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宋胜健 《黄埔》2013,(2):20
罗芳珪,1907年12月20日出生在湖南省衡东县的一家书香门第。13岁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4年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五军八十九师五二九团团长。1937年的南口一战,罗芳珪率部战榜提名,成为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的"四大名团"之  相似文献   

2.
宋胜健 《黄埔》2013,(2):20-20
罗芳琏,1907年12月20日出生在湖南省衡东县的一家书香门第。13岁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4年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五军八十九师五二九团团长。1937年的南口一战,罗芳硅率部战榜提名,成为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的“四大名团”之—。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龙州县中山公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一批革命烈士的英名。其中有一位湘籍儿郎 ,他 ,就是唐克烈士。唐克 ,1903年出生于湖南零陵县冷水滩湘水东岸曲河的阳甸村。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旋即调回广西 ,随邓小平同志在左右江根据地从事革命活动 ,1930年2月任红八军顾问、政治学校大队长 ,同年3月在龙州壮烈牺牲。两度脱险1927年 ,正当北伐捷报频传之时 ,蒋介石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 ,到处捕杀中国共产党人。这时 ,唐克正调任国民革命军第36军第2师第3团政治指导员。一…  相似文献   

4.
中将唐天际     
毕一功 《黄埔》2011,(2):24-26
唐天际,原名唐时雍,1904年生于湖南省安仁县。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四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副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唐天际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党代表,湘南游击大队大队长,红五十团团长,中  相似文献   

5.
陈仿舜     
《黄埔》2012,(5):28
陈仿舜,男,1927年出生于河南商丘,85岁。1947年9月考入陆军官校二十二期工兵科,在四川成都受训。1949年3月毕业分配至四川万县一零八军二四一师七二二团任排长职务,同年10月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一军警卫团任连职干部。1950  相似文献   

6.
正王文明,1894年出生于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字钦甫。1924年秋,王文明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系,系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广州,参与组建琼崖革命大同盟。他广泛团结琼崖革命青年,以《新琼崖评论》为阵地,进行革命宣传,为琼崖党组织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同年10月,王文明受中共广东区委委派,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12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参加讨伐军阀邓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7,(2)
正我们平生从未见过自己的外公,但年少时就常常听母亲提起,所以略知一二。外公名叫李贤,别名赤汗,广西玉林人。他青年时受革命进步思想影响,考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建的举世闻名的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后即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连长。他在抗日战争中参加过多次著名的大会战,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0师355团3营营长,抗战后期任广西绥靖公署柳州军械库库长。抗战胜利前夕日军进犯柳州,李贤奉令负责转移军  相似文献   

8.
少将李逸民     
毕一功 《黄埔》2012,(1):48-50
李逸民(1904—1982),原名叶书,字有基,浙江省龙泉县天平乡(今安仁镇)李登村人。1921年考入杭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2年夏,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留校任政治部宣传干事,编辑《黄埔日刊》。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南昌起义。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7,(2)
正梁汉周,1915年8月生于广东云浮新兴县太平镇江上村三多坊,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军官训练班学员。与绝大多数黄埔学生毕业后奔赴战场不同,作为学员的梁汉周是历经战火洗礼后才被上级送入军校受训而成为“黄埔系”的。衡阳会战中弹负伤1944年1月,从罗云师管区上等学兵队毕业的梁汉周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62军151师453团2营6连任排长。4月,随第62军乘火车前往湖南,参加了史上著名的衡阳会战。第一次上战场,  相似文献   

10.
何兰生 《黄埔》2007,(2):23-24
姚子青(1908-1937)字若振,号中琪,广东平远人。1926年10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入伍生总队,1927年7月升入第二总队步三队军官生。1929年2月第六期步科毕业,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师任上尉连长,1934年任该师少校团附。1935年改任营长,1936年升任陆军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第五八三团第一营中校营长。  相似文献   

