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晓琴 《求索》2008,(6):182-183
后殖民批评是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家在文化领域的批评实践,它以文学和文化研究为起点,通过对文学研究问题的跨文化、跨语境、跨地域性的关注,回到对“他者”文化潜历史的重新发现与书写,提倡从一种新的政治视角切入现行西方文明,对其主流文化进行改写和重新解读。后殖民批评是当代文学、文化、历史和政治领域中作为一种文化抵抗形式的写作与批评,它既是一种批评实践,也是一种策略书写。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前文化批评呈现出去政治化的倾向,大众媒体时代批评的狂欢映衬出立场反思和社会批判的双重失落。重建文化批评的文体政治,不仅仅要依托现代公共领域言说策略,更要坚持"总体性批判",通过深刻理解当前社会的整体政治现实,在局部的领域中建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批评,即倡导一种"震惊体寓言批评",力求采取轰动效应、震撼效果和多重立场来实现文化批评的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3.
易中天先生提出道德批评应遵守"证据确凿,立场公正,保护隐私,尊重人格"的"四项基本原则".离开了这些前提,理性的对话就无法可能,道德批评将流于人身攻击.因此,建构道德批评的最低标准,显然是必要的.然而,易中天先生只是提出了道德批评必须遵守的最低标准.除了最低原则外,道德批评还须遵守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则,即道德批评的历史进步与道德进步的统一的原则.这才是道德批评最具有价值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史学及史学批评建立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伦理型文化基础上。其史学批评有政治标准,有学术标准。政治标准主要有:史学要为封建统治服务;合符封建伦理道德;合符经义;以君主的是非为标准等。在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关系上,总是以政治标准第一,学术标准第二。对于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关系的认识、处理,既要从历史、现实出发,也要从长远、未来着眼。  相似文献   

5.
斯皮瓦克在其著名的"三位女性的文本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论文中,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立场重读文学经典,对三部西方女性小说文本进行后殖民批评和分析,并将"属下不能发言"的政治伦理运用到对文学文本的批判阅读之中。斯皮瓦克以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对西方白人女性文学文本进行后殖民解读和充满洞见的批评,对后殖民批评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大意义,不仅拓展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空间,并且丰富和发展了后殖民批评理论。斯皮瓦克所倡导和践行的文学、文化批评的政治伦理观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使她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和独树一帜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50条来自"新浪论坛"和"强国论坛"的网络帖子的分析,初步展示了网民在对"激辩公交让座文化事件"和"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所持的态度和道德评判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网民践行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三大特点:第一,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践行是一种对所处的具体时空作理性的思考后的策略性行为;第二,现代网民践行道德文化传统理念时,也考虑将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谋取个人正当的利益.第三,当道德文化传统理念与现代社会行为规范相结合时,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被践行的频率、规模都会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
张德琴 《人民论坛》2012,(36):178-179
报刊批评是承载政治使命的政党报刊的产物,而政党报刊与政党政治密不可分。政党政治是近代政治的主要形式。"政治为体、新闻为用"的政党新闻事业运作必然包含一种特有的法精神。中国共产党报刊批评精神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报刊实践。利用报刊进行批评监督,是共产党在创办新闻事业初期就已明确倡导的工作策略与手段。  相似文献   

8.
汤法远 《思想战线》2011,37(2):137-138
一、功能结构:从倾斜甚至从属于政治向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演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民族政治思想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体现,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保障,具有思想、道德、文化、政策等无法替代的特有属性和功能。从社会领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经验表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得以永葆生机的"传家宝"和"锐利武器"。研究"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认识到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工具这一本质属性。在当前更加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基于解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新时期推进"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首先正确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核心要义,不断提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主体素养,建立健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体系,积极拓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平台载体。  相似文献   

10.
空间转向:建构网络文学批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批评对于网络文学和文学批评自身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当前,网络文学批评以跟帖、点击率、专家榜单、个人博客等方式存在.具有批评主体泛化和批评话语通俗化的特征.网络文学批评范式是迥异于传统文学批评的新范式.建构网络文学批评新范式.就是建构"个人化大众批评"批评主体、"跨语境文化批评"批评方法以及"开放性多元批评"的批评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