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陶母退鱼说起季明志晋朝名将陶侃,在做绚阳县变时,一次利用职务之便,弄了一坛官家的咸鱼托人送给母亲。陶母不但没有收下,反而写信责备他说:“你做了官,用公物赠送我,这不但使我得不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陶侃听母亲教训,从此经常检查自己为人,克勤...  相似文献   

2.
弟子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译注 听到父母呼唤,应该立刻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延伸陶侃遵母训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他不仅多谋善战,而且是一个俭朴清廉的好官。陶侃自小死了父亲,与母亲谌氏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初中毕业后迷上了网络。为此,上网开销不断增加。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我便将手一次又一次地伸向了自己的母亲。在多次给钱之后,母亲便开始以各种借口拒绝我。为了能拿到钱,我开始经常虐待打骂母亲。当地的居委会、派出所、妇联等部门知道情况后,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就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也感到十分高兴,不但明确表示原谅了我曾经的不孝行为,还经常在邻居面前夸我孝顺  相似文献   

4.
献给母亲的一本书晓星树伟/图作者肖静是一位母亲,她认识许多年轻的和未来的母亲,这些母亲朋友渴望得到做母亲的知识和经验,因此要求肖静写一本怎样做母亲的书,这就是她的写作动机。我首先读到了她写的这本好书──《完整的女人更具魅力──和姐妹们谈怎样做母亲》。...  相似文献   

5.
正养儿教儿,母亲这么做,其实是在塑造我。打我一出生,母亲对我的塑造就开始了。在塑造我外形的同时,也在塑造我的内心。不知道您信不信,母亲为我做过手术。母亲做手术,不用剪子,不用刀,也不打什么麻药,只从头上取下一根头发,就把手术完成了。母亲的手术做得很成功,达到了她预期的效果。朋友们千万别以为我母亲  相似文献   

6.
我不责怪母亲那善意的欺骗, 她反而让我明白了故乡的月为何总是那么圆、那么亮, 犹如母亲的心永远照耀着我和小妹成长。  相似文献   

7.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送母亲什么好呢?这几年,诸如衣服、鲜花、保健品什么的,我都已经一一送过了,可每次母亲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惠,总是不合母亲的心意。其实,这之前我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母亲却没好气地对我说:"我不愁吃不愁穿的,什么礼物也不稀罕,只希望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行了。"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知道是因为她还在生我的气。  相似文献   

8.
绣花     
模糊中,我看到地上的雪花像母亲绣的莲花、牡丹花还有一对鸳鸯,鸳鸯的两眼红红的,在流泪……母亲来到我家对我说:"你让小保姆帮我缝一下裤子吧,我眼睛看不见了。"母亲今年76岁,眼早就花了。母亲年轻时眼力很好,那时我的父亲在外地工作,  相似文献   

9.
布鞋·母亲     
我的童年是一段美丽的回忆,布鞋点辍其间;我的人生是一首充满母爱的歌谣,永远唱响心间……母亲是做针线活的好手。童年看母亲做鞋,是我记忆里最鲜明的风景。夜深人静,一盏昏黄的油灯拉下母亲瘦长的身影。母亲坐一小方凳,弯腰弓背,左手紧握鞋身,右手不停顿地来回穿针引线。每当这时,我总是站在母亲身旁,问这问那。有时,母亲叫我去睡觉,我不愿意,母亲便会假装生气地说我是“小傻瓜”,又点点我的小鼻子。上了小学,母亲做的布鞋便伴我成长。母亲总是对我说:“咱不和人家比吃穿,咱只和人家比学习。”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我白天上学,放学了便一路…  相似文献   

10.
烟,母亲的目光朱孝才又是一次"严打",又逢一个秋雨淋沥的夜晚。我蹲在这个小镇尽头的一家农舍屋檐下,静静地等着出击的时刻到来。香烟早在上半夜就抽完。黑夜中,我在湿漉漉的地上摸索着想找几个烟头驱驱倦意,然而,我失望了。对讲机里响起出击的命令,我摸出腰间的...  相似文献   

