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物介绍】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桐村长洞屯村民刘强,从小身患小儿麻痹症,属于四级残疾。他要赡养92岁的老父亲,抚育两个不到13岁的学龄孩子,照顾患有精神残疾的妻子,以不利索的手脚为全家人遮风挡雨。脱贫前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仅622元,如今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脱贫感言】不仅仅要脱贫,扩大养殖后我相信一定能够富起来!  相似文献   

2.
正【人物介绍】莫小碑,桂林市资源县瓜里乡大田村村民,养殖竹狸富起来后,通过成立合作社,辐射带动800多户贫困户发展竹狸养殖,帮助他们顺利脱贫走上致富路。【脱贫感言】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只要大家相互帮扶,迎难而上,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脱贫故事】莫仔又要"搞事"了!4月3日,去湖南"溜达"了一圈的莫仔回到桂林市资源县瓜里乡大田村了,他此去的目的是为了考察湖南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他饲养竹鼠已有10年了,如今想往这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人物介绍】赖运升,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中山村那志坡村民,身患三级残疾,有三个小孩。养蚕之前,赖运升是个买进卖出的小商贩,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2014年,他通过种桑养蚕实现脱贫,脱贫后出资打造蚕农实训基地,向村民传授养蚕技术。【脱贫感言】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靠自己去打拼。【脱贫故事】"以前喂一次蚕要一个半小时,现在半小时就能搞定了。活越干越轻松,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有盼头。"3月29日,在新建的蚕农实训基地,已是基地管理人  相似文献   

4.
正【人物介绍】卢华,防城港市上思县在妙镇平良村青瑞屯村民,之前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种甘蔗,常常入不敷出,平时都是欠债度日。通过甘蔗规模种植脱贫,生活得到改善,对前景很有信心。【脱贫感言】一个人只要勤劳,日子就会越来越好,就像甘蔗一样,节节都是甜的。【脱贫故事】3月26日,防城港市上思县在妙镇平良村青瑞屯村民卢华和妻子蔡月秀到屋后的山坡去砍甘蔗,他要趁清明前天气好把甘蔗砍了。这些年,家里靠规模种植甘蔗  相似文献   

5.
正【人物介绍】农东林,天等县天等镇洪岭村瑞屯人,2009年为救治罹患重病的父亲,负债20万元,成为低保户。面对负债累累的困境,农东林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与命运抗争,以28只羊和1头牛起步,发展成规模化的养殖场,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榜样。【脱贫感言】只要坚定信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就能走出困境。【脱贫故事】略显黝黑、棱角分明的面孔,让人一看到农东林,就觉得他是一个韧劲十足的汉子。事实确实如此。2009年,农东林夫妻俩还在广东打工,他父亲被查出肝脏血管  相似文献   

6.
正【人物介绍】潘时远,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南域村村民,家中六口人,二老已年过古稀,且父亲患有慢性病;长子打零工补贴家用,小儿子还在上小学;妻子在家务农并长期照顾两位老人。早年潘时远外出打工,左腿受伤留下后遗症,回家创业失败,生活陷入迷惘。目前,他通过养殖南美白对虾获利6万元,并安了新家,盖起三层洋房。【脱贫感言】要早脱贫、真脱贫,就必须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实现自我造血功能,不能时刻等着政府、政策的帮扶。  相似文献   

7.
正【人物介绍】廖木森,梧州岑溪市安平镇中庆村三组村民,全家共有四口人,妻子因病无法干活,两个子女正在上小学,全家仅有他一个独臂劳动力。由于身体不便,又要照顾家人,不方便外出务工,2016年之前,廖木森靠务农和打零工维持日常生活开支,全年收入仅有8000元左右。2016年,他通过发展养猪、养鸡等产业,家庭纯收入达到近3万元,成功脱贫。【脱贫感言】人生如棋我为卒,行动虽慢,却从不后退。只要不懈地坚持和努力,每个人都能拼出一份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人物介绍】张发有,男,42岁,贵港市平南县大鹏镇蒙都村都阆二屯人。父亲中风一直卧病不起,母亲年岁较高需要赡养,还有年幼的小孩需要抚养,各种医药费与日常开销让贫穷的家庭不堪重负。他勤劳、肯干,通过发展生猪养殖、酿酒等产业,增加家庭收入,达到"八有一超"目标,已于2016年12月脱贫摘帽。【脱贫感言】努力干活就有希望!有奔头!  相似文献   

