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的匈牙利是在对苏联的真实意图并不十分确定的情况下逐步尝试本国的政治变革的,而1989年初苏联当局决定不对东欧各国进行军事干预却又极力对此予以保密的决策,在客观上为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实现和平的政治转型创造了难得的国际条件。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于东欧各国变革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这是由当时美苏缓和的国际大环境以及各国民选政府较为现实的政策取向共同决定的。此外,匈牙利的剧变还受到其他国家政治转型进程的启发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1990年之前,库诺什在内梅特政府内任财政部第一副部长,长期做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法卢韦纪的助手,参与过许多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工作,熟知当时匈党政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他对剧变以来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也有较深的了解.现在是无党派人士,前几年曾出任匈牙利农业银行行长.不久前谈及他对匈剧变原因和匈当前社会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自罗马帝国瓦解以来,政治分裂给欧洲带来无数战乱和不幸,所以建立和平、统一的"大欧洲"一直是千百年来萦绕在欧洲人心中的梦想.西欧在战后走上联合之路,最初主要是出于和平目的.但冷战的铁幕把欧洲人为地一分为二,欧洲不仅统一没有任何可能,和平也时刻面临严重威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德统一,欧洲统一的最大障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人为因素消除了,东欧出现权力真空.欧盟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推出东扩战略,以期最终圆其"大欧洲之梦",推进欧洲最终统一,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制度的多元化以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系统的支配因素,中国对外战略逐步实现了从"三个世界"到"一个世界"、从"敌友外交"到"伙伴外交"、从"意识形态外交"到"经济外交"、从"低层次对外开放"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和平共处"到"和谐共处"的适应性转变。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变是中国与世界在三十年互动中完成的,是世界系统的支配因素作用与中国自觉选择的结果,它体现了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实现了中国国家利益、国家发展目标和国际行为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者间的协同,推动着中国和世界沿着繁荣稳定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南书房     
《南风窗》2012,(2):104
《1985》【匈】道洛什·久尔吉著余泽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版《1985》是匈牙利作家、历史学家道洛什·久尔吉的代表作。写于1981年,次年在西德出版时非常轰动。但直到1990年匈牙利体制改革之后才在该国出版,可说是东欧剧变最早最准确的预言之声。本书接续反乌托邦经典《1984》。从1985年"老大哥"不治身亡开篇。描述上层最先酝酿变革,秘密警察奥勃良创办《时代》文艺副刊,邀请被他折磨拷打过的温斯顿·史密斯担任主编……  相似文献   

6.
南书房     
陈志敬 《南风窗》2012,(2):104-104
《1985》【匈】道洛什·久尔吉著余泽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版《1985》是匈牙利作家、历史学家道洛什·久尔吉的代表作。写于1981年,次年在西德出版时非常轰动。但直到1990年匈牙利体制改革之后才在该国出版,可说是东欧剧变最早最准确的预言之声。本书接续反乌托邦经典《1984》。从1985年"老大哥"不治身亡开篇。描述上层最先酝酿变革,秘密警察奥勃良创办《时代》文艺副刊,邀请被他折磨拷打过的温斯顿·史密斯担任主编……  相似文献   

7.
1989年的东欧剧变,抛开意识形态之争,无可否认的是,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亨廷顿的"第三波浪潮"高歌猛进。柏林墙、哈维尔、瓦文萨、团结工会、圆桌会议、戈尔巴乔夫……一连串熟悉如常的名词被历史定格,但问题是,接下来怎么办?民主了,未必是宪政了,即便宪政实现,大部分人还是得低下头面对衣食住行这样那样细小入微的问题。每一个国家的转型模式,都有其具体的历史承接和现实条件的约制,匈牙利学者  相似文献   

