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在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确立和界定了"新的证据"这一诉讼法律概念,这种制度是对民事诉讼中证据制度的补充,是对实体不公的一种矫正,但在我国这一制度存在着混乱。本文就是根据我国司法实践中运用"新的证据"时存在的困惑对我国司法解释中规定的"新的证据"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确立和界定了"新的证据"这一诉讼法律概念,这种制度是对民事诉讼中证据制度的补充,是对实体不公的一种矫正,但在我国这一制度存在着混乱.本文就是根据我国司法实践中运用嘶的证据"时存在的困惑对我国司法解释中规定的"新的证据"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建立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的现状 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民事诉讼法第74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从这一规定来看,民事诉讼立法只确定了诉讼中的证据保全制度,对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制度未持任何态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3条规定:“法律、司法解释规定诉前保全证据的,依照其规定办理。”这一规定对诉前证据保全作了有限的确立,但仍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4.
举证责任制度是民事诉讼的核心,贯穿于民事诉讼活动的全过程。我国民事诉讼法,民事实体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包括举证责任制度作了一些规定,但较为简单、粗浅,操作性不强,不能满足我国民事诉讼实践的需要。本文试就如何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的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理论研究、立法和司法实践参考。一、将#证出任的本质在法律上作出明确规定《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一规定使人误解为举证责任只是提供证据的责任,将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等…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公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的司法解释,对我国的民事审判工作的发展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从新规定的内容上看,它反映了  相似文献   

6.
各位记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01年12月6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于今天公布。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的司法解释,对我国的民事审判工作的发展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就这一司法解释的起草情况、主要内容和意义作简要介绍和说明。一、司法解释的起草情况和主要内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就提出要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行政诉讼是从民事诉讼中分离出来的。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制度,一方面,不少内容沿用了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规定,如证据的概念、证据的特征、主要证据的种类、证据的保全、证据的鉴定等等,与民事诉讼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另一方面,又规定了不少具有行政诉讼特点的证据制度,以保证行政审判任务的完成。一、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证据制度不同。 (一)就二者的诉讼目的而论,民事诉讼的目的是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制裁民事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8.
柴苗苗 《法制与社会》2013,(18):48-49,53
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改革的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中以较大的篇幅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赋予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新内容。2012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增加了一条规定了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义务,将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所确立的举证时限制度吸纳到民事诉讼法中。  相似文献   

9.
张韧 《法制与社会》2011,(23):111-112
证据保全制度是现代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而民事诉讼的证据保全,包括诉前证据保全和诉中证据保全。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最早规定在海事特别程序法,此后在知识产权案件和海事诉讼案件中得到应用,但是在民事诉讼法中没有具体规定,而且该制度的规定不详细、难操作,再者对该制度的规定基本局限于立法和司法解释的的层面,使得该制度在实践中做法不一,影响了法的严肃性。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民事诉讼诉前证据保全制度进行改革,以期完善。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与行政处罚在认识过程与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决定了二者在具体制度设计上的相互借鉴。海关行政处罚的现有证据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鉴了原来民事诉讼法中证据的相关规定。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于证据制度作了很多修改,尤其是强化了当事人举证的责任,使得民事诉讼向当事人主义更进一步。本文结合民事诉讼法修订的内容以及民事诉讼中原有相关证据规则,对海关行政处罚现有证据制度不足与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借鉴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修订的内容修改原海关行政处罚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32条至46条设定了举证时限制度。这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向“证据限时提出主义”立法原则的重大演变。在两年多的司法实践中,这一制度总体上实现了公平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提高审判效力、降低诉讼成本等立法预期,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制度设定本身的,也有对制度理解和执行方面的,集中体现在举证时限的确定上。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举证时限确定实务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做认真研究,一方面,在现行制度框架内为法院和诉讼当事人在确定举证时限时…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是在充分考虑了我国传统鉴定制度利弊、现代民事诉讼对鉴定制度的要求和国外立法经验之后,对鉴定问题作出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为司法鉴定改革成果,解决了司法鉴定统一管理的问题。从审判实务看,  相似文献   

13.
一个法律规范的社会评价如何,其主导方面就是要看该法律规范是否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否积极地调整了某种社会关系,使其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在调整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关系方面无疑是积极、充分地反映了民事诉讼发展的需要。从民事诉讼实践的基本情况来看,笔者认为,这一点也得到了充分肯定。在《证据规定》施行二年之际,笔者并不打算从该制度运作实效角度来分析和评价《证据规定》,作为从事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工作者,笔者试图从诉讼体制转型的…  相似文献   

14.
证据交换,是我国民事诉讼改革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项新的程序机制。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并没有证据交换的规定,但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证据交换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不可否认,人们对证据交换的功能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无论从立法或者司法的层面上看,证据交换制度还存在不少可圈可点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探索,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司法认知是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的制度,而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对司法认知的规定则十分粗糙,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在对司法认知相关理论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完善这一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问题》(下称若干问题),对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立法的一些原则性规定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并借鉴了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制度和大陆法系现代证据制度,尽量鼓励当事人举证,贯彻公开、公正、直接、言词和辩论的原则。特别在证人作证方面,确定了新的举证和质证规则,这是最高院以准立法的方式弥补和发展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通过设立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制度创设了一套审前证据准备程序,其目的是体现诉讼的程序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这是对现行民事诉讼法的重大修订与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举证时限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实施后,对于规范民事诉讼中证据的运用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人们对《若干规定》某些内容的不理解或理解上存在偏差,使《若干规定》在适用中发生变形和扭曲,影响了《若干规定》在调整和规范证据方面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据笔者观察,最有争议和问题最多的部分集中在举证时限制度上,相当一部分当事人、律师甚至法官均对举证时限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制度规定有不明确或难以理解之处(这可能涉及到对某些规定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2002年4月1日起实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弥补了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规定的不足,为我国民事审判实践提供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但是它是在"当事人主义"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过分强调双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诉讼制度的核心,证据是当事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也是法院认定案件事实依法裁判的依据。作为对证据加以固定和保存的证据保全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立法对证据保全制度规定的尚未完善,现行的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不仅无法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且更不利于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鉴于此,对我国的民事证据保全制度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其完善的初步构想,以期能促进证据保全立法的完善和满足司法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