9.
正【人物介绍】苏万石,钦州市钦北区青塘镇那路村村民,中共党员。原是钦北区"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七口人,年迈的父母体弱多病,三个子女都在校读书。靠种植两亩水稻、养两头猪,农闲时外出打零工维持全家的生活,日子清苦。通过发展种养、酿酒等产业,家庭纯收入超过10万元,成功脱贫。【脱贫感言】好日子,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更离不开个人的"折腾"和奋斗。  相似文献   

10.
正【人物介绍】刘入源,今年35岁,玉林市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茅坡屯人,广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1999年的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整个右手手掌。2009年,他开始养羊,经过失败、摸索,创建了广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公司现有标准化羊舍12栋共3840平方米,草场数十亩,拥有努比亚羊1800多只,分散喂养在农户家的羊达3000多只,年创收达150多万元。2018年,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脱贫感言】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  相似文献   

11.
正【人物介绍】韦英和覃美竹,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板岭乡永乐村学校屯一对残疾人夫妻。十几年来,夫妻俩身残志坚,不等不靠,矢志于生猪养殖业,克服身体的不便,熬过亏损负债的艰难,将养猪场规模发展壮大,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脱贫感言】尽我最大努力,把想做的事情(养猪)做好。也希望村里的人一起做(养猪),争取大家过得好一点。  相似文献   

12.
正【人物介绍】廖现年,来宾市象州县马坪镇古路村委洞村人,一家五口人,田地少,收入低,一对子女还在上学,母亲长期患病,生活艰难;通过贷款种植草莓,2017年收入达6万多元,不仅顺利脱贫还成功当选古路村党总支副书记。【脱贫感言】希望大家对自己充满信心,只要大家舍得做,肯付出,我们一定能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脱贫致富,生活越过越好!  相似文献   

13.
正【人物介绍】阮承积是百色靖西市地州镇古文村村委原副主任。1996年,他率先在村里试种烤烟,之后不断增加种植面积,2013年收入逾20万元,成为百色市烤烟种植标兵。2014年,镇里作出烟桑并进的产业调整,阮承积冲锋在前,建起养蚕基地,年收入近10万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村种桑养蚕的群众逐渐多了起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2017年12月6日,阮承积在扶贫返程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不幸殉职。同年12月,中共靖西市委追认阮承积为优秀共产党员。【脱贫感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实实在在,对得起父老乡亲,对得住良心。  相似文献   

14.
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的跌宕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英武威风的陈昌浩】原红四方面军干部何福圣回忆往事时,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我同四方面军的官兵一样,对陈昌浩一直怀有复杂的感情。虽然他在回到延安时政治生命基本结束了,虽然他自杀已30多年了,可是,我必须说,他是我们老战士心中永远的军神!  相似文献   

15.
<正>【调研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湖南省株洲市委、市政府根据部署,提出要率先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  相似文献   

16.
正【调研背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了解扶贫脱贫战略思想在广西东兰的实践情况,总结东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探索与实践,2017年8月底,人民  相似文献   

17.
正【脱贫攻坚战】2015年12月3日,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吹响了广西"攻坚五年、圆梦小康"的冲锋号,动员全区上下全力以赴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我区贫困群众到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自去年10月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就脱贫攻坚召开了4次全区性会议,狠抓"1+20"扶贫文件落实,精心实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各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众多的民间艺术、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等,呈现着斑斓色彩。我们今年继续开设这一栏目,按【衣】、【食】、【住】、【行】、【礼】、【节】、【艺】、【器】等系列介绍给读者,同时也欢迎大家来稿,支持我们将这一栏目办好。  相似文献   

19.
正【重要发现】始终坚持以新思想为引领,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始终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扶贫工作理念;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因时因地制宜,加强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20.
新农 《人民政坛》2012,(3):48-48
【案情】石老汉于2009年9月死亡,他的两个儿子为继承遗产发生了争执。老大说他是长子,按照乡里的习惯,他应当多得一份遗产。老二说哥哥虽然是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