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腾 《唯实》2009,(1):33-37
在卢梭看来,政治哲学问题优先于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问题,甚至可以说,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问题决定于政治哲学问题。“孤独的野蛮人”的“自然状态”理论在古希腊和近代都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渊源。卢梭之所以把“人”作为政治哲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主要是想借助于人的概念和人的知识来建构其“孤独的野蛮人”的“自然状态”理论。卢梭的自然状态理论从“人的形象”、“人的本性”和“人的道德”三个层面加以概括与描述。  相似文献   

2.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音乐家,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 《社会契约论》是其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亦为世界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书中,卢梭从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角度对社会契约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国家只能是人民自由协议即“社会契约”的产物.在他看来,这种自由是一种契约的自由,是由社会公意所确定、约束和限制的自由.因为卢梭对公共意志的推崇,处在革命时代的各国资产阶级皆曾把《社会契约论》一书当作福音,并在革命胜利之后参照其理论确立本国的政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两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育人方面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教育者难以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感到厌倦,甚至反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在“两课”课堂教学中,是否把内容“讲话”,是否能“抓住”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一文中曾经指出:“一般地说来,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学科,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近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尔:论教育》一书中也曾指出:“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卢梭与罗尔斯对于契约主体的设定,在订约原因、客观环境、主观环境等方面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并且都把主体自身设定为是自由、平等、理性的。但两人设定的主体存在一个关键区别,即卢梭的主体是“仁爱 知识”型的,而罗尔斯的主体则是“无知之幕 相互冷淡”式的。本文拟就两人的契约主体作一个分析比较,陈述他们的相似与差异,说明他们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5.
翟洪专 《党课》2010,(12):76-77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22岁那年,在自己的订婚典礼上,正沉浸在亲戚朋友的祝福声中时,和他订婚的女朋友却牵起另一位年轻小伙子的手对卢梭说:“对不起,我觉得,我们在一起并不会幸福。”卢梭顿时呆若木鸡,在亲戚朋友诧异的目光中,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相似文献   

6.
喻培萱 《当代贵州》2014,(32):58-58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音乐家,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社会契约论》是其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亦为世界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书中,卢梭从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角度对社会契约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卢梭兼具作家和学者两种身份。作为一位令世人瞩目的近代西方思想的启蒙者,他的自由民主理论影响深远;而作为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文知识分子,他的宗教观念却常常为世人所忽略。恰恰在被诸多启蒙先锋批驳得无以复加的“上帝”那里,感性的卢梭开始了理性的思考,从终极的灵魂栖息所发掘到了人的道德本性和情感基础。卢梭的宗教思想是其整个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他与其他启蒙大师之间差异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王健  任自然 《世纪桥》2009,(1):97-98
“公意”是卢梭政治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准确认识和把握公意的概念是理解卢梭思想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试图从公意的前提和归宿是自由和平等、公意的产生方式是全体公民大会的投票、公意的体现形式是法律、公意的执行机构是政府这四个方面对“公意”这个概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唱高调”,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个贬义词,大抵与“空喊”、“说大话”同义。人们记得,在那个“大跃进”的年代,什么“十五年赶超英国”啦,什么“吃饭不要钱”啦,“调”越唱越高,“唱”出了三年困难的恶果。人们也没有忘记,在十年浩劫中,林彪、“四人帮”炮制了一系列“左”得出奇的口号,什么“越穷越革命,越富越修”啦,什么“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修正主义的苗”啦,“调”也越唱越高,“唱”  相似文献   

10.
卢梭的公意说是贯穿于《社会契约论》一书的线索,也是他的许多其他重要理论主张的前提.公意是否具有正当性,在卢梭的整个学说体系中极为重要.不过,卢梭本人对公意的阐述十分模糊抽象而又难以界定,致使后世学者对他的公意说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并引发了争议,总体上可以分成民主主义与极权主义两派.根据当代诠释学的观点,两派均具有合理性,不能采取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之间的差异耐人寻味,双方在价值旨趣上虽然都强调“社会契约”对个性价值——自由、平等、财产、安全等“自然权利”的保护,但在具体路向上却各趋一途。在洛克看来,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是一种历史进步,因此,人们订立“社会契约”有利于每个人在公共权力的庇佑下获得更大发展;最好的国家是能保障个人“自然权利”的政治制度,这当然非“人民主权”的民主政体莫属。而依据卢梭的视角,人类由“自然状态”迈向“社会状态”意味着人的“社会——理性”异化,所以人们订立“社会契约”的目的在于解决异化问题;最好的国家是符合社会“公意”并克服“众意”(人们出于私心而杂合的异化理性)的民主制度,只有它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人民主权”国家。卢棱的学说强调克服“社会——理  相似文献   

