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铁路新设备、新装备、新的客运专线不断投入运用,特别是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研发时速35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郑西高铁运营,到京沪高铁顺利开通,中国迅速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铁路客运在运输市场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铁路运输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客运服务质量,以高质量的服务满足旅客的各种需求,提高旅客满意度,保持市场竞争力。一、准确把握铁路客运产品的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路工作会议上,总公司明确提出"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体现了铁路本质属性和行业特点,以及在实现中国梦中应承担的神圣使命。这是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新时期铁路精神是提升铁路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新时期铁路精神重在落地生根,当务之急是弹好"四步曲"。一、弹好精神要义的"主旋律"新时期铁路精神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3.
正"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是铁路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要求,乌鲁木齐铁路局党委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局内各种优势资源,按照"落地、常态、践行"的工作总思路,加强组织,广泛发动,为推进铁路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一、高度重视,认真筹划站在深化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提升新疆铁路走向市场软实力,凝聚科学发展正能量的高度,把大力培育和践  相似文献   

4.
叶秋江 《当代广西》2011,(12):14-15
广西,是中国最早有铁路"缘"的省份之一。在龙州县文物管理所内存放着一块石碑,碑长120厘米,宽30厘米,厚15厘米,古色斑驳的碑面上镌刻着"龙州铁路管局地基界址"的敕文。这块石碑承载着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非同寻常的往事,隐藏着当年龙州铁路兴废的秘密。旧版《辞源》中有"龙州铁路,自广西龙州至镇南关(今友谊关),长122里,中法合资公司建筑"的注释。  相似文献   

5.
奋斗的号角     
正时代在召唤,奋斗正当时。复兴号风驰电掣,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落户印尼雅万、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欧班列日夜驰骋,构建"一带一路"铁路国际物流体系……"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铁路奋勇先行。2018年,全路正按照铁路总公司党组的部署,在安全、运营、建设发展、改革创新、党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2017年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新一届党组提出"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铁路改革发展的方向,切实抓好当前铁路各项重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并在实践中把握和运用好工作主题,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奋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一、充分认识"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的重要意义一是体现了党中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13)
正在不久的将来,继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将继续"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今年全国两会上,"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川藏铁路列为"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这意味着川藏铁路建设提上日程。在当下中国,铁路建设已处于成熟时期,铁路通、百业兴已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铁路稳步前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00亿元,投产新线9000多公里,新开工61个项目。而在130多年前,国人对于铁路的认识却始于一条非法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在全路工作会议上指出,全路各项工作都要在"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见实效。宣传工作作为铁路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扣"强基达标、提质增效"这一主题,努力提升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铁路改革发展凝心聚力。一、紧扣强基,在"三个基"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铁路财会人员在工作中要从大局出发提高"服务"意识,即服务于铁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于铁路的党风廉政工作、服务于铁路职工群众;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状况信息,同时,财会人员要严格按《会计法》办事,严格审核,堵塞财经制度上的漏洞,这就要求铁路财会人员必须做到"四个过硬",即: 一、政治思想过硬。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正确,才能在工作中自觉地付诸行动。因此,铁路财务人员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引下,不断  相似文献   

10.
国发[1985]68号国务院同意铁道部、国家物价局《关于铁路短途客货运价调整方案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当前,铁路客货运输十分紧张,特别是短途客货运价偏低,严重妨碍铁路"长、大、重、"优势的发挥。为了有利于铁路、公路、水运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工具的效能,  相似文献   

11.
五次大提速,拉开了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序幕。抓柱机遇和接受挑战,是当前中国铁路必须下好的两盘期,走错一步就成"坎"。而架构铁路营销新机制、新策略,是这两盘棋中必须走好的重要一着。 树立现代营销理念 中国的铁路虽然已驶入市场经济轨道,但铁路的营销管理模式虽经历了几次改革,但并没有根本上的伤筋动骨,特别对树立现代铁路营销理念更为淡薄。 企业的垄断性  相似文献   

12.
于建勇 《春秋》2014,(5):55-57
正胶济铁路自1904年全线开通那天起,历时半个多世纪,一直是单线铁路。所谓单线铁路,就是运输区间内只有一条正线的铁路,在同一区间或同一闭塞分区内,同一时间只允许一列车运行,对向列车的交会和同向列车的越行只能在车站内进行。铁路上有个习惯说法"待避"就是等待避让之意。相对于单线铁路,复线铁路的运输效率更高。所谓复线铁路,是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正线的铁路,  相似文献   

13.
铁路跨越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铁路发展的重大决策。为了解决好在跨越式发展中建立与铁路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政治工作新格局,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创新,要求: 一、构建政治工作新格局,要在思想弊端上整合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十三个显著优势,实质上就是制度优势,从而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政治问题,擘画了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美好蓝图。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力军,亟需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深化铁路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集聚力量。一、铁路行业治理之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是铁路总公司成立以后铁路改革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更是深化安全风险管理,扎实推进"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不断强化安全基础建设的一年。盛光祖总经理在2014年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确保铁路安全持续稳定,必须大力推进以安全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创新。面对运输安全的新考验,必须认真总结近年来安全风险管理实践经验,以改革的精神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70年来,中国铁路发展突飞猛进,路网已经遍布全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铁路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有着资源节约、低碳环保的比较优势,有着绿色发展的行业优势,铁路70年绿色发展成就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企业主动承责,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始终把保护、建设生态环境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作用突出,成效显著,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交出了一张美丽的答卷,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铁路事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一部分,铁路改革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这一宏阔历史变革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人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张图、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为进一步找准与铁路相关舆情信息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郑州火车站西广场电梯闲置"事件为例进行分析,探索舆情处置途径,为铁路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社会热点新闻"包裹"铁路元素,在互联网上"热炒"20  相似文献   

19.
新疆的铁路从无到有,从兰新铁路到亚欧大陆桥,从单线到复线,铁路布局从"一"字形到"人"字形,再到现在不断扩展到3个环形布局(沿塔里木盆地、沿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一条条钢铁巨龙像刻在大地上的印记,见证了新疆改革开放飞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初,国家提出了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互联网+"兴起的新形势下,要实现"用3年左右时间将铁路发展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的目标,必须积极推动"互联网+"战略在铁路的贯彻实施,才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促铁路现代物流发展上新台阶。一、"互联网+"时代的铁路物流发展新常态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