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动物的权利肯定说,旨在说明人类必须给予动物某些基本权利,从根本上保障它们不受到无谓的伤害。动物的权利否认说坚决反对动物法律人格化,反对动物享有人格和人格权。而是在法律上作为客体保护必须加强。目前在民法中应当将动物作为一类特殊的物来对待,当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候,才可以考虑将动物的权利纳入立法体系,这就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权利及正当防 卫实施后司法审判的具体依据。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应当认定为正当防 卫的案件,因种种原因最终都以故意伤害案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结案 了。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法律上确立了正当防卫制度,赋予了公民正 当防卫权利,但在司法实践及各个程序上却没能真正保障这项权利,使 得正当防卫这项制度和权利对我们来说可望不可及。有这样一起故意 伤害案件就十分典型地说明了正当防卫难以得到法律保障的司法误 区。  相似文献   

3.
法律主体是个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动的法理学问题。动物权利的提出与证立,具有法理学的诸多依据。自然权利、道德权利、诉讼权利都是动物权利存在的法理依据。环境法对动物权的保障代表着法律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克服与努力,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与长久的建构功用。  相似文献   

4.
完善妇女劳动权利保障法律体系是妇女权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的前提。本文从我省近年来妇女劳动权利保障现状入手,分析了我省妇女劳动权利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现行法律体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妇女的法制保障陈小君妇女的社会地位以法律确认和保护为起点,又以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妇女权利、地位被社会化并转变为现实的社会关系为归属。妇女在法律上享有哪些权利、法律又如何保障这些权利得到正常实现以及当权利被侵犯时如何给予矫正和补救,是妇女法律地位的...  相似文献   

