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北——这个古燕赵之地,最近也有二百余名台湾同胞返回故乡探亲.面对着分别了四十余年的亲朋好友,面对着"江东父老"的深情厚谊和热情款待,他们感慨万千……七十四岁的程先生,一九四九年去台,原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后来经商,住台北市.这次同太太一起来石家庄探亲,家中有一个儿  相似文献   

2.
刘爱理 《黄埔》2007,(5):53-53
我们这群老家伙,出生在祖国大陆,那里还有些亲朋好友健在,更有我们怀念的锦绣河山。开放探亲以来,去过大陆的不只是在那里有亲人的我们,更多土生土长的台湾商人、政客、寻根又好奇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往大陆跑。商人去找商机,政客去拉关系,老百姓去游山玩水,去看跟自己有血缘、有文脉的祖国山河,去寻找祖先踏过的足迹啊!  相似文献   

3.
我们来到了芝加哥□北京朱敏信“当”了一回“一夜总统”去年冬天,我和老伴去美国探亲。一个偶然的机遇,我们在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住上了威斯汀旅馆的最高级房间———总统套间,从而“当”了一回“一夜总统”。当美国弥漫着圣诞节气氛的时候,我们在密执安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4.
台湾民间学术团体“台湾史研究会”的几位学者利用回大陆探亲之便,以个人名义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8年8月2日举办“台湾研究学术交流会”。这是海峡两岸学者第一次在大陆共聚一堂进行学术交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陈孔立教授向来自台湾的同行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这次研讨会有台湾学者参加并发表论文,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参加本次学术交流会的论文共有16篇,有14篇在会上报告,其中6篇是由“台湾史研究会”提出的。交流会共分六场进行,先由作者报告,接着进行讨论和提问,然后由作者答辩。  相似文献   

5.
1987年 两岸民众第一次公开直接交往。1987年9月15日凌晨一时,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到达北京国际机场,两岸民众第一次公开直接交往。9月15日该报登出38年来台湾记者第一次从中国大陆发回的报道。 台湾当局首次作出台胞赴大陆探亲的决定。1987年10月14日,台湾国民党中常委通过“五人专案小组”关于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问题  相似文献   

6.
白录英  陈军 《台声》2007,(4):54-55
2007年1月30日至2月9日.应财团法人台湾原住民文教基金会、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的邀请.北京市台联组织本市15名台籍少数民族乡亲赴台湾探亲交流。这次活动是北京市台联推动大陆台籍少数民族乡亲入岛探亲交流的第一次尝试.是加强北京市台联与台湾中南部地区.原住民地区的联系,扩大两岸联谊交往范围的又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7.
2012年在广西开展一次以“解放思想、赶超跨越”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重要决定.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重要决定,需要我们认识和把握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重要意义,弄清“解放思想”与“思想解放”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目的、主要任务、具体要求、方法步骤及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8.
1988年我届龄退休了,教书的夫人也配合我退下来。我们曾规划退休后去过“自由自在、诸法皆空”的日子,但我们只是很平凡的人,思维、观念都达不到诸法皆空,也过不惯享清福的生活。不会抽烟、喝酒,又不会打牌找乐子的我们,除了散步以外,深感不能适应无所事事的日子。于是我们找来几位同样无聊的退休好友共商如何打发日子。在大家热情参与下,我们于1989年成立了“中华人际关系学会”社团。那时刚开放大陆探亲,两岸都有亲友寻找,我们的《中华人际社刊》为两岸同胞搭起了友谊桥梁。没有任何经费资助,我们只有省吃俭用去活动,获得了大家肯定。后来…  相似文献   

9.
我两次去美国探亲 ,在洛杉矶加州大学公寓 (也称“大学村”)居住二年多。由于多年从事后勤工作的职业习惯 ,对公寓的管理和服务时常留意观察 ,所见所闻 ,觉得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之处。重视住房建设。加州大学把向学生、学者提供住房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为此 ,专门设立了一个负责房屋建设和管理的机构———“住屋管理局”。住屋管理局是加州大学所属企业单位 ,经费来源主要靠收住房租金 ,原则做到自收自支 ,略有节余。任务是向学生、学者提供“租得到、租得起”的住房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目前 ,住屋管理局有2 0 84栋公寓 ,提…  相似文献   

10.
常引以为自豪的,就是曾经去过很多地方。心里老有的一种冲动就是要去远行,在城市中住得太久,烦躁、不安就会常常困扰我,我和朋友们说:到了二环路以外,我们食欲就会增加一半,心情也就好了一大截。只要一踏上旅途,我的身体状况就会自动调节到最佳状态。有时我庆幸,我选择了这个职业。 四月份香港陆华车主会和云南省中国旅行社组织了一次“2000年滇藏青希望工程自驾车之旅”。组织者准备全程拍摄、纪录这次活动,有朋友推荐了我。 去西藏是我多年的梦想,听说这次“2000年滇藏青希望工程自驾车之旅”沿途要翻过8个5000米…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心目中,图书馆都是借阅纸质图书,可有些图书馆却别出心裁地外借活人。这次我去丹麦探亲,就参观了一家活人图书馆。  相似文献   

