-27
1999年至2003年,桂林市经过五年的努力,在城市建设和改造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效,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桂林市是一座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和“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城景交融”的秀美城市,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名城。  相似文献   

18.
一踏入桂林的土地,就被扑面而来的绿惊呆了。远远近近、高高氏低、漫山遍野,似一团团迷雾,流动的、自然的。幸福地舒展着的;在绿的包围中,山绕城,城环山,“百里画廊”漓江,碧水萦回,酷似一条青罗带,境蜒于万点奇峰之间。置身于景,不觉深吸一口气,一种新鲜、潮湿的气息慢慢在心底浸润,幻化成丝丝柔柔的情惊,心儿静了、柔了,话儿也软了。带着这样的心情,欣赏着桂林的山水美景,品味着桂林的风土人情,真不枉此行。有幸参加中国保安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中记者认识了桂林市保安服务总公司的张辉总经理,他快人快语,机…  相似文献   

19.
漫游云南昆明和广西桂林的诸多风景名胜,常常会被当地成熟的旅游开发作为所启迪和感动。依托旅行社,游客的吃、住、行、游、娱、购全然不用自己操心,由导游一路领走一路说,看景、听景、玩景美不胜收,真是享受多多。  相似文献   

20.
韩愈籍贯PK     
《乡音》2007,(12)
跻身于"唐宋八大家"的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768~824),是中唐非常重要的文学大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关于他的籍贯,史书、辞书上大都记载为"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可他又自称"昌黎韩愈",后人也称他为"韩昌黎",其门人李汉还编有《昌黎先生集》。因为河北省有个昌黎县,历来就有"韩愈祖籍在昌黎"一说,但文学界、史学界对此又颇有争议。本期刊发两篇不同观点的文章,作为一种学术活动,以期引起读者争鸣。读者诸君,我们想听听你的看法,有文请发zxxwnet@126.c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