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凌燕 《中国律师》2006,(12):13-16
随着中国经济脚步的加快,随着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越来越多的诉讼、经济纠纷开始与我国知名企业联系在一起。“337条款”和“337调查”逐渐进入国人的视线,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节。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针对进口贸易中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主要是知识产权侵权,采取的一种措施。跟国内已经熟知的DVD企业专利费事件不同,337调查的后果并不像迫交专利费等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所有被诉企业的美国市场,在普遍排除令的情况下甚至还会牵连到所有同类企业的对美出口和销售。因此,337调查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无异于继反倾销以后的又一劫。不应诉将导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缺席裁决中国涉案企业败诉,但是,许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并不愿意不战而降,它们正在法律行业中寻觅捍卫其合法权益的自己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脚步的加快,随着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越来越多的诉讼、经济纠纷开始与我国知名企业联系在一起。“337条款”和“337调查”逐渐进入国人的视线,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节。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针对进口贸易中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主要是知识产权侵权,采取的一种措施。跟国内已经熟知的DVD企业专利费事件不同,337调查的后果并不像迫交专  相似文献   

3.
冉瑞雪 《中国律师》2012,(5):46-48,49
当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在知识争议解决领域的地位大幅提升,2011年ITC受理的美国337调查数量达到了历史上最高位。337调查已经成为产业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遏制竞争对手的利器和平台。继2010年出现的智能手机厂商相互提起6起337调查后,2011年包括索尼和LG、苹果和三星、HTC和苹果、LG和欧司朗等竞争对手之间均相互提起了美国337调查。与跨国公司之间的较量不同,国外公司针对中国企业的美国337调查仍基本沿袭了过去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特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上半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简称 ITC)发起了 11例“337” 调查。在11 个案件中,其中四例指明了中国公司作为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调查的对象,占案件总数的36.4%。近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中国企业受到调查,且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 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即业界俗称的“337条款”。“337条款”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保护手段。这个出台于1922年的条款,尽管一直遭到国际社会的非议和质疑,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337调查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美贸易中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从1986年至今,美国337调查案件涉及中国企业的已有56起。鉴于日前已有大量关于美国337调查基础知识的文章,在此不再赘述337调查的概念及其威力。下文将基于笔者代理美国337案件的实际经历介绍美国337调查程序中对于中国企业生死攸关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频频对我发起337调查,337调查逐渐成为继反倾销、保障措施之后,美国遏制我国具有一定出口潜力,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对美出口的重要手段。实践中,337调查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无论是美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只要其在美国拥有知识产权,如果认为进口到美国的产品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可以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337调查申请,要求其采取救济措施,排除侵权产品进入美国,并禁止侵权企业在美国境内从事侵权行为。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总结我国应对337调查的成功经验,研究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7.
宋华安 《法人》2009,(10):66-67
芯片“337调查”初裁获胜,是今年中国外贸出口屡遭碰壁阴影中的一丝曙光。但知识产权一直是中国企业外贸出口的短板,在337调查问题上还得处外小心,并提前做好有关准备  相似文献   

8.
张驰 《法人》2008,(10):46-46
“这场官司真叫过瘾!”提起当初的场景,深圳市燕加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贻信念念不忘。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行政法官2006年7月3日的初裁裁定,由深圳市燕加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燕加隆公司)发明设计的“一拍即合锁扣地板”产品可以自由进入美国市场,这标志着占据中国地板行业出口领域重要地位的燕加隆公司在应对美国“337调查案”中成为国内地板行业唯一一家胜诉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陶短房 《政府法制》2014,(24):41-41
今年的4月26日是第1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正巧中国中兴通讯在美国“337调查”中胜诉,这也是中兴在近几个月来赢得的第三次终裁胜诉。此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称,中美间知识产权纠纷日趋增多,中国已成为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国和最大受害国。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和苹果三星针尖对麦芒的专利诉讼大战背景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宣布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共24家IT企业发起大规模337调查。这次被调查的企业包括中国大陆的华为、中兴,中国台湾的HTC等,被调查的产品涉及进口到美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览器等电子产品。337调查旨在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免受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损害,它具有一定的保护主义色彩,客观上对进口产品设置了贸  相似文献   