12.
卢梭主权学说的理论前提是自然权利理论和社会契约学说.卢梭将基于社会契约而形成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称为"主权者",而主权不外是公意的运用.由于卢梭把公意与众意、个人利益对立起来,在理论基础和结论上存在矛盾,也没有明确指出谁的意志代表公意,所以既存在操作上的困难,也带有神秘性和唯心性.在保守主义者眼里,卢梭代表了不受约束的自由,代表了对权威、秩序与传统的挑战,代表了个人主义的极度泛滥.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既引进了贡斯当、伯林等自由主义思想家对卢梭学说的批评,但也出现了崔之元等不少学者为卢梭辩护.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思想光芒及其理论缺陷,仍然给我们以启迪,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罗伯中  刘放桐 《探索》2006,1(2):174-178
国内学界通常错误地认为马克思早年先后经历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三个阶段;他早年的政治哲学立场是卢梭式的民主主义立场;其哲学基础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命题。通过对马克思早年所有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真正民主制国家”意义上的政治批判才是马克思早年的理论活动的中心;而马克思的立场与卢梭等等近代哲学家的立场是完全对立的;虽然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但在官僚制国家与真正民主制国家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4.
张智远  王晓云 《求实》2006,(Z1):100-101
卢梭的人权法律观,就是指卢梭成熟的法律思想,尤其是其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两书中对法律的经典论述,全面的奠定了卢梭作为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人物的地位,从而建立了以人权法学观点为基础的法律观。卢梭法律观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发端阶段,就是对法律进行了最深入地思考和实证分析;二是发展阶段,开始为人权法律进行理性分类;三是成熟阶段,以一系列经典著作为代表,使卢梭的法律观进入到彻底的民主性、革命性的人权法律观;四是反思阶段,在鼓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进行舆论和理论斗争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本刊第4期《话说“今年不加薪”》一文刊出后,不少读者来函来电,对公务员是否该加薪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本刊特此选 登一篇。观点贵在交流,道理越辩越明,欢迎广大读者朋友畅所欲言,对本刊编发的文章发表自己的意见、感言。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2,(5):52-53
江西省抚州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以“部门包乡、干部包村、党员包户”为载体,以“鼓士气、顺民心、树新风”为主题,在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部门包扶、城乡互助”下基层服务活动,让为民服务的幸福之路在“才子之乡”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7.
很多西方学者都以负面的眼光来评价卢梭的政治思想,如人民主权思想、公意思想,认为其思想为日后的血腥革命、恐怖政策和极权独裁统治提供了理论铺垫,从而带来了人类历史上血腥的一幕幕。但是通过从平等与公意、政治与道德、人民主权等方面对卢梭思想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带来人民主权被僭越的不是卢梭的思想而是某些卢梭思想的所谓朋友和敌人。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11,(17):32-33
我们曾经因“逢听必涨”的听证“规律”而怨声载道,继而,又对过场式的代表发言心灰意冷。当听证会的问题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人们对其是否体现民主的质疑也越积越多。  相似文献   

19.
在那种信奉“穷则革,富则修”的年代里,“富”很有点儿“声名狼藉”。为了显示自己的“阶级觉悟”与“路线水平”,人们对于富几乎是退避三舍,唯恐划不清“界线”。于是乎,“恐富症”颇为流行了一阵子。那场“史无前例”的“穷折腾”,给人们的烙印也实在太深了,“越穷越革命,越富越反动”简直成了“绝对真理”。于是,为了“防修反修”、“永不变色”,人们自然要嫉富如仇,安贫乐穷。因为富是剥削者的标志,劳动人民不是剥削者呀,所以劳动人民就不能富嘛——这三段论“高妙”而又“严密”!  相似文献   

20.
很多西方学者都以负面的眼光来评价卢梭的政治思想,如人民主权思想、公意思想,认为其思想为日后的血腥革命、恐怖政策和极权独裁统治提供了理论铺垫,从而带来了人类历史上血腥的一幕幕.但是通过从平等与公意、政治与道德、人民主权等方面对卢梭思想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带来人民主权被僭越的不是卢梭的思想而是某些卢梭思想的所谓"朋友"和"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