11.
段德昌,1904年生,湖南省南县人,黄埔四期生。1926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政治部秘书长,在部队中宣传革命思想,并参加了北伐战争。  相似文献   

12.
马家诚 《黄埔》2008,(3):86-87
1944年元月,我毅然弃学从军,考入第六战区陆军九十四军一二一师政工队,参加抗日,以雪国耻。入伍后,因表现出色,6月份调任三六二团政训室司书(陆军少尉),7月保送黄埔军校西安分校政训班深造。  相似文献   

13.
孔宪 《黄埔》2008,(3):89-89
我于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一团第三营,跟随军长黄涛、师长李宏达、团长丁克坚等学长于1944年夏参加衡阳会战。经过两个多月大大小小十几次战斗,我全营官兵伤亡惨重,仅存半数,以我连来计,仅存三分之一。现将我记得的最后两次战斗概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李谦,原名李隆光,湖南醴陵人。1909年出生于醴陵县城一个店员家庭。1924年春,李谦和左权等同学离开家乡,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堂,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黄埔支部成员。1925年,李谦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调第6军19师任营长,参  相似文献   

15.
参加北伐及拥护三大政策 1927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军长的杨虎城,率部出潼关参加北伐,归东路军总指挥鹿钟麟指挥,沿陇海铁路向东开进,敌人是山东督办兼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第十军下辖第一师(师长冯钦哉),第二师(师长姬汇百,因病由副师长孙蔚如代理)和直属部队。杨虎城还奉令指挥庞炳勋、王鸿恩,吕秀文的部队,在商丘马牧集以东向直鲁联军攻击,连获胜利  相似文献   

16.
正1924年春,我的祖父郑洞国从湖南奔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与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和主任的周恩来有着师生之谊。周恩来当时年仅26岁,却已经是著名的中共领导人之一了,在军校内颇受学员们爱戴。多少年后,祖父还清晰地记得他讲课时英俊潇洒的风度、铿锵有力的声音。第一次东征战役时,周恩来任东征右翼军政治部主任,祖父先后任所属党军教导1团连党代表、教导2团营党代表,相互间有  相似文献   

17.
张定胜 《黄埔》2010,(2):31-32
我的外公汤锡銮(字佩珉),1917年生于安徽滁州。1939年11月由黄埔军校西安七分校十五期步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陆军三十军三十一师野战补充团任一营三连少尉排长,在第五战区所属河南省南部和鄂北战场抗击日军。  相似文献   

18.
中将彭明治     
毕一功 《黄埔》2012,(2):31-33
彭明治(1905-1993),湖南常宁人。1924年3月到广东,后入黄埔军校一期军士教导队学习。曾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夏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代连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三军直属队连长、教导队队长,第十九、二十团副团长,第九师二十六团团长,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彭明治参加长征。他率领红一军团一师三团配合红四团夺取泸定桥,为中央红军胜利北上,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钟纬剑,1907年5月生于醴陵县桃花乡(今醴陵市官庄镇)沙田村一个农民家庭,又名钟维剑、钟继连、钟文。1925年,参与领导爱国学生运动,同年秋入黄埔军校步兵科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毕业,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6军17师,先后任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副团长等职,参加北伐战争中三克南昌、强攻南京的战斗。大革命失败后,钟纬剑到武汉从事兵运工作。他从国民党军内秘密搞了一部分枪支,弄到一条帆船,夜里驶离武汉,在湖南华容与贺龙接上联系,随贺龙前往湘西  相似文献   

20.
赵师颜     
《黄埔》2012,(5):23
赵师颜,男,1915年4月出生,97岁,北京大兴人。1937年抗战开始,在国民革命军三十二军历任文书、上士、准尉、少尉、中尉副官,曾参加了河北元氏、河南开封、江西德安等对日作战。1944年考入黄埔,1947年在西安七分校二十一期毕业,在国民党整编90师任少尉,河北省保安司令部任上尉中队长。1949年北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