6.
欧共体商标权利国际用尽原则演变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欧共体成立后的几十年时间内 ,由于共同体有关商标法律规定不明确 ,各成员国对于商标权利共同体外部是否采用权利用尽原则 ,各个时期有不同的理解。 1998年欧洲法院一个判例明确确立了共同体商标在共同体外不适用权利用尽原则 ,从而正式统一了各成员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我国现有的法律尚未确立商标权利是否采取国际用尽原则 ,酝酿中的商标法修正方案可以从欧共体解决这一问题的历史及欧洲法院判决的依据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7.
国家法律为保障律师执行职务赋予了律师一系列的工作权利和人身保障权利。这种职务性权利是律师以其社会法律工作者的职务身份向社会提供专门法律服务的职业需要而享有的特殊权利。这些权利是律师执行职务的必要保证,是为律师完成其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任务所必须。随着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发展,律师的权利逐步得到了维护和保障。但司法实践让我们感到为保障律师有效的履行职务,仍需要制订相应措施、完善立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李冰强 《政法论丛》2013,(5):F0003-F0003
后代人权利理论肇始于实用主义法律背景浓厚的美国,是由约尔·范伯格于1971年在《动物与未来世代的权利》一文中首先提出。④其基本含义是指后代人应当与当代人一样,在自然资源利用和分配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利益。此后,在美国学者施拉德·夫列切特、欧内斯特·帕特里奇和爱蒂丝·布朗·魏伊丝等知名学者的鼓吹和支持下,这种看法开始向伦理学、法学等领域传播和渗透,并进而在立法和司法等实践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公民环境权是一项新型基本人权,应该成为法律上的权利和公民实有权利。从其内容体系和性质分析,公民环境权是一种复合型权利,兼具公益性和私益性双重属性。全面构建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体系,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确立公民环境权的完法地位;在环境立法中系统规定公民环境权的具体内容;公益性环境权应构筑以环境法和行政法为主的保障和救济途径;私益性环境权应构筑以民法为主的保障和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0.
动物的法律主体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予动物法律主体地位不仅仅是法律作出的改良、社会利益的需要,更是一种构建在"非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之上的全新的法理念。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对动物法律主体地位进行研究,通过对赋予动物法律主体地位可行性、必要性等一系列理论问题的论证,寻求保护动物权利的最佳方案,力图为确立动物法律主体地位解除精神枷锁,扫清观念障碍。从而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途停运权,是法律为保护卖方在货物上的利益而设立的单方权利。该权利最早通过英国判例确立下来,后被一些国家以成文法方式加以规定,在保护国际贸易中卖方的权利,防止欺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护交易安全的重要法律制度。我国《合同法》中规定了类似于中途停运权的权利,但该规定过于简单和抽象,可操作性差,不能有效地规范和保障航运实务中各方当事人的权益,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主要以英美两国中途停运权立法为视角,着重分析中途停运权的性质和价值,行使的主体、条件和方式,综合借鉴英美相关立法规定为我国中途停运权立法提供了建议,主张在我国《海商法》中确立中途停运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律师制度实施过程中,律师的权利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使得当事人的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律师界一个热点的话题。笔者认为,律师的权利得以充分发挥需要具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需要各种相关法律的配套和完善,而绝非一两部法律自身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因此,每当看到有些律师或律师组织呼吁修改刑诉法和律师法的报道和评论时,笔者总认为,在目前刑诉法、律师法关于律师权利尚不能在司法实践中落到实处的情况之下,修改后的刑诉法和律师法能够在司法实践中起到多大的作用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在律师强调自身权利得到保障的时候,司法人员的权利是否应当同样得到重视和保障呢?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法律观的树立,是时代的呼唤.以人为本的立法观要求在立法中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权利.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寻求民生问题的立法关怀.以人为本的立法关怀,需要改变我国社会立法与经济立法发展的不平衡,更加重视和加快社会领域的立法.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立法需要得以确立、得到落实.秉承以人为本的立法观,需要对农民、农民工的权利作出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14.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的保障是刑事司法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立法和法律的具体适用过程中,刑事被告人的权利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重视与保障,而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却缺乏重视与关注.被害人由于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经济困难,进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可以弥补现有制度的缺陷,有效保障被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对律师保守职业秘密的原则尚未完全确立,影响了律师执业中的权利保障,这与诉讼的民主化进程是不统一的。借鉴国外相关制度性规定,赋予律师保守职业秘密的权利和义务,完善律师执业的法律环境,才能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律师制度和诉讼制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行政许可法》关于构建有限政府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实施的国家《行政许可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与市场、权力与权利的关系,确立了构建有限政府、保障合法权利、依法民主行政的新理念。对这一理念可从两个角度进行诠释:其一,用法律制约权力,该法从限定行政许可事项范围、控制设定行政许可的权限等四个方面来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市场主体权利;其二,以权利制约权力,该法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陈述、申辩、救济、听证等诸多权利,还有保障以上权利得以实现的权利,从而实现制约政府权力、构建有限政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是维护劳动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形式。1995年颁布实施的劳动法及其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劳资双方权利的实现。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劳动法律制度建设的长足发展。2007年6月29日公布并  相似文献   

18.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重视程度已经大为提升,相比之下,法律对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日显不足。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的涉法涉诉上访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害人因被犯罪侵害后,不能得到加害人的赔偿,又不能及时获得国家和社会的救济,生活陷入困境。法律应当进一步关注被害人的权利保障。近日,江西省人民检察院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实践基础、理论依据、域外经验及机制构建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18年10月,我国刑事诉讼法以新增条文的方式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司法实践证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于促进案件繁简分流、提高诉讼效率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该制度在被害人权利保障方面仍存在缺失:立法层面对被害人权利界定过于模糊,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程序参与权和救济机制还不完善。检察机关要积极发挥自身在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中的主导作用和法律监督职能,切实完善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实现诉讼效率和司法公正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国家推出一系列保护女性权利的法律和政策,但是我国女性权利保障仍旧不容乐观:女性政治参与度低,就业受歧视,在婚姻家庭中处于不利地位,性权利不能受到充分的保障,特别是女性权利受到侵害时维权渠道不畅通使女性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加快我国女性权利由机会平等向结果平等转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