11.
吕斌 《法人》2008,(9):70-73
源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的“337调查”,曾令众多中国企业头疼不已。现在,长春大成公司的初裁获胜,显然具有相当的鼓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中强调:知识产权工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知识产权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正确处理激励科技创新和鼓励科技运用的关系、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关系、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公众利益的关系、适应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满足国家长远发展需要的关系,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6年4月19日在参观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时也特别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知识、鼓励创新、保护生产力。”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国际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相关案件大幅增加。以美国“337调查”为例,其主要对象国已从日、韩转向中国,该调查成为继反倾销后“中国制造”对美出口的又一路障,索要专利费用和赔偿额动辄数以亿计.涉及范围从打火机、拉链扩大到生物制药、数码芯片等高科技产业。另一方面,知识产权成为部分跨国公司打压中国竞争对手、谋求更大利润的工具之一。目前,跨国公司每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中国发明专利总申请量的30%.密布的专利“陷阱”令许多中国企业深感棘手。此外,由于中国企业境外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数量较低,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接连碰壁,其中商标抢注尤为突出。可以说,中国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期已提前到来。 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刊登一组以美国“337调查”案件为主题的文章,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法律界、企业界人士关注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一个最擅长使用知识产权战略的国家,主要通过两大法律手段来实现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一是特别301条款,二是337条款,前者侧重宏观,后者着眼微观,相得益彰,共同维护美国经济利益。 2004年10月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就中美无汞碱性电池一案作出最终裁决,撤销美方公司提出的中国企业侵权指控。这是中国有史以来遭遇的最大一起“337”调查案,也是近年来惟一一起以中国应诉企业大获全胜而告终的案件(但根据美国贸易法规的程序,  相似文献   

14.
郑荣昌 《江淮法治》2011,(16):16-17
持有中美两国律师执照的冉瑞雪是北京天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WTO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美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远东专利分会联席主席。 她是美国337调查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拓人.代理337调查案件最多的中国律师之一.极少数作为主要代理律师列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调查案件法律文件上的中国律师.也是第一个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为可以接触对方当事人商业秘密、从而能够实质代理337调查案件的中国律师。  相似文献   

15.
吴伟 《法制与经济》2008,(2):54-54,57
“337条款”与“特别301条款”都是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及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贸易工具,对其他贸易伙伴都构成重要威胁,尤其是近年来美国依“337条款”对中国进行的调查屡见不鲜。加强对其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回顾 (一)2009年337案件的中国企业立案情况 在过去的10年中,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337调查审理便捷、迅速以及排除令法律威力强的两大特点,开始选择利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作为其知识产权纠纷的裁判场所,这导致了337调查案件数量迅速增长.例如.2006年后337调查案件的数量几乎是2000年的两倍(见图一)。  相似文献   

17.
一、2013年中国企业涉诉案件的立案、应诉和裁决情况 (一)美国337调查立案数量以及涉及中国企业的调查数量 在过去的13年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受理的337调查案件数量迅速增长。2013年ITC受理了41件美国337调查(以在2013年立案为标准进行统计),比2012年略多。  相似文献   

18.
刘江平 《中国律师》2006,(10):41-42
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产品大量地进入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不少产品进入了美国市场,同时也引发了持续不断的知识产权问题。随着中国日益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以及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可以想见,某些进口国依靠知识产权问题也来设置市场“门槛”障碍的现象也会日益增多。媒体在报道中美贸易时经常提到“337条款”,但是,有专家认为,中国还只是刚刚开始意识到美国贸易法“337条款”的重要性,“337条款”的厉害程度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究竟“337条  相似文献   

19.
337条款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入WTO后,我国外贸发展迅猛,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上升,客观上与美国同行业形成竞争。"337条款"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保护手段,对国外企业早有歧视之嫌。本文分析"337条款"与有关国际通行规则的背离之处,剖析该条款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对我国企业应对"337条款"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是针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不受进口涉嫌侵权产品侵害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近几年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美贸易争端的主要问题之一,2007年6月5日,美国方面就中国知识产权问题首次正式起诉到WTO法庭。本文借以这一事件,针对美国"337条款"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对我国实施"337条款"的原因,阐述我国企业如何应对"337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