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信访:概念辨析、实践演进与治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6,(2):1-6
网络信访是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种实践,可以推动传统信访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符合互联网大数据条件下政府治理变革的总体方向。"网络信访"这一概念缘起于政府信访工作的实践,涉及信访信息系统、网上信访、信访信息化和网络信访等四种表述方式。追溯网络信访的实践演进,大体分两个阶段:一是基于政府专网的信访信息系统阶段,二是基于互联网的信访信息系统阶段。以淮安"阳光信访"为案例研究发现,网络信访的治理创新主要体现在方式创新、流程创新、功能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四个方面,在这四种创新中,方式创新和功能创新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如何化解农村信访矛盾,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是做好当前信访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当前农村信访的新特点入手,进而指出形成当前农村信访新特点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解决农村信访问题之拙见.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11)
随着改革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信访工作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信访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前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信访制度改革之路究竟该如何走,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探索的重大课题。本文从社会治理的视角,认为信访制度改革应坚持党政主导、多元参与,实现信访治理的系统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信访治理的法治化;注重疏导、加强引导,实现信访治理的综合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实现信访治理的源头化。  相似文献   

4.
季新国 《求知》2006,(8):18-19
近两年来,和平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信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端正并提高各级领导和信访干部的思想认识人手,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信访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做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和谐城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没有稳定,就没有安居乐业。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在社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努力创造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正信访与维稳工作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信访工作做好了,无疑为维稳工作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反之,信访工作做不好,维稳工作也就失去了保障、加大了难度。做好当下信访维稳工作,我以为要把握"三个原则"、突出"四个重点"。所要把握的三个原则是:一要有民生情怀。信访问题既源于个别访员不讲理的情况,也有部分出  相似文献   

7.
陈于平 《理论探索》2006,(6):130-132
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主要有政治参与、政治监督、政民联系、政治稳定以及社会和谐等方面。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信访制度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必须探讨完善信访制度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信访和司法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导致大量社会矛盾纠纷集中通过信访化解,严重制约法治社会建设.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出发,在阐述现行信访制度及其工作机制功能定位的现状、分析其存在弊端和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索信访与司法契合的路径,旨在推动信访、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信访、复议和诉讼各司其职,相互衔接,协调统一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7,(9)
<正>新形势下,作为反映社情民意"晴雨表"的群众信访活动,尤其是涉法涉诉信访,已成为制约各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试金石"。一、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特点1.信访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鉴于该类信访案件所涉及的部门主体多,案件量大,事关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信访主体反映的  相似文献   

10.
依法分类治理信访诉求是推进信访法治化的重要制度理念。但在实践中,依法分类的界限和标准的模糊性、法治体系与群众生活诉求的非对称性以及基层领导干部较弱的依法治理能力都制约着依法分类治理信访诉求制度理念的实现。而信访工作机构的科层化运作与群众信访诉求的平面化生成之间的矛盾、法治系统与群众日常生活诉求之间的矛盾则深刻揭示了依法分类治理面临的实践困境。依法分类治理信访诉求本质上反映了信访工作中政治与行政的内在张力,缓和这种内在张力,需要结合基层信访工作实践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依法分类治理信访诉求的工作实践,可在党政体制基础上建立信访诉求化解的联席会议制度,并立足于信访的社会治理功能定位,采用"先调后导"的工作模式,逐步吸纳法律精英人士参与到依法分类治理实践,进而有效实现依法分类治理信访诉求的制度理念。  相似文献   

11.
耿志刚 《民主》2005,(10):42-42
对信访工作者来说,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就要认真研究“留”的艺术。要“留”住信访者,首先要靠一个“信”字,就是要取信于信访者,使他们产生对你的信任感。要达到这一点,接待和受理信访案件时,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映,明确答复解决问题的途径、时间,同时,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和疏导工作;处理问题时,工作要  相似文献   

12.
信访制度的价值变迁与改革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制度的价值变迁反映了转型期中国社会治理机制的价值嬗变.信访制度可以作为政治高度干预型体制向法治主导型体制转变过程中的串联元素,以此可以维持社会稳定.21世纪以来对于社会稳定过分强调遮蔽了信访初露端倪的法治主义面相,信访陷入非常规运转的制度困境之中.信访制度改革,要处理好理想模式与现实应对的关系.为此,可以尝试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人大、司法与行政协调运行的信访“大体制”.  相似文献   

13.
高校信访是学校党政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涉及到大量的群众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我们研究和探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在高校信访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3)
信访是中国普通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信访排名制度,将信访与地方领导的政绩与升迁直接相联系,给地方的信访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导致形成以"截访""围堵"为主的工作思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取消信访排名制度,对基层政府的信访工作提出新要求,立足于这一现实,探讨在新情况下做好信访工作,基层政府思路应当如何转变。  相似文献   

15.
政工短讯     
广西桂林客车厂党委注重做好信访工作广西桂林客车厂党委把信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对群众来信来访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对群众来信来访中所提出的问题都作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处理,从而使信访结案率、初信初访结案率、按期结案率和优质结案率均为100%,重信重访和越级信访下降为零(要求10%以下)。由于认真做好了信访工作,密切了党群关系,充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稳定。推动了各项工作和生产的发展。 (甘运逢王初保)  相似文献   

16.
孙晓刚 《学理论》2014,(20):23-24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各种社会矛盾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而呈现出新的特征,一般都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使得信访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建议如下:未雨绸缪,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加强信访工作的正确舆论引导;法理情结合,及时化解矛盾;强化信访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于向阳 《学理论》2012,(8):68-69
涉诉信访是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延伸,是反映审判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晴雨表,是检测法官司法能力、办案作风的标尺。当前我国正处于矛盾高发、易发期,处理好涉诉信访问题至关重要,做好涉诉信访工作是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9,(4):55-62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新时代的信访形势总体向好,但违法信访形势仍较为严峻,突出表现在少数信访人心态失衡,越级上访、集体闹访、谋利上访等行为时有发生,违法信访亟待实现有效治理。基于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视角,剖析违法信访行为存在仇官、从众、逐利等三种典型不良社会心态。在阐释违法信访行为成因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探索了情、理、法的融合治理之策,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心理疏导、多元化解、依法处置等三大治理机制,以期消解上访者负面心理情绪,引导上访者理性表达诉求,助推干群依法信访与治访。  相似文献   

19.
化解信访老案是组织部门信访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从数量上看,信访老案在组织部门受理的整个信访案件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但由于其历史较长、情况复杂、信访主体相对比较特殊等因素的影响,组织部门在处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如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妨碍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组织部门的威信和形象,甚至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唐亚南  李明 《求知》2013,(3):56-58
信访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涉诉上访,问题更加复杂,矛盾更加尖锐,解决起来需要准确运用司法手段和办法。以此为课题,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应用法学博士后论坛涉诉信访课题研讨会",对涉诉信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现刊发此文,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