11.
简朴的温暖     
孩童时代每逢春节,母亲都要动手给我做一身新衣服。先是纳鞋底,做一双暖脚的新鞋。那密密麻麻的走针,要耗费大部分做工,母亲常常在昏黄的灯光下,一直忙到深夜。  相似文献   

12.
《时代潮》2001,(7)
如今这个到处张贴着时尚标签的社会,如果还有哪个女人站出来说想做"贤妻良母",一定会让人觉得是不合潮流、再老土不过的事情了。可我偏偏就是这样一个落伍之人,从十几二十岁时起,做一个贤妻良母就一直是心中不变的追求。可惜造化弄人,明摆着贤妻是做不成了,但做一个良母的愿望不但没有泯灭,反而愈久弥坚,一直身体力行到了今天。当然,是按着我  相似文献   

13.
苏一 《中国减灾》2010,(4):16-17
在做了19年母亲之后,我第一次如此深深地迷惑不解,甚至感到绝望和恐怖,我忽然问自己:“一个母亲需要怎样的坚强?”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生日     
母亲的生日毛传书母亲今年80岁,弟妹们商量,准备好好给她做一做生日,让老人家更快活。在我的家乡浙江丽水地区做生日有“生人做一,故人、做十”的习俗。做生日一般都在周岁之初。80岁生日在81岁的正月做,而不在真正生日那一天。一来正当春节欢乐之际,喜上添喜...  相似文献   

15.
余清楚 《今日浙江》2015,(10):62-62
小时候,常听母亲念叨一句话,生的儿女不如我,要的东西干什么,生的儿女强过我,要的东西干什么。开始我以为这话是母亲自己说的、后来到福州参观林则徐纪念馆,墙壁上赫然写着他的教子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把话说得很明白:子孙要是贤德而聪慧,把钱留给他反而堕其斗志;要是愚蠢而懒惰,留的钱越多.越是麻烦过错。  相似文献   

16.
写给淮河     
写给淮河苏健和自幼生长在江南水乡,我却对遥远的北方的河流淮河,心驰神往,梦绕魂牵。当我吟诵着"长江之水清清如苔,行人但觉心眼开","淮光酿山色,先作旧意浓"这浓"这优美的诗句我仿佛看到故乡的母亲河长那那秀丽的身影;当我品尝着个大皮薄,粒粒如珍珠般玲珑...  相似文献   

17.
"老板,还卖豇豆啊?你自己吃么?"看到摊位上的豇豆,观察记者惊讶道。"敢卖,就敢吃。其实最近的豇豆反而是我最放心的"。因为一包包豇豆上贴满了各种检验检测合格证。  相似文献   

18.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上世纪60年代,诸暨市创造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枫桥经验"。近50年来,诸暨坚持"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不动摇,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构建起大调解组织格局。"传家宝"不但没有失效,反而成为各地创新社会管理的学习样本。如今在诸暨,市民遇到矛盾和纠  相似文献   

19.
<正>母训:在家不会待客人,出门就不会当主人。或许儿时体弱多病的缘故,幼时的我懦弱、胆小、懒惰、邋遢、自闭、自恋、口吃、愚钝……不一而足。记得有一回,家里来了一位远方客人,我竟然吓得大半天躲在内屋没敢出来。母亲发现后,拉着我的小手,鼓励我主动和客人打招呼,我的表现尽管不如人意,但母亲的脸上却绽开了幸福的笑容。有一次,舅家的小老表来我家小住了几天,我对人家很冷淡,母亲很严厉地批评了我:"你这样做不但没教养,连娘的脸都叫你丢尽了。""哼,不就是一个小屁孩吗?"我觉得受了很大的委屈。"孩子,只要进了咱家门,大小是个人,都要尊敬。在家不会待客人,出门就不会当主人。"  相似文献   

20.
黄远璐 《中国保安》2013,(23):75-75
漂泊在城市里,总爱去面馆吃一碗手擀面。屈指算来,我离开老家快十多年了,总忘不了的还是母亲做的手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