8.
苏联剧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问题在于如何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找出其中带有根本性的深层次原因,或者说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而不是简单地把各种有关因素加以罗列,不分主次,更不能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对剧变过程中呈现出的种种因素任意夸大或缩小。本文认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由此出发,结合我国现实存在的客观情况,我们可以从苏联剧变得出以下深刻教训: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不断地改革才能发展,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在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能否顺利转变,说到底也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苏联剧变20周年若干问题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东剧变是二战之后世界历史上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剧变造成了国际格局的巨大变动,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重大挫折,其影响至今仍未消散。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年是苏东剧变20周年,回顾历史,反思过去,吸取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此,本刊特约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认为欧洲人主要是短期的思维方式,而中国人能够规划未来,这是中国实现成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相互借鉴。在欧洲,甚至在我的祖国匈牙利,有时难以预测的政治轮换制度对发展和全面改革造成难度,中国却谨慎地坚持走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在短短的三年时间,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政治新思维"对苏联以往的政治理论、对外战略以及当今世界格局作出了根本性的重新评价,并推动苏联在广泛的外交领域采取一系列主动、灵活的行动,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苏联外交战略重心的苏美关系,近年来显示出有限的缓和,在某些领域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将从试图分析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的内容入手,对苏美关系近年来的变化及其发展前景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东剧变及其民主政治发展,为伊斯兰主义组织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伊斯兰主义的温和派,特别是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和突尼斯伊斯兰复兴党,采取谨慎而行之有效的策略,稳健地参与和推动本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与此同时,它们的政治战略和指导原则也经历着深刻的重大变化。它们试图重新定位、超越原先的伊斯兰主义属性,向"非神权"的、与现代民主政治相容的"公民政党"转变。尽管还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但在能够举行相对公正自由选举的条件下,由于在社会中下层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这些组织有可能在本国,乃至中东地区相继上台执政。伊斯兰复兴党已经在制宪议会选举中获胜,就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3.
调整中的东欧中左翼政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前后,东欧国家经历了剧变后的又一轮的左右换位,匈牙利社会党、罗马尼亚社民党、波兰民左联党等再次掌握了政权.此次中左力量掌权并非简单的政权易手,而是东欧中左政党在经历了低谷和反思之后,通过政策调整和加强党内建设,使自己以革新的面貌,再一次跃居政坛的前沿.四年后的今天,受欧盟东扩及全球化等时代浪潮的冲击以及各国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这些政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各国政党为应对新的、不断涌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再次面临着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刘聚 《当代世界》2010,(6):46-47
2010年4月11日、25日,匈牙利举行了东欧剧变后第六次议会大选的两轮投票。青民盟和基民党组成的竞选联盟在第一轮选举中即大获全胜,得票率为539/,前执政党社会党惨败,得票率仅为19%,极右政党“为了更好的匈牙利运动(简称尤比克党)得票率为17%,  相似文献   

15.
毛小林 《南风窗》2007,(13):70-72
10年之间,两个和平计划,都由于低估哈马斯而破产。而在正视加沙地带的民意发展,又发现哈马斯无法通过民主方式软化后,"只要西岸"似乎成了巴以和平的唯一选项。  相似文献   

16.
2019年是东欧剧变30年,关于1989年导致"天鹅绒革命"的关键因素再度被重解。回顾过去30年,东欧各国转型仍在途中,新旧挑战交织而生。中东欧国家在融入欧洲问题上存在共识,但预期与结果相距尚远,出现了"新旧欧洲"的心理围墙和"二等公民"之感。当前,"民主制度"依然脆弱、经济发展未达预期、标志国家稳定的人口状况出现剧烈变动等是中东欧各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当代中东欧政治社会状况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新近公布的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东德和匈牙利)的档案表明,1953年斯大林逝世以后的最初几个月,贝利亚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进行苏联国内改革的同时,积极强力地授意并推动东欧国家进行了局部的经济改革,匈牙利便是早期推行"新方针"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苏共党内的权力斗争与在苏联授意和推动下的东欧国家的早期改革进程紧密相连,因而匈牙利的改革势必受到来自于苏共党内权力斗争势力消长的不断影响。由于贝利亚的垮台和马林科夫的失败而造成的匈牙利国内改革派在国内斗争中的失利直接影响到了匈牙利国家早期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8.
苏联剧变是苏联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子系统深刻变化并最终瓦解的结果。在强国家—弱社会格局下,苏联的社会与国家高度同构,社会整合与政治整合高度重合。长期以来,苏联由于对整合对象的作用认识不够,整合中心单一,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后,社会分化加剧,社会整合机制逐渐失效。社会整合失效既伴随着政治整合失败而发生,同时也是剧变发生的社会性因素,并且社会解体加剧了政治剧变的负面影响。通过探究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社会整合失败的原因,可以得到一些教训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30年是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转型的时期。从政治发展的宏观过程来看,这一转型经历了三大转变,即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从"经济中心主义"向"政治中心主义"转变,国家发展模式从"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国家发展战略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从政治发展的微观角度来看,则经历了从"五五年体制"、"八六年体制"到"九六年体制"的转变;政党结构从保守与革新对立模式转向保守模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政治意识形态及政党均走向趋同化。目前,日本新的国家发展模式尚未最终定型,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安全等领域都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必须借助的重要力量。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符合中阿双方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因此已成为中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阿关系总体发展顺利,特别是“中阿合作论坛”的创立以及“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确立,为双方加强集体对话与协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以及中东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新时期的中阿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双方必须以新的思维和新的方式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