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诚信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提高职工文明道德水准必须加强诚实守信教育。文章认为,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要加强诚实守信的宣传和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建立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2.
尚伟 《时事报告》2013,(5):37-37
诚实守信,简称诚信。心口一致谓之诚,言行一致谓之信,诚实守信意即诚善于心、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从伦理意义上讲,诚实守信是一种底线道德,是立身做人的最起码要求。它就像道德体系大厦的基石,是其他一切高尚道德发生和发展的依托。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诚实守信。关于"诚",朱熹认为,"诚  相似文献   

3.
王里 《群众》2014,(5):79-80
<正>习近平同志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强调:"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入推进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今年以来,河北省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着力引导人们以善言善行做善事、以善道善德当善人、以善学善才尽善职、以  相似文献   

4.
对“道德银行”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琴 《理论月刊》2005,2(4):143-145
道德之崇尚在于其无私奉献,银行之职责在于牟利,当把道德与银行两个相去甚远的范畴联系在一起时会不会是道德的一种倒退?今天在全国有些地方推行的"道德银行"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精神?本文从"道德银行"有助于解决道德需求与供给不对称问题、道德供给动力不足问题,营造良好道德氛围等方面论述了其在现阶段存在的合理性.道德建设应从"道德银行"的实践运作中获得有益的启示道德教育方法要源自实践,要创新;道德舆论调控功能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道德建设要发挥组织的力量."道德银行"要发展成为评价--保障--反馈为一体的道德利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而诚信友爱这一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则为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道德土壤一何为诚信友爱?正如胡锦涛同志阐述的那样,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高度重视道德建设,提出了以"五爱"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主张加强舆论宣传与教育、发挥模范人物的激励作用、以党风建设促进社会道德建设.这些道德建设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魂,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和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2004年8月以来,青山区以“市民道德档案”为抓手,狠抓社区的道德建设,经过精心试点、小范围推进的探索实践,“市民道德档案”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陈未鸣 《今日浙江》2012,(21):58-58
"好人文化"如同一股强大合力,逐步内化为北仑市民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彰显人性光辉、传递人间大爱的"送粥奶奶";以"德"为先、关爱百姓的"好医生";10年寻药遍北仑、收集标本济苍生的退休老人;义务修车廿三载、身体力行护文明的"好义工"……一批批"北仑好人"用自身的实际行动精彩诠释了平凡人中高尚的道德情操,并绽放出巨大的能量效应,为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提供了"美丽的指引"。  相似文献   

9.
国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石。只有抓住诚信建设这个道德建设的关键,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才能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小议诚信     
蔡红东 《政策》2003,(8):50-50
诚信属于道德概念,是诚实守信的意思。它用于人的行为,是道德规范;用于人的修养,是道德品质。在传统伦理道德中,诚信是个老话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诚信,"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的圣贤之训,"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童叟无欺"的经商伦理,千百年来都人所共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重提又是一个新话题。现代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诚信就是通行证,欺诈则是墓志铭。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单住、一个政府、一个城市可以拥有很多财富和荣誉,但假如缺少了"诚信"这一品牌,那将是一场灾难。可以说,诚信呼唤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张家港市坚持以提升市民人文素质作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突破口,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培养、选树、宣传新的典型和榜样,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引领道德风尚的旗帜和标杆作用,有效激励引导广大市民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极大丰富了“文明张家港”的品牌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为切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自2006年以来,浙江省衢州市开展《市民守则》讨论修订活动,大力弘扬“开放兼容,创业创新,诚实守信”衢州人文精神,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对新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3、0年代,面对整个四川的道德危机,卢作孚选择北碚地区为试点进行道德建设。卢作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忠实地做事,诚恳地对人"、"大胆生产,小心享用"、珍惜时间和纠正不良的社会风气。从中可看出,卢作孚的道德建设不是对传统道德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改造;他实施道德建设的着眼点是满足社会的需求,最终的目的是要帮助社会和国家。他在北碚地区开展的道德建设取得不小的成就,其原因在于开明的军阀对建设事业的支持、卢作孚丰富的经历与社会实践经验以及他个人的思想品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关于“荣”、“辱”问题的道德评价体系和道德评价标准。胡锦涛同志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具体概括为“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不仅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  相似文献   

15.
行政道德建设中的制度伦理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道德建设中的制度伦理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行政道德制度化和制度的道德合理性。行政道德制度化就是指把一部分行政道德要求以规则的形式确定下来 ;而只有具备道德合理性的制度才能为行政道德建设提供有利保障。所以 ,行政道德建设中的制度完善 ,不仅是量的增加 ,更为重要的是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14,(4):34-34
多年来,苍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道德方面建设,通过不断完善一系列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最美”、发现“最美”,弘扬“最美”,让“最美”的道德力量深入人心。一、“最美”培育机制,唱晌正气歌。一是挖掘典型人物。开展道德模范经常性推荐活动,出台《关于在全县经常性开展道德模范推荐活动的实施方案》,发动各乡镇、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深入挖掘全县范围内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方面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7.
邬小平 《前沿》2003,(1):59-61
本文分析了我国家庭道德建设的现状 ,并将其归纳为三类 ,即传统美德依然被继承和发扬 ;新的道德观念挑战传统道德 ;多元文化交汇的亚道德现象。指出了我国家庭道德建设的问题 ,即家庭道德建设观念欠缺、水平偏低、差距拉大。思考了我国家庭道德建设的对策 ,即以公民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社区活动促进家庭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诚实守信本为中华传统文明之精要,也为世界各国普遍提倡之基本道德操守,但时代发展至今,我们却不得不坐下来认真思考当下中国之诚信问题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部分,有一句话跃然纸上: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这是中央的认识,也是时代的呼唤。诚  相似文献   

19.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是共产党道德建设的统领。加强党的道德建设,最关键的是要求广大党员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良好的社会公德,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自律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金边 《长白学刊》2001,(4):51-53
至今为止,对康德"三大批判"之间关系的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实际上,对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可以作"道德的形而上学"与"道德形而上学"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解.后者才是康德所真正关心的"未来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纯粹理性批判>等书是为"道德形而上学"作导论,<实践理性批判>等书是康德以"伦理学"的形式提出并论证了"道德形而上学",<实践理性批判>的"至善论"和<判断力批判>是康德所"信仰"和"目的论"的形式大致完成了"道德形而上学".康德的"三大批判"的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德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