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高考招生过程中,北京不少600分以上的理科考生遭遇到人生道路上一次本可避免的坎坷。许多考生的第一志愿集中选择了北大和清华,结果,不少人既没有进入这两所高校,又失去了转入北京其他一流重点高校的可能。这是由于北大、清华的招生计划有限,而依据现行招生政策,各学校只有在录取完第一志愿考生后,才考虑接收第二志愿考生。  相似文献   

2.
李振广 《党政论坛》2012,(20):43-43
“大学指定科目考试”,实际上就是台湾的“高考”。 台湾的“高考”起初并非“大学指定科目考试”,而是所谓的大学联考——从1954年开始实施的“台湾高等院校联合招生考试制度”。这一考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所有大学部用统一也是唯一的考试方式招生,考生在成绩张榜后填报志愿,随后各校择优录取。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商品经济的时代大潮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发起了猛烈的冲击。那么,当今高考考生的择业需求有何新的动向?择业意向与国家计划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距?它与性别、届别和户口性质等有无明显的相关?为了对上述问题有一个比较明晰的了解,我们在1988年参加江苏省东台市高考招生的工作中对省教委公布的招生计划和本市考生的首选志愿进行了资料性全面调查与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关心青年教育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5年,江苏对高考招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其中之一便是改变以往高考志愿设置的模式,实行平行志愿。即首次在普通类院校的各录取批次分别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加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其中提前录取批次和本科各批次的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三所院校,专科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D、E五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相似文献   

5.
高考科目改革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7月,作为回家新的高考科目改革的唯一试点,广东省十多万考生将首次参加”3+3”方案高考。“3+X”模式中的“3”是指语、数。英(不分文理科),为每一个考生必考科目Z“义’是指由高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个科目或综合科目(包括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或者专科综合)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根据自己所报考的高等学校志愿,参加高校(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它不是理、化、生、政、史、地等科目的按一…  相似文献   

6.
2009年教育改革实行平行志愿,这项改革很好地解决了高考考生高分落榜问题。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成功以及高校大规模的扩招的影响,这项改革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一些排名靠后的高校将面临生源质量问题、生源问题甚至学校的生存问题。着重阐述了由平行志愿改革所引发的我国各高校将面临的生源质量的严重两极化、各省市的生源保卫战、继续办学、特色办学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瞭望》1984,(14)
今年高校招生人数比去年多四万人,各科招生比例、录取办法、考生填报志愿的方法都有某些改革或改变。农林、水利、地质、矿业、石油、师范等院校要规定适当比例,在某些范围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高考命题的范围不超过中学教学大纲,试题内容的要求不超过中学统编教材所能达到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选择和决策过程中 ,城市家庭的父代和子代在大学、专业的认知上存在差异 ,双方对大学和专业有一定程度的偏好差异。双方在志愿选择的沟通上呈现出彼此相倚的新型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有利于志愿填报。  相似文献   

9.
徐晓 《民主》2005,(7):13-14
经过30多个小时的舟车劳顿,今天早上,一位考生家长带着儿子从湖北省仙桃市赶到海南,准备参加6月7日和8日的高考。“无论如何,我们的孩子都是现行高考政策的牺牲品,他们是无辜的”,一位移民考生的家长说。如果不是这些家长们的努力,340名移民考生将不能在海南省参加高考(6月5日《中国青年报》《令人哭笑不得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教育部有关高考改革的精神,自2001年起,江苏省在国内率先确定了东南大学等若干所高校为自主录取改革试点。其基本思路是:不以一次高考成绩作为录取与否的惟一依据,不让平时一贯优秀、高考偶尔失手的考生与重点大学擦肩而过;对于有学科特长或创造发明但高考总分不一定很高的考生,给予进入重点大学培养个性及创新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3)
随着我国高考教育改革的进行,我国的高考更加趋于公平公正合理,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教育政策也随之出台。高考加分政策本是促进我国素质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尤其在提高我国公民整体道德水平和高尚品德、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合理、弘扬社会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意义重大。但现实中由于高考加分政策的利益诱惑,不少考生和考生家长为了自己的私利做出了许多违背道德的行为,有失教育公平公正,进而引发许多政策悖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于滨 《瞭望》1997,(36)
高校﹃宽进严出﹄是缓解高考压力的重要途径考生家长话高考改革本刊实习生于滨8月中下旬,不少考生及其家长陆续接到了高校录取入学通知书,悬挂在心中多年的一块石头终算落了地。然而,回首子女搏击高考的竞争和“分数取人”的无情,许多家长不由发出心底的感叹。不同职...  相似文献   

13.
张媛媛 《各界》2010,(9):94-94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一次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NMET)的职能是测试考生的语言能力(不管考生以前学过什么课程)。考试的内容不是考生教材所学过的,它是测试考生对语言的精通程度,从而得知考生的英语水平是否已达到大学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毛承之 《侨园》2014,(10):5-5
<正>9月4日,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次高考改革,力度很大,方向也明确,目的就是改变一考定终身,改应试选拔为素质选拔。方案中取消文理分科,分批考试,多次考试,增加素质教育评价内容等等,令人耳目一新,是对现有高考制度的一次"大手术",可以说回应了社会对于高考改革的期待。具体到一些措施上,也是亮点颇多。比如,缩小不同省份之间的录取率差距,对于一些人口大省、考生大省来说,有利于促进高考公平;再比  相似文献   

15.
永增 《瞭望》2006,(29)
香港地区八所高校全面参与内地高考招生,引起广泛关注。这本来是件好事。对考生和家长来说,能够直接到香港读大学,无疑是多了一种选择,多了一个机遇,多了一番心跳。但纵观舆论,媒体的聚焦点,却不外乎一个“抢”字。因为香港高校的录取依据也是高考,目标生源与内地高校重叠,明摆着是来争抢高分考生的,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上,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类报道:"某花季少女染重症需要多少多少医药费……"、"某家境贫寒的考生上大学需要多少学费……",等等。  相似文献   

17.
高考移民现象是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演进而出现的。随着高考移民规模和范围的扩大,这一问题的解决纳入了政府的视野,相关地方政府出台了限制高考移民的政策。针对这一事实的存在,试图通过公共政策的博弈理论分析模型来透视各地相关的高考移民限制政策,找出高考移民现象出现的症结所在。高考移民的现象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内考生与高考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博弈所引致的。高考政策制定者是这一博弈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角色,高考移民现象的出现是与高考政策的瑕疵紧密相关的。解决目前的高考移民问题应该对博弈参加者的行为选择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阿源 《瞭望》2007,(21)
说话间,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到了。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兑现自己所签署的“诚信考试承诺书”上的承诺,理应是每个考生严格恪守的“考德”。但每年都有媒体曝光的高考舞弊,尤其是高科技舞弊现象,使得人们对今年的高考能否杜绝舞弊行为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高考历来牵动众人心,不仅考生、家长、学校为此拼尽全力,全社会也对之投以极大关注。那么,在外国是否也是这般情况呢?  相似文献   

20.
正高考成绩到底对申请出国留学是否有影响主要取决于申请的国家。因为不同国家对中国考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学生考虑申请美国,那么高考成绩就没有太大作用,学生在申请的时候可以选择提交高考成绩也可以选择不提交,对学生的整个申请影响不大。同样,英国绝大部分高校对中国学生没有高考成绩的要求,学生只要提供高中时期的平均成绩和学校要求的语言成绩就可以。加拿大部分学校是明确要求学生提交高考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