12.
龙目岛之旅     
2006年3月,我随夫人去印尼龙目岛(P.Lombok)娘家探亲。这是我继2002年之后第二次重游那多姿多彩、既熟悉又陌生的龙目岛。  相似文献   

13.
金门厦门“小三通”通航已一年了,我于2001年获准回到离别50年的金门探亲,当时的心情是分外高兴的。 2001年12月24日,我和100多名福建同乡组成“第三批金门同胞探亲团”登上了“鼓浪屿号”客轮,进行为期4天的探亲、祭祖、参观、游览活动。而这100多人中我是惟一的聋人。在宽阔的大海上,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已离别了五十几年的故乡还好吗?亲人们都好吗?“鼓浪屿号”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演进,直接或间接引起多次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人员流动。 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迫于岛内舆论和民心压力,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随后,台胞到大陆探亲、旅游、经商、求学渐次热络,从而形成了老兵回家、青年创业、返乡投资等一波又一波“大陆热”台湾老兵:“想回家,永远都不会是错的!  相似文献   

15.
我于1989年、1991年、1995年三次去美国探亲,看望我最小的一对双胞胎女儿陈平和庞静。前两次我住在美国东部宾夕法尼亚州的宾州大学城(庞静在宾大读书)。第三次去是住在西海岸洛杉矶的一个名叫南帕萨迪那的小城(陈平在洛杉矶工作)。这个小城只有两万三千多人口。我闲住无事,便经常去这  相似文献   

16.
<正>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应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及发展贸易、互通有无的主张,即所谓的“三通”。1987年11月2日,台湾“行政院”基于两岸同胞的强烈要求,同意早期随国民政府到台湾去的大陆籍人士可以返乡探亲。这一政策的实施,开启了两岸民间交流的新篇章。伴随着探亲的脚步及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带来的商机,台湾人民陆续前往大陆地区从事投资,两岸之间的经贸活动  相似文献   

17.
她的事业在中国──记省侨联委员周真张朝霞,胡俊杰父母和兄弟姐妹均已移居美国,进入“白领阶层”,并渴望她早日移民全家团聚,她多次婉拒;家中为她办好了探亲签证,她一拖再拖,探亲签证的有效期是三年,可他去美三个月就Lulk了。为了刑人,为了事业,她把一门心...  相似文献   

18.
济南军区某炮兵团指挥连连长刘洪,1986年荣立一等功多次被师、团评为优秀基层干部、爱兵模范和学雷锋标兵,他是集团军的“五好”带兵人,他条件不差,是啥原因导致他5次婚恋受挫?对此,指挥连战士众口一词,不是他挑剔,而是他为了连队建设和我们的成长牺牲了爱情。1992年从河南开封入伍的侦察班战士周军,患了皮肤病,全身淌黄水,不能参加训练和日常工作;很是苦恼,刘洪回家探亲时为小周寻医配药、整整忙乎了5天,以致3次同女友失约。女友以他不懂爱情而和他绝交。第二年,刚恋爱不久的女友来连队让他去接站。不巧、他率连队参加团里…  相似文献   

19.
刘明 《台声》1994,(11)
福建省莆田市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城市,又是著名的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乡,去台人员多,前来朝拜妈祖、旅游探亲的台胞多,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多.今年6月,江泽民主席曾来莆田视察.几年来,这座古府新市注重抓好“软”“硬”环境建设,继1989年建成方便台胞探亲商贸、旅游购物的“台湾街”后,去年又投资100O多万元兴建“台湾大酒店”和台胞接待站,并开辟三个台轮停靠点,实行台胞落地签证制度,还新建一座3000吨位对台客运码头.凡此种种,使莆田市在台胞心目中的位置不断上升,往来台胞数量不断增加、层次明显提高、回头率逐渐加大.去年,莆田市接待前来投资考察、探亲旅游的台胞近9万人次(不含直达湄洲岛朝拜妈祖的香客10万人次),其中不乏台湾政要、工商巨子和文化名人.一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春节前夕,我第四次来到巴黎,探望居住在德拉劳斯区、年近九旬的老母亲。与1958年、1977年和1988年那三次到法国探亲逗留的方式有所不同,这一次我仅在巴黎停留5日,更没打算去尽享春节带给唐人街的欢乐时光,观看华侨们在异国他乡舞龙灯、耍狮子、踩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